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沪指下跌1.57%,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海通策略:市场上涨的基础仍在 耐心等待跨年行情
借鉴历史,9-10月偏弱时,跨年行情或Q4后期启动。每临近岁末,投资者很关心和期待跨年行情,从历史上看跨年行情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启动也有早有晚。我们前期报告《借鉴历史看春季行情-20201220》已做分析,若以沪深300指数为代表来刻画,回顾2002年以来(沪深300历史数据始于2002年)A股岁末年初的行情,均有一定程度的跨年行情,只是启动时间和涨幅会有差异。启动时间早晚往往与上年三四季度行情有关:若三四季度行情较弱,则跨年行情启动偏早,最早于上年11月中启动,如2004、2006、2008、2013、2020、2021年。若三四季度行情较好,则跨年行情启动较晚,1月中下旬甚至2月初才启动,如2002、2005、2007、2010、2011、2014、2015、2016、2017年。其他年份在元旦附近启动。
兴证策略:科创再起 内外部条件正在具备
2021年4月以来,我们看多市场,布局“百周年”行情,板块配置上强调科创长牛,科创板行情。此后近半年,创业板指、科创板等新兴成长方向持续领涨。7月中旬开始,我们前瞻提示“夏日避暑”、“科创进入颠簸布局期”,之后市场如期震荡、分化、扩散。10月我们判断主线将回归成长,科技科创将吹响反攻号角。随着内外部条件不断具备,主线正回归成长,科技科创吹响反攻号角。结合三季报以及明年的景气展望,重点看好七大科创方向。
国君策略:逢低布局 结构切换就趁现在
下一个时点在跨年,逢低布局。本周市场震荡调整,上证指数自8月底以来再次下穿3500点。我们认为此轮调整源于负面预期在短期的集中汇聚,市场并无系统性调整风险。当前市场对分子端下行预期充分,对分母端降准预期修正亦已反应充分,往后看我们认为跨年行情将随年底政策不确定性的下行徐徐展开。
粤开策略:Taper靴子落地 均衡配置成长+消费
市场层面:1)市场表现:本周大宗商品迎来大幅调整,符合我们此前“四季度逐步收缩兑现通胀交易,尤其是国内定价的部分通胀交易品种”的判断。2)交易层面:行业交易拥挤度有所回落,分化继续弥合。3)估值表现:高景气成长方向仍处于近年高位,电力设备估值进一步提升,估值提升幅度居前的TOP3行业为农林牧渔、传媒、计算机。对于后市配置方面,建议均衡配置成长+消费板块。
广发策略:“衰退”预期略有升温 如何进行配置?
A股仍处于“内需担忧升温”而“缺乏稳增长信号”的真空期,近期市场“衰退”预期略有升温,但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不高。10月中国制造业PMI继续回落,地产信用风险仍在“观察期”,当前的“真空期”仍将延续。结合近期国内大类资产表现来看,我们认为市场“衰退”预期有所升温:(1)10月24日新华社《十问中国经济》降低了市场短期“稳增长”政策预期,十年期国债利率大幅下降。(2)股市整体下跌,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更强的价值板块跌幅居前。随着美联储超预期收缩担忧的缓解,结合历史可比阶段A股“先抑后扬”的表现来看,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概率不高。
国盛策略:衰退式交易还将持续多久?
年末行情即将启动,主赛道外增配价值股。(一)业绩窗口期过后,当期业绩对于股价的解释力度下降,股价提前反映来年的盈利和估值预期,货币、信用双稳趋势下,对于价值股维持增持建议,大消费推荐汽车、食品、航空/机场/免税,低估值关注券商、银行;(二)新基建发力方向,首推新能源基建:风光、储能、特高压;(三)业绩超预期、有望实现估值切换的半导体、元件,上游成本反转的小家电,以及独立主线军工。
东亚前海策略:关注气候政策和异常天气带来的投资机会
行业配置上,积极布局“冬季躁动”行情。建议关注:1)估值切换叠加市场流动性环境变化,食品饮料,医药以及家电等赛道龙头有望迎来修复行情。2)伴随商品价格持续上行,必需消费品中种植业、养殖业为代表的农业板块,以及纺织、造纸等价格传导能力较强的必需消费品有望迎来景气上升。3)关注国内财政刺激对于新老基建板块的拉动,尤其是新基建中的能源基建和信息基建等。4)布局未来两年赛道维持高景气的成长龙头,包括新能源车产业链、风电与光伏等。
华西策略:跨年行情 续推优质成长
当前A股处于“经济稳增长压力显现+逆周期、跨周期政策待发力+企业业绩真空期”的阶段。随着各地保供稳价,“胀”的压力有望在明年一季度缓解,同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显现,在稳增长、稳就业的目标下,四季度宏观流动性有望维持相对充裕,而不是跟随美联储收水而转向,这也为A股“跨年行情”奠定基调。风格上,优质成长是外资和机构资金增配的方向,亦是中长期配置主线。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链将是未来持续高景气度行业,锂电、光伏、储能、风电等板块,后市或反复活跃,可重点关注。具体到行业配置上,建议“优质成长”优先,兼顾“低估值”。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