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双十一提醒:别迷信“低价”、可能全年最贵,遇促销短信骚扰可留证举报

财经
2021
11/05
08:37
亚设网
分享

中消协双十一提醒:别迷信“低价”、可能全年最贵,遇促销短信骚扰可留证举报

11月11日虽然还未到来,但各大电商平台已陆续拉开了“双十一”购物节的帷幕,一些消费者已经或者正待开启“买买买”模式。近年来,随着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加大,网络消费环境逐步优化,但网购侵权行为仍时有发生。为守护安全、畅通消费,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结合近几年“双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及消费者的投诉情况,梳理出以下六点事项,提请广大消费者注意:

双十一“低价”不可迷信,得实惠要多对比

“双十一”是商家历时多年打造的“促销节”,线上线下市场笼罩在“巨惠特卖”“全年最低”“限时抢购”“爆款秒杀”的宣传迷雾当中,给消费者形成“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预期。但实际上,消协组织多年的价格监测和消费者投诉显示,一些商家“双十一”促销价格未必真实惠,有的商家使用的是“先涨后降”的套路,有的商家设置各种花式“买赠”,实际到手价格与平时并无差别,甚至还可能会是全年最贵。对此,中消协提醒消费者不可迷信“双十一”的所谓“价格优势”,购买前最好能提前了解价格走势,做到心中有数,除非是长期跟踪考察的商品,否则千万不要单纯相信低价宣传而盲目跟风下单。

促销规则套路复杂,下单前需看清楚

当前,很多商家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下单,包括预售、红包、满减、优惠券等,一些促销规则设计复杂,需要消费者“精打细算”才能理得清。有消费者称,“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红包一毛五”。对此,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要留心商家的促销规则,了解各种优惠措施是否有“门槛”限制、适用的产品品类和范围、能否叠加使用以及售后服务措施等。对于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标识不清以及明显存在不公平格式条款的,建议慎重选择,以免事后产生纠纷。消费者购买预售产品的,还要明确预付款和尾款的支付时间及金额、商家的发货时间、双方的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

限期商品谨慎囤货,“剁手”前要巧规划

面对“双十一”全年最强的打折促销宣传,很多消费者喜欢下单囤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中消协提醒喜欢囤货的消费者要保持理智,按需规划囤货数量,避免一次囤货过多造成浪费。建议消费者在“剁手”前先清理家里的“存货”,按需补货。对于化妆品、保健食品、粮油调料、休闲食品等限期使用的商品,更要杜绝冲动消费,尽量少囤货或者不囤货,防止很多囤货还未拆封就已经过期,既是给自身财产造成损失,也是对有限社会资源的浪费。

面对促销短信骚扰,留证据且可举报

近年来,“双十一”促销期间营销类垃圾短信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使消费者烦不胜烦,备受其扰。依照《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规定,未经消费者允许推送商业信息和广告宣传行为涉嫌违法。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面对经营者非法推送促销信息,可保存证据并拨打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共同遏制非法推送商业信息行为,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直播带货良莠不齐,围观时保持冷静

当前,直播带货火热,但一桩桩带货主播“翻车”事件也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吐槽,如主播夸大功效和用极限词语诱导消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按规定公示证照信息、引诱消费者进行私下交易以及售后服务无保障等。对此,中消协建议消费者面对主播的极力推销,保持冷静,克制冲动,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的直播带货商家进行交易。为保障财产安全及交易记录可循,不要脱离平台进行私下交易,不直接转账、汇款至私人账户以及通过发送付款链接页面或者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进行付款。

关注商家售后服务,有纠纷及时维权

消费者在购物时要提前了解商家发货及退换货政策,保存好聊天记录、订单信息、支付信息、促销优惠截图等相关购物凭证,并向商家索要发票或者收据。由于“双十一”期间,交易量的增加可能导致商家不能快速发货,快递派送也会相较平时要慢,所以消费者要提前和商家明确发货时间,购买急需品、生鲜食品等要注意避开物流高峰期。同时,消费者还应仔细阅读退换货政策,了解所购产品是否享受七日无理由退货以及退货运费由谁承担等问题,收到货后尽量当场验货,确认无误后再签收。发生消费纠纷时,要及时联系商家或者电商平台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经营者所在地的消协组织或者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此外,中消协也敦促各类电商经营者要多一些诚意,少一些套路,制定简单的促销规则和优惠措施,并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实惠。

(董云龙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