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10月份,经不完全统计发现,国家及地方共发布了46条相关新能源政策,或为今年政策发布最为密集的一个月份。
当中,最为重磅的政策当属先后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意见》和《方案》也因此成为了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对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总体部署,明确实施路径,对于汇聚全国力量来完成碳达峰碳中和这一艰巨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密集发布的行业政策进一步提升了碳中和投资长期机会的确定性。据报道,在“双碳”任务的实施和推行过程,国内相关投资规模或达百万亿人民币,这将给多个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遇。
从10月份多项重要政策的梳理中可得出,绿色建筑和绿电这两大领域将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维持高速增长的新阶段,意味着这两个与“双碳”任务密切相关的细分领域将有机会成为投资人眼中的黄金赛道。
落实到投资标的,在港股市场当中能够紧紧把握住这两大发展机遇的,同时身处两大赛道的上市公司实际上是较为罕见的。从目前来看,笔者挖掘出的水发兴业能源或许会是唯一的一家,某种程度上可反映出该公司拥有的市场稀缺性。
而更为重要的是,目前的市场尚未对其稀缺性给予合理的溢价估值,说明了相关投资机会的存在。
接下来,不妨从公司在绿色建筑和绿电两个赛道的发展布局,自上而下地分析其投资价值。
国家重点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代表性企业有哪些护城河要素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强财政、金融、规划、建设等政策支持,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
作为一个纲领性文件,《意见》或将推动各地方因地制宜出台具体的绿色建筑落地措施,其中,光伏建筑一体化或为重要的载体。顺理成章的,这也促使了“光伏+建筑”的投资概念成为近期的市场热点。同时,《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智能光伏与绿色建筑融合创新发展。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在重磅政策支持下,BIPV、BAPV等以光伏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建筑领域或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据《意见》指导方向,包括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以及零碳建筑在内的绿色建筑,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建筑领域是我国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3%。
按照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委会对碳中和目标下建筑碳排放情景的分析,在基准情景下,建筑碳达峰时间为2040年,2060年碳排放仍达到15亿吨,将严重制约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而在节能和产能背景下,2030年则可实现建筑碳达峰目标,进一步在脱碳情景下,2025年即可实现建筑碳达峰。在脱碳情景下,预计建筑业到2060年整体的碳排放量降低至为4.21吨,这比基准情景下降72%。
这些权威研究结果直接反映出绿色建筑产业在“双碳”背景下不可忽视的巨大潜力和机遇。
此外,传统建筑向绿色建筑转变,本质上是碳中和时代下建筑业持续升级转型过程的内在诉求。当前市场仍是大大低估了绿色建筑不断扩张的边界,特别是其商业价值和市场空间。实际上,绿色建筑已远远不止目前市场上所熟知的BAPV、BIPV。
同理可推,市场也忽视了在绿色建筑领域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代表性企业,比如说,在绿色建筑深耕多年的水发兴业能源。
据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的幕墙和绿色建筑业务收入占比接近30%,该数据表明绿色建筑业务对公司整体业绩发展占据着重要位置。
正如业内人士指出,水发兴业能源在绿色建筑领域已经成为一家具有核心技术和独特竞争力的领先企业。
从公司拥有全国首个零能耗认证建筑——水发兴业珠海总部产业园研发楼这项技术实践上面便“可见一斑”。位于珠海总部的研发楼,是水发兴业能源在绿色建筑领域的代表之作,同时亦因其为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筑节能联盟第二期超低能耗示范项目而蜚声国内外。
