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稳步提升,在国际结算、支付和世界货币储备等方面均保持较高份额。虽然欧洲经济面临“英国脱欧”和“逆全球化”思潮加剧的挑战,但凭借日趋稳定和成熟的治理模式,欧洲的财政政策一体化趋势增强,并在绿色经济、绿色金融以及数字化转型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促进欧元的进一步使用,开辟更加广泛的欧元国际化通道,以此支撑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但是,欧元国际化遭遇到许多新的挑战。一方面,受制于美国关税贸易战的持续困扰以及被迫“选边站”的艰难选择,损害欧元区自由贸易,使得欧元国际化变得日趋复杂;另一方面,欧元区经济复苏仍然充满曲折,面临疫情反复和病毒变异等不确定性,欧元的新一轮国际化迫切需要更加明确的、基于欧盟整体利益的路线图。因此,观察欧元再国际化的进程需要把握最新趋势和未来方向。
欧元的国际化进程与重要地位
欧元的诞生和崛起主要是基于欧洲一体化进程,特别是欧盟的建立为其实现一体化奠定了重要的政治、经济与国际竞争基础。欧元国际化进程中,欧盟的治理模式也日益成熟,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机制也更加完善,并保持政策独立性,使得欧元的地位得到了巩固。欧元国际化与区域一体化同步推进欧洲一体化经历了数十年的酝酿和曲折发展,最终开创了独特的超主权国家治理模式,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实践成果。二战后欧洲国家刚刚从战争阴霾中走出来,经济衰败、百业待兴,以法国、德国等为代表的欧洲传统大陆国家逐步意识到建立一体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早期由法国、德国以及部分西欧国家组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逐步形成关税同盟和欧洲统一市场,1999年推动欧元诞生,并在2002年随着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荷兰盾等货币全面退出流通,欧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货币。从欧元本身的币值看,除了2000年美国施压导致欧元大幅贬值外,欧元兑美元汇率中枢保持在1.1~1.3范围内,2011年一度超过1.4的兑换比率,近几年的表现更加稳定(见图1)。数据来源:Wind。图1 1999~2020年欧元区进出口份额的全球占比尽管欧元区经济遭遇到许多发展困境,如欧债危机、“英国脱欧”等,严重挫伤了欧元区经济,但欧元币值稳定性仍未发生动摇。欧洲央行对于欧元国际化采取的策略相对保守,即不刻意推动欧元国际化,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但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迁,“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和关税贸易竞争盛行,以欧盟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面临新的挑战,迫使欧洲央行不得不思考欧元国际化的新使命,防范外部形势急剧变化对欧盟一贯倡导的多边主义造成打击,削弱欧元区经济的复苏韧劲。从客观上看,欧元的国际地位较高峰期仍有一些下滑,主要表现在世界储备货币地位上,从2009年9月高峰时的近28%,一路下滑至2021年6月的20%左右,降幅近8个百分点,与欧元区经济近十年处于衰退和低迷的周期密切相关。欧元的优势和重要性逐步凸显欧元的优势地位仍不可撼动。一方面,全球经济进入到持续放缓和长期低迷的新阶段,经济复苏分化和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10~2020年,欧元区GDP(现价)始终保持在13万亿美元左右;2021年6月,欧元的世界储备货币份额超过20%,稳居第二位,欧元区的经济总量和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成为欧元国际通行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处于极度不稳定和震荡的趋势,维持了数十年的美元霸权体系逐渐显示出衰落的趋势,美国多轮量化宽松政策和大规模财政赤字透支了美元的信用,而欧元虽然采取了同样的量化宽松政策,但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增速仍与经济增长基本吻合,与美联储相比,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相对稳健,欧元始终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和币值稳定(见图2)。
数据来源:Wind。
图2 2012~2020年欧元官方外汇储备和份额
同时,美国目前所推行的一些非常规竞争政策,包括“长臂管辖”和科技领域的技术出口管制等,威胁到欧元区经济,对伊朗、中国企业的制裁措施也损害了欧盟成员国企业的利益,迫使欧盟开始重新思考欧元的国际地位和发展方向。由于IMF总裁始终由欧盟内部选举产生,有利于促进欧元国际化进程,使得欧元区的货币政策表现更强的前瞻性,并能够有效指导欧元区货币政策。同时,欧元在IMF特别提款权分配中的比重保持在30%左右,稳居主要货币第二位,在创造和分配欧元区国家国际清偿能力上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近几年欧洲央行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改善和优化欧元零售支付系统,谋求搭建独立自主的欧元国际结算系统,并积极推进数字欧元进程,紧跟国际货币体系转型趋势,强化欧元的国际影响力。
