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讯 11月5日是世界海啸日。联合国于2015年12月22日全票通过决议,决定接受日本的提议将11月5日定为“世界海啸日”。
据悉,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把11月5日定为“海啸防灾日”,并向联合国提交决议案希望将这一天定为“世界海啸日”。
这一决议案由日本提出,曾遭受海啸袭击的东南亚以及南美等地区的140多个国家是决议案的联合提议方。联大会议22日以全票赞成通过了这一决议案。
由此,2016年的11月5日将成为首个“世界海啸日”。
自然灾害、群体疫情、恐怖袭击等突发公共事件,一直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世界各国在应对的过程中都在探索应急管理体系。美国因为2001年9·11恐怖袭击和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两次惨痛教训,促成了应急组织结构的重大改革。
“天灾人祸”这个让人心情沉重的词,可能是对“突发公共事件”最直观的概括了。“天灾”主要指飓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人祸则有恐怖袭击、群体疫情、核泄漏等。这些灾难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个体几乎无能为力,要调动国家的力量、社会的资源,有些甚至需要全世界共同的努力。
纵观人类历史,可以说是多灾多难。历次天灾人祸无不留下惨痛的印记。随着二十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过程中各国联系加强,应急手段也在进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不可避免的,尽量把损失伤亡降到最小;可以避免的,事先做好灾难预警。这就需要国家有一套完整、成熟的应急管理体系。
即便是美国这样的最发达的国家,其应急管理体系只能说是相对成熟,而且是从一次次灾难的惨痛教训中,摸爬滚打探索出来的。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的前身只是一个地方的独立政府机构。主要为新罕布什尔州提供火灾后重建服务。但是美国本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大陆,二百多年来飓风、地震、洪水频仍,所以防灾法案调整了百余次。
二十世纪70年代,卡特政府将分散到各个政府部门的防灾机构整合起来,逐渐形成了以警察、消防员、医疗救护员为主的“应急反应部队”;以政府部门、各大企业为主的“应急反应办公室”;以州长、局长等决策层为主的“国民自卫队启动系统。这递进的三级关系,组成了相对完整的应急机构。
然而所有重大灾难的处理,如地震、飓风、核泄漏,都落到联邦应急管理局一个部门头上,令其疲于应对。结果2001年出现了9·11恐怖袭击,由于之前缺乏处理类似事件的经验,联邦应急管理局暴露出来了局限性。
痛定思痛,美国政府于2002年新成立了国土安全部,专门负责恐怖袭击之类的重大事件。
国土安全部(DHS)由海岸警卫队、移民局、海关总署等几十个部门组成。又从联邦调查局、国防部、商务部、运输部等重要部门抽调人员,还把联邦应急管理局大量专业救援人才并了过来。
9·11后的十年,美国如临大敌,把应急管理的的“天平”,急剧向预防恐怖袭击上倾斜。结果2005年又发生了卡特里娜飓风事件,被抽调严重的联邦应急管理局“朝中无人”了,因为止损不力,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两次重大灾难,第一次使美国人认识到要“整合”;第二次,美国人意识到还要“协同”。
卡特里娜飓风事件后,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又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进行内部重新整合,并且也在探索外部协同机制。(子华)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