据悉,该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家绿色建筑三星设计运营双认证、零能耗建筑标识、美国LEED铂金级认证、国际生态设计奖、CERC-净零能耗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艾鼎国际设计大奖生态环保设计类与建筑设计类双项铜奖、国家发改委暨G20国际建筑与工业节能双十佳、清华大学“公共建筑节能最佳实践案例”等20多项认证和殊荣,其技术和设计理念与国家“双碳”目标不谋而合。另据官网资料介绍,水发兴业珠海产业园研发楼运营四年来,接待各界嘉宾近两万人次,为公司持续增加行业影响力、成为建筑节能行业龙头企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去年,水发兴业能源将其绿色建筑业务延伸为全产业链的系统服务,提供从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到运维的全流程服务,力争成为行业领先的近(净)零能耗建筑为核心竞争力的绿色建筑总承包企业。
据了解,当前的水发兴业能源已深度参与绿色建筑领域技术标准体系的推广和延伸,加速推动近零能耗建筑融入到城乡规划和建设中,其成功协助珠海派诺科技园二期厂房办公楼、银坑办公楼维修工程等项目获得零能耗建筑标识、超低能耗建筑标识认证。
笔者对此得到的总结:技术优势和项目经验是公司绿色建筑业务实现基业长青的“护城河”因素,也是公司与其他竞争者存在较大区别的一点。
依托珠海产业园研发楼的实践技术优势,水发兴业能源又深度参与了国家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制定。截止2021上半年,水发兴业能源参与在编的相关行业标准42项,累计参编各类标准122项,已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
可以说,水发兴业能源在绿色建筑领域或许已经到了“厚积薄发”新时期,这一切成果和努力的转化需要“水到渠成”的特殊契机与时点,而眼下一切所需的时机和条件已充分满足。
深耕绿色建筑多年的水发兴业能源驶入“快车道”
深耕分布式光伏应用领域十余载的水发兴业能源,因其为山东省属国资企业水发集团布局大湾区的一级权属公司,在此轮整县制分布式光伏项目推进中,也倍受市场关注。
9月中旬,在其举行的双碳战略交流会上,水发兴业能源公布了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推进进度——联同水发集团,已与山东、湖南、陕西、广东等地63个县区达成整体开发框架协议,初步评估装机规模超12GW。
在整县制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过程中,从水发兴业能源的推进速度上或许也能够感受到其竞争力所在,这源自于公司拥有了同业难以复制的核心优势。
笔者认为,相比民企在整县制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竞争力,作为山东省属国资企业水发集团旗下一级权属公司的水发兴业能源,显然更具获取资源能力强、项目执行能力强、融资成本低等综合优势。控股股东水发集团也将在市场资源、金融资本、人才储备、体制机制等给予上市公司水发兴业能源全面的赋能支持。
另外,在该双碳战略交流会上,水发兴业能源首度对外阐述了未来在绿色建筑业务的发展思路,即以整县分布式光伏为切入点,公司将不断探索绿色建筑、清洁能源与区域能源规划融合发展,以超低能耗建筑(或近零能耗建筑)为起点延伸到低碳社区,再扩展到绿色城市,为整个城市提供以碳效监控平台为基础能耗规划或区域能源规划的综合解决方案。
进一步来说,为协同减碳助力国家“碳中和”目标实现,水发兴业能源将继续加强公司在绿色建筑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加速推动公司在以下几大方向的领先地位:1)低碳节能建筑的示范与规模化推广;2)各类政策大力推广的光伏建筑应用;3)既有建筑向超低能耗建筑改造;4)整县分布式光伏驱动低碳社区建设。
展望未来,水发兴业能源将充分整合“国企平台+上市公司”的核心优势,乘着政策红利的东风,在“十四五”期间快速推进绿色建筑业务(包括节能环保、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建筑,以及零碳建筑)的发展。
这除了决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水发兴业能源将在数千亿市场空间的绿色建筑赛道上快速驰骋之外,还决定了另外一点——预期在“十四五”期间将储备项目完全消化之后,借助控股股东资产注入,最终实现20GW装机容量的规划目标,并形成超过千亿资产规模的新能源电力运营平台。
如果把绿色建筑业务当作水发兴业能源的一阶增长因子,那么,其绿电业务则可视为公司的二阶增长因子。
简单说出了,绿色建筑业务给公司带来的业绩增长特征是立杆见影的,而绿电业务给公司带来的则是绵远流长的现金流创造周期,以及更长的可持续经营的生命周期。
接下来该看,水发兴业能源是如何从绿色建筑的成长曲线,逐步跃迁至绿电运营的新增长时代,从而最终推动实现资产规模的指数型增长,其背后清晰的逻辑又是什么?