欧元再国际化的最新发展趋势
欧元区经济自2008年以后遭受了一系列冲击,欧元国际化面临新的挑战。但经过财政与货币政策趋于一体化,并加快数字欧元与绿色转型,欧元国际化开启了新的进程。
欧元区经济左右欧元国际化进程
欧盟自正式成立以来,欧元区经济经历了短暂的繁荣,最后逐步走向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长阶段,期间受到2008年全球经济金融危机、2012年欧债危机以及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等多次严重冲击。IMF数据显示,2020年欧元区经济严重衰退,GDP (现价)增速为-6.6%,创下欧盟自成立以来的最低点。根据欧盟统计局统计数据,在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后,欧元区GDP从2021年第一季度下降0.3%后增长了2%,市场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从未来趋势看,欧元区经济整体复苏仍有不确定性,未来复苏后面临的形势也比较严峻,包括内部经济发展不均衡、部分成员国主权债务风险以及面临大国竞争压力,这也将深刻影响欧元的国际化进程(见图3)。
数据来源:Wind。
图3 1991~2014年欧元区GDP总量规模和实际增速
总体看,接下来欧元区经济复苏后仍将维持低增长、低通胀和低利率的趋势,但欧洲区域一体化的独特优势仍将维系,而且欧元的稳定性不会发生变化,还可能随着美元的相对衰落而出现新一轮的欧元国际化热潮,国际货币地位将继续得到提升。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公布的2021年6月国际支付份额中,欧元的占比近38%,稳居第二位,而在2021年5月底的国际结算份额超过39%,美元占比为38%,欧元在国际支付体系中首次超越了美元。由于欧元区经济的经济总量规模仍难以与美国相提并论,欧元的国际份额可能长期处于第二的水平,未来短期内取代美元的可能性较低。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增强欧元稳定性
2009年希腊政府出现债务危机,当时欧盟各国在财政救助和货币政策方面缺乏协调且争议颇多。欧债危机后,欧元区开始建立欧洲稳定机制(ESM),明确欧洲央行“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将欧元集团作为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配合的重要机制。欧盟在本次应对疫情危机时,充分吸取欧债危机教训,在欧盟主要成员国主导和欧洲央行的共同推动下,各成员国除了保持货币政策的步调一致外,更加重视财政政策的一体化。欧洲央行通过实施多轮紧急购债计划稳定了市场和投资预期,为经济复苏注入了信心。
经过多轮谈判和协调分歧,欧盟最终达成7500亿欧元“欧洲复苏基金”,通过直接援助和欧元贷款等支持成员国发展绿色经济,推动数字化转型,并根据各成员国经济和财政状况采取差异化的经济复苏计划,引导成员国专注经济修复、绿色转型和加快数字化。近期,欧元区内部基本达成全球最低税率方案,并积极推动数字税等新的政策,为欧元区财政注入新的源泉。由此可见,欧元区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将更加紧密,特别是财政政策一体化推进,将有利于改革当前欧元区内部存在的财政纪律松散、一体化程度偏弱和协调难度较大等问题,为欧元国际化奠定更具坚实的基础。
绿色转型与ESG为欧元国际化提供新载体
欧元区经济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较大差异,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很多成果和现代化应用均发生在欧洲,工业化发展较早,目前进入到了后工业化时代,传统意义的经济增长模式表现出增长动能不足、资源能源消耗过大,加上欧洲人口老龄化加剧,迫使欧元区经济逐步向绿色转型。IMF在2021年6月发布的预测报告指出,欧盟实际GDP将在2020年萎缩9.3%,在2021年增长5.7%,到2022年才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因此,欧洲央行坚持推进经济绿色复苏,包括欧洲复苏基金计划实施、欧洲绿色金融、碳关税(包括碳边境关税)等方面加大执行欧洲绿色标准。在推进绿色复苏进程中,欧元的作用逐步显现,并以此作为欧元更高阶段国际化的重要载体。
欧盟作为全球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的积极实践者,加快推进绿色投资、绿色金融等标准具有坚实的基础。2019年12月,欧盟发布的《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50年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碳中和,重点发展低碳产业,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欧盟出台《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授权法案》,法案所覆盖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到欧盟排放总量的80%左右,包括能源、林业、制造业、交通及建筑业。欧元区更在全球ESG投资领域抢占先机,2020年欧洲可持续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2万亿美元,其计价和结算货币主要是欧元,为欧元进一步国际化拓宽使用渠道,以此加快提升欧元的影响力。
