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不要储备点物资?

财经
2021
11/08
02:34
亚设网
分享

全文字数:3000

阅读时间:6分钟

大家好,我是力哥,也就是已胖到无地自从的“胖虎”~

我们刚从横店团建回来,我司戏精人才辈出,精彩VLOG后续会发在视频号上,今天先上团建照——

现在,要不要储备点物资?

点击图片放大,能看到力哥高清无码照

上书“力哥”二字,童叟无欺

这还不是所有小伙伴,有人身体不适没来团建,还有人跑景区门口,因上月去过北京,健康码上有*号,被拒绝入园……

这波疫情分布较广,本来计划去四川,考虑风险,才临时改成更安全的横店自驾游。

因为疫情,景区没几个游客,偶尔见到的旅行团也全浙江省内的,精心准备的万圣节活动,工作人员比游客还多……

现在,要不要储备点物资?

加上天天下雨,想到李清照一首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们入住的广州街景区内的主题精品酒店,挂牌价1088-1888,我们不到500就搞定了,而且本就不多的主题客房,大半空着。

硕大的明清宫苑,力嫂小贝她们在乾清宫换装坐龙椅折腾了2小时,就没见其他游客进来。

几乎,门可罗雀……

据说,之前一票难求的北京环球乐园,现在热门项目都不用排队。

虽然股市预期先行,已经反弹,但国内旅游酒店餐饮航空,依然备受煎熬。

都11月了,这波要遏制住,至少也要到年底,正好是冬天病毒传播高峰,紧接着又是春运,今年怕是又有不少人要原地过年……

团建这几天,大家后台问最多的,就是要不要储备点物资。

现在,要不要储备点物资?

连我几个朋友都在私信我。

这事有点敏感,我不清楚现在尺度,就以事实为基础,以逻辑为准绳,用一串疑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帮大家理理思路,结论自然呼之欲出——

应对突发情况需要储备的物资,一般分两种:

一种是以米面油等食物为主的生活必需品。

大家想想,什么情况下,需要储备食物?

疫情严重导致封城封楼?粮食歉收导致食品价格疯涨?还是战争?

另一种是应对突发灾难的应急物资。

比如应急手电筒、应急救生哨、应急帐篷、呼吸面罩、应急逃生绳……

大家想想,什么情况下,需要储备这些东西?

洪水?地震?海啸?火灾?或者是战争?核污染?

再想想,11月1日,商务部印发的通知,建议我们储备的是什么?

随后,江苏、上海、广州、湖北等地方政府印发的通知里,建议我们储备的,又是什么?

如果应对疫情封锁进行储备,之前两年为什么没有发过相关通知?难道在疫苗接种率超过80%的当下,疫情反而会比前两年更严重?

如果担心粮食歉收进行储备,过去30年,中国有没有在没有战争内乱的情况下,发生过大规模粮食歉收,甚至引发饥荒?

哪怕是98年大洪水、08年大雪灾,自然灾害如此残酷无情,我们有挨过饿吗?

今年无非拉尼娜现象又可能比较严重的寒冬,就要特地发通知?

如果担心物价疯涨进行储备,那通知引发大家疯抢,不是反而更容易导致物价上涨吗?

如果粮食没有大规模歉收,导致国民无法填饱肚子,那食品价格又怎么会持续疯涨呢?

眼下绿叶菜价格比较贵,但肉蛋便宜,过去这些年,这种菜肉价格的季节性周期变化,不是很常见吗?

现在,要不要储备点物资?

那国家到底为什么要提醒我们储备物资?

这话,到底是说给谁听的?

储备物资,本身就是一种居安思危下的战略思维,有备无患。

那为啥现在要特别提醒“备”的思维?

最近我还收到街道发来的通知,说为提升市民应急突发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街道红十字会周末会安排红十字持证救护员公益培训。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那么多年,之前你接到过他们的类似通知吗?

那为啥现在要发这种培训通知?

如果真要干架,真会导致沿海甚至内陆居民,都要储备食品和应急物资,才能安然过关吗?

