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既要用好增量,更要消化存量
财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各地已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8986亿元,其中专项债券22167亿元。地方债发行节奏加快、投向领域进一步优化,有助于稳投资、稳增长、补短板,为对冲疫情影响、促进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企业运行受宏观环境影响,特别是疫情冲击,经营不是很畅、效益不是很好、投资能力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发挥政府投资作用,是能够对稳定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促进消费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更重要的,从近年来政府投资的重点来看,也主要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长社会事业短板,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充分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的特点,也大大提升了投资的作用效率。从今年前三季度地方债的发行情况来看,80%是专项债。既然是专项债,就意味着必须有具体的项目,要有资金的具体用途,而不是过去那种先把钱拿到手再确定项目,而是必须先有项目,且这些项目必须得到中央的认可,必须符合专项债的发行要求,否则,就不能发行。同时,发行之后,也要严格按照专项债的具体要求使用,不能挪作他用,需要接受专项审计。一旦发现问题,不仅要将资金追回,还要追究地方政府的责任。自然,地方在发行专项债过程中,就会十分慎重。使用专项债,也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不能有任何违规现象。如此一来,地方债的使用效率就会大大提升。很显然,这是在总结前些年地方债发行和使用过程中问题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遏制地方随意扩大政府债务规模的重要手段。也正是在这样的要求和原则下,地方债的扩大速度和规模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新增债务数量非常有限,新增债务使用则越来越规范。地方债、特别是专项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地方债的增量控制和使用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但是,存量债如何处理、如何消化,却仍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因为,地方债的存量还是比较大的,不仅显性债规模很大,还有一些隐性债务,实际也与地方政府密切相关。如国有企业债务、政府融资平台没有暴露的债务等。因此,制定积极、有效的地方存量债消化计划,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要知道,如果不是采用存量债延期偿还或财政专项债置换的方式,一些地方可能就要出现偿债风险了,地方政府信用也就要出现问题了。但是,在债务问题上,不可能永远采用延期或置换的方式,而必须制定偿还计划。至少,地方存量债务的规模应当不断减少,而不是继续增加。否则,如何化解债务风险呢。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真正能够减少存量债务的地方并不多,地方获得的土地出让收入,也没有更好用于偿还存量债务,而是继续建设各种项目和工程,包括政绩工程。日前,国务院办公厅通报的青海、宁夏、贵州、云南等地违规兴建楼堂馆所问题,就是非常好的例证。因为,这些地方的地方债务风险已经较高,可是,仍然没有紧迫感、危机感,没有很好地把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而是继续兴建楼堂馆所,可见,地方对待政府债务的态度是非常消极的,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与警觉的。我们说,面对前些年乱投项目、乱建各种政绩工程、乱负债的实际,在存量债务难以偿还、地方政府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允许地方延期偿还债务,对到期债务实施置换,是为了帮助地方化解债务风险,避免地方失信。可是,一些地方却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产生了虱子多了不怕痒的想法,与中央进行利益博弈,继续大搞政绩工程建设,大建楼堂馆所,显然,这是十分错误的,必须追究地方政府的责任。按理,债务规模很大、风险很高的地区,是不应当继续负债的,更不能有增量债务的。为什么中央还允许地方发行增量债券,尤其是专项债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打击地方发展的积极性,不想让地方经济增长出现问题。但是,地方也要清楚中央的良苦用心,要主动积极地按照中央要求,控制一切不该建的项目,压缩一切不该有的支出,最大限度地偿还存量债务,缩小存量债务规模,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所以,面对增量债务越来越规范,要求越来越高,使用也越来越有效率,如何消化存量债,也必须纳入到地方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压缩计划,确保债务规模越来越小。对没有压缩债务规模的地区,要问责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谭浩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