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关注,点击下方“在看”
文/邵智宝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本文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1年第10期
导语:财富管理市场巨大,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互联网机构、三方财富机构等主体凭借着各自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参与市场竞争。其中,商业银行依托于庞大的零售客群、广泛的物理网点、优质的品牌形象、丰富的业务与产品等资源优势,能够为各层级客户提供全面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是财富管理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迈出坚实步伐。展望2035年,我国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将跃上一个新的大台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与此同时,金融科技进步与金融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居民投资理财意识快速觉醒。未来,人人都有财富管理需求,人人都需要资产配置,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步入黄金时代
居民财富增长,财富管理需求越发迫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居民总资产达574.96万亿元,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管理规模已位列世界前茅。
随着财富的增长,居民对于自我及家庭财富管理的认知也在不断加强,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也将逐步发生变化。首先是多元化,从单一需求向多重需求转变,居民希望实现的不仅仅是资产的保值增值,还包含家业与企业的传承。其次是专业化,资管新规时代来临,居民需要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提供“个人、家庭、企业”全方位的综合化服务方案,这对财富管理机构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企业家和高净值人群基于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良好意愿,往往有参与慈善的需求,这也是财富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内容,财富管理机构可发挥战略规划能力,帮助客户践行社会责任。此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人对财富管理的需求非常迫切,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至关重要,尤其是要发挥个人商业保险为主的第三支柱的重要作用。
资本市场发展,拓展财富管理发展空间。我国经济面临高质量转型发展,需要依赖更有韧性和更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资本市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新《证券法》颁布实施、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新三板改革平稳落地,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已基本建立,双向的资本流动更加方便快捷,投资工具和产品将日益丰富。“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督、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资本市场将更加成熟规范,主板、科创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各自发挥作用。
未来,我国将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其制度体系、运行机制、文化理念等也将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逐步形成一个全面加强投资者保护的市场生态。在这样的环境下,金融资产在居民财富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更多的居民将通过资本市场享受国家经济增长的红利,财富管理发展空间广阔。
后资管新规时代,财富管理产品更加丰富。资管新规的颁布实施,对打破产品刚性兑付、进行净值化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破除了居民对理财等产品的“保本”预期,重塑了居民资产配置的风险收益理念,有利于居民真正意义上形成资产配置意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内投资工具和产品日益丰富,为客户提供了权益类、固收类、黄金、衍生品、绝对收益以及公募REITS等多元化产品。近期,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养老理财产品创新等工作纷纷铺开,也印证了在“十四五”规划背景下的资管市场将进一步多元化,投资品将更加丰富,为财富管理市场带来重大机遇。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开放步伐不断提速,国际著名保险、私募、投行、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外资机构在带来新产品线的同时,也推动了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投资和风控理念在国内应用,促进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居民进行大类资产配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并在投资渠道与投资工具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金融科技升级,促进财富管理更好地服务客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科技服务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机遇,进一步助推了财富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以及财富管理的商业模式创新。开展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生态,已成为财富管理机构更好地服务客户的关键之举。一方面,新兴技术手段的涌现有效重塑了财富管理机构的前中后台,大大降低了财富管理机构的运营成本,改变了财富管理以往更聚焦高净值人群的经营模式,使得大众客群能够享受到过去只有中高端人群才能享受到的专业财富管理服务。另一方面,金融科技有效驱动了金融机构专业化投顾体系的建立。近几年兴起并迅速壮大的智能投顾,大大改善了以往单纯依靠理财经理提供人工咨询服务模式下客户覆盖率低、服务效率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可以说,金融科技的快速革新赋予财富管理新的内涵,普惠化将成为财富管理市场新的特征,投顾服务体系也将更加专业、高效,惠及更多大众客群。
银行业如何把握财富管理发展新机遇
财富管理市场巨大,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互联网机构、第三方财富机构等主体凭借着各自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参与市场竞争。其中,商业银行依托于庞大的零售客群、广泛的物理网点、优质的品牌形象、丰富的业务与产品等资源优势,能够为各层级客户提供全面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是财富管理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
