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20周年。“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将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出哪些新需求?
近日在海南海口举行的第87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上,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与世界”展开讨论、对话,共同探索中国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建院30周年之际联合相关机构举办本次论坛,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建言献策。
第87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上,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与世界”展开讨论、对话。受访者供图
我国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推动高水平开放,将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什么贡献?中国市场潜力的释放,将对全球市场带来哪些利好?中改院建院30年来,在建言改革开放方面提出了哪些重要建议?新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他表示,我国推动高水平开放,不仅为推进多边、双边的自由贸易进程提供重要动力,还将提升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客观判断我国市场潜力,既需要看到短期的问题与矛盾,更需要分析中长期的潜力与趋势。“我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现在是,今后也是。”
我国市场潜力的释放,是全球市场的重大利好
新京报:你认为我国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推动高水平开放,有何意义?
迟福林: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疫情大流行与多种全球性危机叠加的严重挑战,我国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推动高水平开放,既是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全球经济稳定与复苏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战略抉择。
新京报:当前,各方对中国市场潜力有不同的估计。你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如何?中国市场潜力的释放,对全球市场来说意味着什么?
迟福林:客观判断我国市场潜力,既需要看到短期的问题与矛盾,更需要分析中长期的潜力与趋势。我认为,我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现在是,今后也是。
首先,我国仍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短期面临较大压力,但中长期蕴藏着巨大潜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与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测算得出,预计到202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品零售市场;到2035年,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有可能从2020年的42.6%提升到60%左右,由此带来数万亿美元的消费增量。
其次,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将形成巨大市场空间。估计到2025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由目前的30%左右提升至40%,新增约21万亿元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
我国市场潜力的释放,是全球市场的重大利好。以中美经贸合作为例,2020年在多种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下,美国对我国商品出口仍实现了10%的正增长,而当年美国整体出口下降了13.5%。中欧市场的互补性很强。14亿人服务型消费的较快增长,是中欧合作的重大机遇。2014年-2019年,欧盟对我国的服务出口年均增长14.2%,是欧盟服务出口整体增速的2.9倍。
新京报:今年9月16日,中国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定》(CPTPP),将对我国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发展格局带来哪些影响?
迟福林:我国主动申请加入CPTPP,表明中国将以更加饱满的信心、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主动的姿态,以深化国内改革为切入口,全面接轨新一代国际经贸规则,构建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体系。
随着经济服务化进程的加快,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市场经济直接融合,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赢得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主动。以扩大内需为基本导向的高水平开放,就是要实现内外市场联动、要素资源共享,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发展格局。
以制度型开放推动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加快服务业领域与高水平国际规则对接,尽快打破服务业市场垄断与行政垄断;实现经济政策由产业政策为主向竞争政策为基础的转变,强化对经济政策的公平竞争审查;主动对接全球高水平经贸规则,并在自由贸易港(区)强化敏感领域的压力测试;强化财产权与知识产权保护,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与创新活力。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论坛上演讲。受访者供图
相关建议服务改革开放政策决定
新京报:本次论坛是中改院举办的第87次国际论坛,举办这次论坛的背景是什么?论坛达成了哪些成果?
迟福林:当前,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复杂变化,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议题。11月1日,是中改院建院30周年。30年来,中改院以建言改革为己任,努力建设改革智库。在建院30周年之际,中改院联合相关机构举办本次国际论坛,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来自国家相关部委和20多个省、市、自治区,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瑞士、挪威等国家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等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会。
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还围绕“大变局下的国际经济金融走势”“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国开放大趋势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国关系走向”“老龄化社会的政策与制度安排”等展开研究研讨,并开设了“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共建蓝色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国际研讨会”“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论坛”等专题研讨。
新京报:中改院建院30年来,在建言改革开放方面,提出了哪些相关建议并引起广泛影响?
迟福林:例如,首倡“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推进‘十二五’改革”“以经济转型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有的直接为中央决策采纳,有的被用作制定政策和法规的重要参考,有的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多个奖项。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改院提出了“尽快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长期化”的政策建议。呈报该建议时正值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随后,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直接采纳了“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这一建议。
2003年,SARS危机暴发。2003年7月12日中改院在北京召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改革形势分析会”,提出要从SARS危机中吸取教训,最具实质性的行动步骤就是加快政府转型,实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2003年12月24日,《经济参考报》刊登了中改院课题组关于《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议,并获得了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这一改革建言,对推动政府转型产生重要影响。
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仅为30%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50%。中改院提出,“中国正在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型”。2012年,我们出版了《消费主导:中国转型大战略》,明确提出“消费主导引领中国未来”。2014年,我们率先提出“服务型消费”这一概念。此后,在我们出版的《转型抉择》《转型闯关》《动力变革》等改革研究报告中,都涉及消费结构升级的观点及改革举措。2021年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中改院与中国工人出版社推出了年度报告《中国消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
新京报:“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是中改院的办院宗旨。为服务海南建设,中改院提供了哪些智力支持?
迟福林:1991年11月1日,中改院建院当天就以“海南对外开放战略”为主题研讨海南特别关税区,提出了设立海南特别关税区的总体构想;1992年12月,中改院形成《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充分利用海南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资源条件,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特别关税制度和世界上通用的自由港经济政策。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海南区域开放希望落空的背景下,海南到底何去何从?2000年,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中改院就如何将海南的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竞争优势,提出了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2001年,我们首倡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2002年6月,提出了“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行动纲领正式写入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报告后,我们又提出“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方案建议)”。2009年,中改院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政策需求与体制安排》。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此外,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建言。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以来,中改院形成海南问题研究成果106份,其中政策建议64份、研究报告37份、出版物5本,举办学术活动30余次。开展以加强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为重点的战略性问题研究,形成7份建议报告;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早期安排的重大任务等全局性问题研究,形成7份建议报告;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立法思路、框架、具体建议研究,形成8份建议报告;开展以行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制度集成创新研究,形成8份建议报告。
开展抢救性“口述改革历史”人物访谈
新京报:作为一个改革研究机构,中改院在开展改革开放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迟福林:自2012年起,中改院开展改革开放史研究,以建设中国改革开放大数据库为重点,逐步形成中国改革开放史研究的独特特点。
2018年12月18日,中改院推出以编年史为突出特点的中国改革开放数据库,献礼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全国首创的以改革开放史为主题的数据库。开展抢救性“口述改革历史”人物访谈,留存珍贵历史资料。自2014年以来,已完成300余位受访者的访谈工作,总视频时长约700小时,整理访谈文字800多万字。访谈范围,既包括中央相关部委,还包括广东、海南、四川、安徽、上海、重庆等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开展改革开放实物资料收集,建设中国改革开放史料展,拍摄系列纪录片。在中央档案馆、海南省档案局的支持下,中改院赴北京、四川、广东等20多个省份的档案机构收集改革开放实物资料。同时,发挥专家网络优势,向改革战线老领导、专家收集资料。目前已收集实物资料共计3万余件。在此基础上,中改院建设完成公益性的“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改革开放史料展”,自2018年以来,累计参观超过12万人次。
中改院推出的《中国改革开放全纪录》。受访者供图
自2014年起,中改院和国内多家出版社策划改革开放史系列主题图书,从不同角度反映改革开放40周年伟大历程,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中国出版(601949,股吧)政府奖图书奖、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组部党员干部培训教材等多项荣誉和肯定。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