探究终局思维下的绿电发展逻辑,被低估的水发兴业能源有望进入港股通
就在一个月之前,来源于一家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报告称,中国正在规划整体总量为400GW的风电光伏大基地项目。若然属实,这将是继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整县推进政策之后,新能源行业又一重大的史诗级战略规划。
10月上旬,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内容中提及,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折合为100GW)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
从业务发展来看,水发兴业能源实际上已经参与到这一大浪潮中来。
上半年,公司清洁能源业务占据总收入比例约在六成左右,主要为完成EPC项目和所持光伏资产售电带来的收入。
未来这一收入规模则与其所参与的大型新能源基地项目紧密相联——今年8月份,水发兴业能源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当地建设风光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预计项目规模达2GW;同月,集团与内蒙古签约5GW风光储一体新能源基地项目。
目前,水发兴业能源结合已积累的全周期项目开发经验,在清洁能源业务的发展路径,以EPC项目承接为主,并购或注入绿电资产为辅。随着公司体量和规模的持续壮大,公司将加速通过资产注入或项目并购来提升运营绿电资产的规模,可想而知,届时水发兴业能源的绿电业务收入占比必然会随着公司所持绿电资产规模的增长而快速提升。
很多投资者关心上述提及的清洁能源业务,其未来发展的项目来源是在哪里?而据笔者了解,大股东的鼎力支持,或已成为相关业务资源不断流入上市公司的终极保障或确定性条件。
控股股东水发集团透过不断网罗聚合集团内部及旗下子公司平台的各种资源,来全力支持水发兴业能源发展其清洁能源业务,并将其在融资、项目资产、市场资源等多个方面优势持续导入上市公司,例如,持续推进的水发能源集团光伏电站的资产证券化项目,正是其中之一。
此外,控股股东水发集团的内部兄弟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发的清洁能源项目,最终也将会由上市公司水发兴业能源来承担建设和运营。
而在山东省外,大股东水发集团在吉林、内蒙、宁夏等外电入鲁合作的省份,更积极的为上市公司提供光伏、风电和储能业务的资源;同样的,在大股东水发集团的支持下,水发兴业能源在山东省内的盐碱地和塌陷地治理、水面光伏开发、未利用地综合能源基地开发这三大领域加快展开“光伏+”业务。
总结来看,无论是水发集团内外,还是水发集团所在的山东省内外,这些潜在的绿电业务资源都是相当巨大的。此外不能忽视的一点,绿电业务也可以与公司绿色建筑业务产生互为驱动相互支持、相互结合的效应,比如可来自于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采用BIPV、BAPV或其他“光伏+建筑”业务,以及已签约推进的风电光伏大基地项目。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经过2021年前三季度的业务拓展,公司已经在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领域储备了大批项目资源,包括在全国多地签订的储备项目约10GW,及控股股东水发集团在平台内外锁定的能源项目资源逾10GW,两者合共超过20GW的业务储备空间。
公司通过其独特的清洁能源业务发展模式,逐步过渡到下一阶段的绿电资产规模扩张过程,其中包括内生增长和外延式并购、资本运作等多元化组合的螺旋上升的成长路径,并为公司可持续性高质量增长构筑更为长期的、明确的支撑。
参考目前A股市场上对绿电资产每一GW的市场估值平均已经超过100亿市值人民币。进一步从底层业务逻辑和发展模式的本质来揭示,以上发展路径切换所对应的必然会是一个估值和市值持续提升的机会。
值得一提,按照公司目前市值和发展趋势,很快就有机会能够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进而满足进入港股通条件。一旦成行,流动性的提升将给公司股票带来价值重估的又一契机。
简单总结一句,公司长期投资价值仍被市场低估,这一推断也受到了多个方面的证据所支撑,这是投资者至少在中短期内不能够忽略水发兴业能源的核心逻辑。
在多重的利好叠加下,水发兴业能源尚有机会晋身成为港股资本市场里,在绿色建筑和绿电两大黄金赛道中持续构建出核心优势的“王者”。
(文章来源:格隆汇)
文章来源: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