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陪伴客户家庭及企业财富成长。商业银行应整合客户、产品、资金、牌照等各方资源,打造财富管理平台,实现客户、合作伙伴等各方资源共享,为其创造价值,陪伴客户家庭及企业财富成长。
商业银行的全牌照优势,不仅能满足客户的个人综合金融需求,也能满足客户的家庭、家族财富传承、风险隔离等需求;商业银行公司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还能满足客户的企业投资、融资、信贷等需求。商业银行通过打通“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服务价值链,同时发力个人金融与企业金融,建立“家庭-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家庭端,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目标开展专业化资产配置,需要有多样、优质的资管产品支撑,也是资管业务的资金端;企业端,商业银行应满足企业投融资、供应链金融等多方面的综合需求,也是资管业务的资产端;社会端,商业银行应打破条线壁垒,打通财富管理服务价值链,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居民实现美好生活。
商业银行要发挥全产品平台优势,打造全产品货架。一方面,商业银行可通过控股的理财子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资管机构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理财子公司背靠母行,在产品募集、信用风险管控等方面具有优势,在长期的资管产品管理中树立了稳健、可靠的声誉,拥有非常广泛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建立强大的市场研究、产品筛选团队,从全市场遴选理财、保险、基金、信托、私募等优质产品,借助合作机构的专业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同时,商业银行应逐步加强投资研究,积极打造“一个智慧中枢”,通过宏观、市场、大类资产配置与轮动等研究分析,形成统一的策略观点,作为产品创新、投顾服务的指挥棒和风向标,提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专业能力。
坚持普惠金融,让专业财富管理走进千家万户。在推进落实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可投资资产持续提升,财富管理不再是富裕人群的专属。商业银行具备发展普惠金融的坚实基础和天然禀赋。商业银行通过深化客户服务关系、提升客户财富认知,将客户潜在的财富管理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
一方面,商业银行凭借着网点与人员众多的优势,能为客户提供面对面、有温度的服务。《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2020)》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2.67万个、厅堂服务人员66.73万人、理财师21.77万人。商业银行网点与队伍形成庞大的线下触角,可以深入千家万户,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的金融需求。即使在金融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物理网点仍是服务客户的重要渠道,它在销售复杂产品和提供资产配置服务等专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商业银行要顺应金融科技发展与客户行为变迁的趋势,围绕专业化、智慧化、体验化、轻型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等方向深化网点转型,不断拓展服务广度。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精细化、精准化、普惠化的金融服务。依托广泛触点和金融科技,商业银行将庞大客群的精细化、精准化服务变成现实。以AUM为基础实行客户分层管理,根据客户特征开展分群经营,推动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大数据挖掘实现“千人千面”,精准投放产品和服务,让客户享受到更个性化、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进而不断提升客户的财富获得感和幸福感。由此,商业银行所能服务的客户规模和半径得到极大扩展,专业财富管理服务不再高不可攀,财富管理“飞入寻常百姓家”。
加快数字化转型,为财富管理插上科技蝶变的翅膀。数字化转型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面对财富管理市场大发展的机遇,商业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造新的护城河。各大银行站在数字化转型的跑道上,以提升客户体验为终极目标,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利用数字化赋能实现财富管理线上化、智能化和开放化。
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线上化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主要包含客户端业务办理的线上化和银行端管理流程的自动化。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要全面借助大数据和新科技的赋能,推进智能化的投顾服务、专业化的产品筛选、精准化的产品投送等。未来,还应持续构建开放的金融科技生态,积极推动技术沿财富价值链的应用,实现金融科技合作和银行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
为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应持续投入大量资源。一是持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目前,多家银行机构科技经费占营业收入的3%左右,且有持续增长趋势。比如,招商银行(600036,股吧)2020年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4.45%,邮储银行2021上半年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3.3%。二是加大专业人才扩张。比如,招商银行重点引进科技高端、稀缺或跨界人才,2021年上半年研发人员较2020年末增长4.47%;邮储银行自2019年以来,连续两年实现总行科技队伍人数翻番;工商银行加大“科技菁英”校园招聘力度,并积极引入高端社会化专业科技人才。
随着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金融科技为商业银行财富管理赋能的作用会日益凸显。商业银行应聚焦业务交易流程,全渠道打造用户极致体验;基于客户差异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应用智能投顾等技术,提升投顾服务能力,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持续完善大数据、云计算基础平台服务,拓展线上交易和财富管理应用场景,以数字化转型推动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1年第10期)
微信征稿启事
《中国银行业》由中国银保监会主管、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是目前唯一一本带有全行业性质的公开刊物,是沟通监管部门和机构的纽带,是行业交流的平台,也是社会了解银行业的窗口。目前《中国银行业》杂志微信公众号已开通征稿邮箱,面向广大读者征稿。我们期待您的稿件。
微信投稿邮箱:zgyhy001@163.com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银行业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