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女神”葛兰基金规模逆势增长!三季度遭遇滑铁卢,医药基金还能“穿越牛熊”吗?

财经
2021
11/01
12:38
亚设网
分享

“医药女神”葛兰基金规模逆势增长!三季度遭遇滑铁卢,医药基金还能“穿越牛熊”吗?

“医药女神”葛兰基金规模逆势增长!三季度遭遇滑铁卢,医药基金还能“穿越牛熊”吗?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钱奕昀

编 辑丨巫燕玲

图 源丨图虫

基金三季报已全部出炉,除了一枝独秀的新能源基金,其它行业主题基金的表现如何,又是否具备投资机会呢?

三季度,尽管医药板块的行情有所回落,医药基金的业绩也整体出现亏损,但医疗主题基金的规模仍实现了增长。根据Wind数据,所有披露了季报的医疗主题基金,三季度末的基金总规模为2737.39亿元,比二季度末的2500.29亿元增长了9.47%。

比如“医药女神”葛兰,三季度末在管公募基金规模增长121.47亿元至970.01亿元,逼近“千亿”大关。细数葛兰的5只基金,规模的增长还是来自其代表作——中欧医疗健康和中欧医疗创新,二者规模分别增长129.42亿元和21.78亿元。

那么,医药基金还能“上车”吗,它们又具备长期投资的潜力吗?

两只基金净值逆势增长

三季度,医疗主题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0.78%,但有2只基金却实现了净值正增长,分别是安信医药健康和东吴智慧医疗量化。

安信医药健康A类和C类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59%、2.46%,基金经理为池陈森;东吴智慧医疗量化A类和C类的净值增长率为1.67%和1.57%,基金经理为赵梅玲和毛可君。

我们不妨将这两只基金和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持仓情况放在一起来看。

“医药女神”葛兰基金规模逆势增长!三季度遭遇滑铁卢,医药基金还能“穿越牛熊”吗?

“医药女神”葛兰基金规模逆势增长!三季度遭遇滑铁卢,医药基金还能“穿越牛熊”吗?

“医药女神”葛兰基金规模逆势增长!三季度遭遇滑铁卢,医药基金还能“穿越牛熊”吗?

从三位基金经理的持仓来看,东吴智慧医疗量化和中欧医疗健康的一致度较高。三只基金共同的重仓股有:药明康德(603259,股吧)、泰格医药(300347,股吧)、迈瑞医疗(300760,股吧);出现在两只基金中的重仓股有:爱尔眼科(300015,股吧)、通策医疗(600763,股吧)、凯莱英(002821,股吧)、九洲药业(603456,股吧)、博腾股份(300363,股吧)、美迪西;出现一次的重仓股有:普洛药业(000739,股吧)、一心堂(002727,股吧)、司太立(603520,股吧)、仙琚制药(002332,股吧)、南微医学(688029,股吧)、欧普康视(300595,股吧)、昭衍新药(603127,股吧)、康龙化成(300759,股吧)、智飞生物(300122,股吧)。

和二季度末重仓股相比,中欧医疗健康用美迪西替换了长春高新(000661,股吧);东吴智慧医药量化用迈瑞医疗、九洲药业替换了康龙化成、博腾股份;安信医药健康新增司太立、泰格医药、迈瑞医疗,剔除九典制药(300705,股吧)、智飞生物、振德医疗(603301,股吧)。

三季度,三位基金经理对大部分重仓股都选择了增持。中欧医疗健康除美迪西小幅减持、博腾生物持仓没有变化外,其余八只股票都得到了增持;安信医药健康对六只股票增持;东吴智慧医疗量化的前十名股票则全部大幅度增持。

板块分化持续

从具体持仓看,泰格医药、九洲药业、司太立是三位基金经理增持比例最多的股票。从区间涨幅来看,普洛药业、美迪西是帮助两只基金取得正收益的关键原因,“眼茅”“牙茅”爱尔眼科和通策医疗则跌得较多。

泰格医药是国内临床CRO的龙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3.95亿元,同比增长47.58%,归母净利润17.81亿元,同比增长35.13%。兴业证券(601377,股吧)研报认为,泰格医药作为国内临床CRO的龙头,受益于创新药市场的较快发展,有望长期实现稳定较快增长,且海外业务拓展贡献也将逐步加大。

美迪西同样是一站式临床前CRO细分市场龙头,为全球跨国药企、国内大型制药企业以及Biotech公司提供临床前新药研发服务。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86亿元,同比增长81.62%,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142.06%。华西证券研报表示,受益于临床前CRO需求的高景气度及技术能力提升和新增产能投产,判断未来3~5年公司业绩将呈现高速增长。

随着九洲药业“CDMO业务+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双引擎战略的推进,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0.04亿元,同比增长72.08%,归母净利润4.73亿元,同比增长97.65%。安信证券研报认为,得益于CDMO等业务的迅猛发展,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CDMO项目管线漏斗效应明显,商业化阶段项目日趋丰富。东吴研报认为,九洲药业是CDMO板块里面极具估值性价比的高吸引力标的,业绩增速快,确定性高。

