经济观察网 记者 阿茹汗 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陆续披露,国内部分乳制品企业也交出了前三季度的成绩单:伊利前三季度营收846.74亿元,同比增加15.19%,净利润79.44亿元,同比增加31.87%;三元股份(600429,股吧)前三季度营收为59.32亿元,同比增长9.44%,净利润为2.12亿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光明乳业(600597,股吧)三季报显示,1-9月该公司营业总收入220.57亿元,同比增长17.68%;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3.06%,上半年净利润下滑的局面得到扭转;妙可蓝多(600882,股吧)1-9月营收为31.44亿元,同比增长67.58%;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增长171.27%。
日前,由《证券日报》社主办第四届中国乳业资本论坛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刘超也曾透露,今年以来多数上市乳企业的增长达到了双位数,这也表明行业的整体势头增长强劲。
需求旺盛、消费升级
根据国家土地局的数据,2021年1-7月,我国液态奶的产量同比增长了14.61%,乳制品的产量同比增长了8.53%,全国乳制品加工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14.2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9.09%。“这个销售收入的增幅远远大于产品的增幅,这表明疫情后,消费升级明显,企业产品整体趋向高端化。”刘超总结。
另外,今年1-8月,因为市场需求旺盛,我国乳制品进口保持高速增长。共进口各类乳制品285.45万吨,同比增长了31%。进口额同比增长了17.7%,折合成生鲜乳,同比增长了28.8%,刘超介绍,进口产品的持续增长说明我国乳品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很大。
不过刘超也表示,随着乳业快速发展,深层次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比如,原料奶价格增长、区域发展不平衡、乳制品市场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对国际市场依赖度越来越大,这都影响了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副处长张志飞认为,推进乳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乳制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高度重视奶源建设;二是,将质量安全作为乳制品行业的生命线,进一步加强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乳制品品质。第三点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第四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乳制品品牌。
创新与细分
有业内人士介绍,乳制品行业的创新,研发是根本。比如在提升我国乳制品深加工产品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这一点上,就要掌握水解,膜分离,提纯等核心关键技术,逐步解决奶酪、新奶油、黄油等深加工产品以及乳精粉,乳糖、浓缩乳精蛋白粉,乳解蛋白等婴幼儿配方乳粉重要功能组合等问题,真正打通乳制品行业国内大循环。
对于创新,君乐宝集团总裁助力冯进茂透露,君乐宝今年投资5亿元的奶业创新研究院已经投入使用,他解释,企业最终的竞争力一定是科研技术,现在消费者的需求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企业也要更加高效高速的加快研发创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也有企业正在围绕突破奶酪、新奶油、黄油等深加工产品的问题而展开垂直细分业务。例如,奶酪也已经成为伊利、蒙牛、三元等企业的新业绩增长点。“从工艺加工、产品形态上来说,奶酪这个产品形态其实是非常多样的。”源峰基金消费行业资深分析师付竹云认为,国内企业的奶酪业务不一定要跟随西方奶酪产品形态和饮用方式,而是完全可以在产品形态上进行创新,甚至可以跳出整个动物蛋白奶酪范畴,关注植物蛋白(奶酪)形态。“因为从底层逻辑上来讲,所使用的蛋白发酵技术是相通的,找到根本原理,或许会有更多创新存在。”
除了奶酪外,乳制品企业们也在谋求其它垂直细分业务的突破,比如益生菌。包括澳优乳业、健合集团、恒天然等企业都有自己成熟的益生菌业务。不过,国内企业的市场话语权仍然较低。科拓生物副总经理、董秘张凌宇介绍,目前中国益生菌市场规模在快速扩大,据估计,到2022年,中国益生菌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元,并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但在这么庞大的市场中有85%的份额仍掌握在国际公司手中,而他们的武器就是基础研究扎实、循证充分的“明星菌株”。
对此,海通国际消费行业资深分析师闻宏伟认为,目前国内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在攻破益生菌的技术难点,目前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三年前可能我们不会讨论奶酪,两年前我们可能不会讨论益生菌,但是现在很多机构都来了,”闻宏伟表示,在得到很多企业的认同的同时,益生菌产品也需要更创新的表达,让更多消费者和投资者去认识到品类应用的前景,这将对益生菌产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