下一步欧元再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美元进入到衰退周期,而欧元国际化既面临传统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也面临数字货币等新的冲击,需要重新审视欧元国际化进程和未来方向。
欧元区将更加主动推进欧元国际化
随着国际货币竞争格局变迁,美国对多边主义的削弱和关税贸易战的发动等,对欧元区经济带来了新的冲击,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思考欧元的国际地位、发展定位和未来方向。近年来,欧洲央行开启了新的国际化进程。一方面,欧盟作为超主权政治体,必须坚守欧元区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断增强欧元的国际信誉,以促进欧元区经济的持续复苏,保护欧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利益,维护欧元币值稳定,欧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英国脱欧事件对欧元区带来金融资本流动、汇率稳定性等许多新挑战,如何重新定义欧元与英镑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持双方经济贸易自由开放等均是不可回避的难题,这也预示着欧元国际化的重新定义。
英国脱欧后,欧洲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竞争随之加剧,目前已经有不少国际金融机构将总部机构和金融资本从伦敦向欧元区转移。根据安永咨询公司的数据,英国脱欧期间,已有超过400多家机构和1.3万亿美元资产从伦敦转向欧盟。脱欧事件短期内对欧元汇率产生一定的波动影响,但长期看对欧元的影响相对有限。未来,随着以巴黎、法兰克福、布鲁塞尔、都柏林等为代表的欧洲重要国际金融中心加快升级,也会有更多的国际机构选择在欧盟进行国际金融交易,将为欧元国际化提供新的动能。欧洲央行、欧洲银行监管局等预计也将采取更加积极稳健的路径,健全欧元区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市场体系,并以此巩固欧元国际化成果。
加快数字欧元进程以确保欧元的竞争优势
区块链、人工智能、算法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快速升级迭代,技术竞争逐步向传统的货币领域延伸,传统的主权货币不仅面临来自数千个私人虚拟货币的直接挑战,而且国际货币体系和秩序遭遇到更多的外部竞争。数据显示,2012~2020年,加密货币的整体市值从不到5亿美元增长至78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0%。欧元区对于金融科技发展相对谨慎,特别是对于数字货币的崛起保持审慎立场。作为目前在国际支付份额排名第二、国际结算排名第一以及重要的世界储备货币,数字欧元的兴起表明欧洲央行对主权数字货币的认可,并开始主动把握数字货币的发展潮流。
从时间线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后,各国央行都在加快数字货币研发,包括数字美元项目也陆续启动,欧洲央行顺势而为,一改过去的消极态度和立场模糊的表述,加快数字欧元项目的研发进度。2020年10月,欧洲央行启动针对数字欧元的公共咨询,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和评估需求;2021年7月,欧洲央行理事会计划启动为期两年的“调查阶段”,围绕数字欧元的设计、场景开发和相关法律框架(包括因素保护、潜在风险)等进行系统研究,并预计五年后正式推出数字欧元。由此可见,借助数字欧元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欧元将在数字化层面取得创新突破,确保数字欧元作为主权数字货币的优势。
更加强调突出欧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欧元区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在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上保持着开放的立场,推崇自由贸易和全球合作。当前国际社会处于经济复苏分化、发展不均衡、“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多层次复杂结构阶段,欧元区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且在被迫“选边站”的过程中也变得极为谨慎,以避免陷入大国竞争而损害欧元区经济利益。新冠肺炎疫情仍充满不确定性,欧元区的首要任务仍是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欧洲央行仍倾向于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但紧急购债计划并未在基数上增加,而是延续此前的计划,有效管住货币的同时,帮助欧盟各成员国实现稳定复苏。