普洛药业的业绩增长同样受益于CDMO业务。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3.99亿元,同比增长10.13%,归母净利润7.62亿元,同比增长20.95%。国金证券(600109,股吧)研报表示,业绩的主要增长动力来自高增长的CDMO业务,制剂业务实现稳健增长,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受疫情、环保及上游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短期内业绩有所承压。

司太立是造影剂龙头,2021年为公司制剂放量元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3.11亿元,同比增长25.25%,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增长10.61%。中泰证券研报认为,预计随着API产能逐渐释放,以及制剂集采逐步放量,公司有望在2021年实现API+制剂的跨越式增长。

“今年,医药板块分化比较明显。部分在去年认为较好的赛道今年表现较差,比如药店、化学发光、骨科和部分医疗消费升级,背后的原因还是担忧政策的压制,进而影响了业绩。另一个原因是今年的流动性不像去年那么宽松,在存量博弈的情况下,资金就去追逐更为确定性的板块。当前医药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估值中枢的下方,但是内部分化比较明显,内部估值差在拉大,未来也难以进行估值修复。除非传统药企能够证明它们转型成功,或者公司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拐点,那么这种估值差是长期存在的。”鑫元基金基金经理、中科院生物博士林启姜表示。

光大证券(601788,股吧)研报表示,随着三季报陆续披露,CXO、制药装备等高景气赛道有望实现高速增长甚至超预期,从而迎来短期内较强的估值支撑。

三位基金经理也表示了他们看好的赛道。

“三季度总体维持了高仓位的运作,在长期看好的创新药产业链、医疗服务、高质量仿制药的龙头企业等方向进行了着重的布局。”葛兰表示。

“三季度继续配置高景气的创新药产业链和医疗服务,看好CXO业绩高增长的确定性和持续性,看好医疗服务龙头强者恒强的竞争优势和量价齐升的消费升级趋势。” 赵梅玲和毛可君称。

池陈森则表示,未来依旧看好创新升级、消费升级和制造升级三个方向。

看好长期价值

尽管医药板块出现回调,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医药板块的估值已进入合理空间,未来仍看好医药基金的长期投资价值。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相对调整较多,已经进入估值合理区间。大幅降价已渐成常态,药物经济学评价将成主导,目前医保谈判已经成为创新药放量的重要催化剂。” 兴业证券研报认为。

林启姜表示,当下医药调整得较多,此时不用悲观,反而是一个比较好的长期布局时间点。近10年的中信医药指数大幅跑赢了沪深300,医药板块的超额收益比较明显,医药基金表现更为优异。而当前医药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估值中枢的下方。

他认为,从长期来看,医药板块具备穿越牛熊的基因。医药行业的产业链短,增速稳定,与宏观经济周期弱相关,与政策强相关。

“医药大部分企业的原料都是自供,只有少部分创新药的中间体或原料采取外包形式(CDMO)。医保作为最大买方,未来增速是非常稳定的,大概每年会有10%的增长。而政策的基调早已确定,2015年开始的药审改革,从顶层设计上鼓励创新的主基调是从来没有变过的。另外,国内有着大量的工程师红利,在创新药产业链的全球分工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同时,生物科技的一级融资也是如火如荼,没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被允许在科创板或港交所上市,这些上市后的公司创造了资本红利,退出后又可以反哺一级的股权融资。这几点是奠定医药未来10年的最重要的产业基础,不会被轻易逆转。”林启姜表示。

和欧美医药市场相比,我国的创新药市场虽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但正在加速追赶。国内的疾病谱和已经和欧美开始趋同,药品审批审评制度已经和国际接轨,每年新药上市的数量增加、上市时间缩短,创新药通过医保谈判纳入医保的速度加快,创新药放量可期。同时,A股的开放程度加速,外资在医药生物的占比持股越来越高;医生的学习曲线也在加速,对创新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这些都构成了我国创新药市场的长期利好。

“医药行业短期可能会因为政策因素或者市场系统性风险而带来回调,但中长期看,考虑到终端需求的刚性和升级属性,考虑到创新驱动的供给端持续迭代升级,医药行业仍然是值得长期关注的优质成长赛道。”赵梅玲和毛可君称。

池陈森表示,中证医药指数从 7 月初开始持续调整,期间跌幅近 20%,调整一方面是由于前期市场公认的赛道普遍估值过高,另一方面是关于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担忧。9 月初中证医药指数开始反弹,部分龙头白马反弹 20%左右,反弹的原因一方面是前期大幅下跌之后,龙头白马的估值有所消化;另一方面是对行业监管政策过分悲观预期的修复。

“其实纵观近年来的医疗改革进程,整个政策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其核心目的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和医保支付能力有限这一个医疗行业的主要矛盾。在这个背景下医药行业会一直是结构性机会。通过子行业的选择和一定的分散可以降低政策方面的风险。”池陈森表示。

“医药女神”葛兰基金规模逆势增长!三季度遭遇滑铁卢,医药基金还能“穿越牛熊”吗?

本期编辑 刘巷 实习生 王绮彤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