如果真要付出这么惨重的代价,这架还能干赢吗?

这架还有必要干吗?

这架还敢干吗?

这架还能干吗?

这场架的主动权,到底掌握在谁手里?

如果掌握在我们手里,你觉得这架是会在冲动之下,贸然开打,还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有,我们有充分把握情况下才会干?

你真要干一场惊天动地大的,是会选择秘密筹划,突然袭击,打对手个措手不及,速战速决,还是大鸣大放,昭告天下,老子明天就要来打你啦?

我们真有必要恐慌成这样吗?

真要储备物资,绿叶菜能存几天?肉蛋又能在冰箱里放多久?

巴氏奶保质期一般不足7天,食用油的保质期最长也就一年半,你囤个3、5年的口粮,不怕浪费?

如果实在看不懂上面这些问题,下面把我的结论告诉大家:

有些事,早晚会来,逃不掉的,但没必要那么恐慌。

所以我不会大规模储存任何食物,米面油调味品在商家搞大促时,最多也就存个小半年,像方便面之类的不健康,根本不碰。

现在,要不要储备点物资?

生活在大城市高层建筑里,我觉得最需要担心的是高层火灾。

灭火器、逃生绳之类的应急物资,我会在家里备点。

对了,上篇《没想到,他们一个个都走了……》,并不是刻意渲染“丧”的情绪,我只是耳闻目睹,有感而发。

如果你读后心情很down,我表示抱歉~

尽人事,听天命。

我平时更多说的是前者,那篇更多说的是后者。

回到今天主题,为什么会有很多人把超市里的米面油一抢而空?

因为恐惧是人内心深处最敏感的情感。

恐惧的根源,在于缺乏安全感。

能给人带来安全感的,主要是三者:

一是知识。

力哥文章只能带给大家碎片化的知识,要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构建相对客观的认知大厦,做到“不惑”,需要许多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无法一蹴而就。

二是爱。

这是力哥给不了你的,需要你在自己的生活中,勇敢追寻。

现在,要不要储备点物资?

三是钱。

最能带来长久安全感的钱的形式,一是大城市核心区域的房子;二是保证收益的年金险或增额终身寿险。

相比增额终身寿,我更喜欢年金险,因为流动性更差,能保证专款专用,养老无忧。

有人问,这世界变化那么快,谁说保险在几十年后还能靠谱呢?

保险真可以。

一是保险公司成立门槛很高,实缴注册资本2亿起,中国有4000多家金融机构,但保险公司只有200多家。

二是保险公司每个季度都要公布经营信息,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必须≥10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必须≥50%。

而根据最新规定,能卖年金险的保险公司,必须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必须≥150%,核心偿付能力必须≥100%。

满足这些刚性条件,代表保险公司能应对几百年一遇的巨大自然灾害和经济金融危机,而不至于破产。

如果一段时间内无法满足上述条件,银保监会会将保险公司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强令增加资本金、办理再保险、限制展业、限制分红等等,直到不再触线,才给予松绑。

三是和存款保险基金类似,保险公司每年也要强制缴纳保险保障基金,由国家监管。

万一有保险公司经营不善,就要拿出来救急。

所以买保险和存银行的安全性是差不多高的。

但银行存款最多存5年,保险可以保终身,能更好应对利率下行和老龄化带来的长期风险。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总有人问,保险公司破产了,我的保单权益不就打水漂了吗?

《保险法》第92条明文规定: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

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说人话就是,保险公司不是你想破产就能破产的,就算真救不活了,也必须找其他保险公司,接手你全部保单。

如果没有保险公司肯接这个烫手山芋,国家就会指定某家保险公司,大概率是国寿、人保等央企,接收全部保单,继续服务客户,支付保险金。

参照之前的安邦系和包商银行的实际处理办法,在稳定压倒一切的社会主义祖国,实际上根本到不了这一步,国家就已强力介入了。

所以买点年金险,让我更有安全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力哥理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