从目前的数据看,欧元区经济的复苏前景仍有一些不确定性,包括各成员国复苏进程不一致、复苏不均衡以及可能出现的主权债务风险,一旦财政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一些发展后劲不足的成员国可能出现新的衰退,侵蚀欧元区经济的复苏预期。同时,欧元当前也面临国际金融制裁的负面影响,美国相继实施对伊朗、朝鲜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制裁,导致欧元区在全球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欧盟内部倾向于加快建立独立的国际结算体系,推动欧元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能源进口支付结算等领域的独立地位,以减少对美元主导的国际银行系统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过度依赖,并规避其中的法律风险,确保欧元的自主性。
更加积极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
近年来,欧元区也在进一步反思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以及引发的诸多负面效应。欧洲中央银行执委会委员伊莎贝尔·施纳贝尔认为,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措施时,也应当特别重视其副作用,尤其是对价格稳定所产生的影响。疫情期间,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从2020年2月的4.7万亿欧元增至2021年7月的7.9万亿欧元,增幅近70%。欧洲央行近期发布的新货币政策策略审查报告,将维持物价稳定的目标设置为中期通胀率控制在2%,确保通胀在中期内稳定在2%的目标水平,并在货币政策框架内强调气候风险以及绿色经济和数字化转型。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指引和操作也为其他各国央行把握货币政策方向提供了一些经验。
近期,包括IMF、欧洲央行等在内的国际机构对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在重新思考。欧盟一贯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在欧元国际化进程中更倾向于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极化,形成与美元保持竞争的多元化国际货币结构,而非单纯依赖于某个国家的货币。IMF创设的特别提款权(SDR)就是一种补充性的国际储备资产,作为对美国以外美元供给的补充,SDR中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权重大致分别为40%、30%和10%,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为新兴经济体提供流动性支持。欧洲央行和IMF都是SDR的坚定支持者,未来将推动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论与展望
欧元国际化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但整体上延续了与其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货币地位,与其他部分国际货币相比,欧元的币值更具稳定性。作为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标志,统一的欧洲货币、市场以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成为当前欧元国际货币地位持续稳固的重要支撑。英国脱欧和美国大打关税贸易、出口技术管制等做法对欧元区所倡导的全球化与区域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并对欧盟倡导的多边主义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不利于欧元的再国际化;而且,欧元的应用范围仍然局限于欧元区经济,在其他国际金融领域欧元的竞争力还相对较弱,这也意味着欧元再国际化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美元的相对衰落,促使欧元国际化进入到新的阶段,即加快促进欧元的国际化使用,谋求建立独立自主的欧元结算系统,以此提升欧元在国际支付、结算和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但我们应看到,欧元也面临新的发展难题,包括主权数字货币的竞争、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地缘政治激烈变化。如何在寻求欧盟财政与货币政策一体化的同时保持独立性,推动欧元区经济稳定复苏,关乎欧元未来的国际地位和竞争优势。从长远看,欧元再国际化一方面符合欧元区经济利益,能够凸显欧元的独立性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趋势吻合,能够发挥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独一无二的作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银行家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