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席亮相!黄文涛出任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以“任重道远”描述未来担当,总量团队未来将达50人

财经
2021
11/09
12:41
亚设网
分享

财联社(北京,记者高云)讯,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官微最新宣布,中信建投研究所联席负责人、宏观经济与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黄文涛博士于11月8日正式出任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新首席亮相!黄文涛出任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以“任重道远”描述未来担当,总量团队未来将达50人

最新信息显示,黄文涛为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发展部联席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宏观经济与固定收益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中信建投投委会委员。经济学博士,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多年荣获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等最佳分析师,2016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比荣获固定收益第一名。2018年、2019年及2020年Wind金牌分析师宏观经济第二名、第三名、第三名。

黄文涛以“任重道远”四个字向财联社记者回应了其对当前工作的担当。黄文涛表示,出任首席经济学家之后,他的个人愿景是,“新岗位,新起点,新挑战,将继续与超则总一起,带领研究所小伙伴,努力打造实力强大、研究扎实、客户满意的一流研究所,为市场服务,为公司赋能。继续晴耕雨读,身先士卒,不辜负公司的期待,不辜负团队的期待,不辜负市场的期待,努力通过扎实有效的研究为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不辱使命。”

总量研究团队未来2年将达50人

中信建投证券透露,未来2年,中信建投证券总量研究团队人数达到50人。黄文涛将致力于打造一流的总量研究团队,涵盖宏观、固收、大类资产配置等领域,向国际一流的研究所迈进。

黄文涛在谈及研究规划时表示,将打造研究领域广、研究赛道细、生产观点快、投资建议精的总量团队。

“就宏观研究而言,既注重宏大叙事,更注重中观微观机遇,注重宏观策略化,做接地气、与市场无缝对接的宏观研究;与此同时,中信建投证券总量研究团队将努力成为政府部门的高端智囊团,给市场投资提出参考建议;并且高度重视对内服务,致力于为中信建投证券其他业务部门高效赋能。”

黄文涛团队包括宏观经济团队与固定收益团队,团队成员实力强劲。

宏观经济团队成员包括宏观分析师王泽选与王大林,以及宏观研究员钱伟、孙苏雨、张溢璨。

固定收益团队成员包括联席首席分析师曾羽,分析师顾韡、秦源、高庆勇,以及固定收益研究朱林宁、庞谦、王宏、刘瑞、谢一飞。

黄文涛:预计四季度GDP同比增4%左右,2022年全年同比增约5.9%

黄文涛最新研究认为,预计四季度GDP复合增速略有走升,假设复合增长5.2%左右(三季度4.9%),则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在4%左右,如疫情持续蔓延、管控措施进一步升级,则经济增长将再度低于预期。2022年GDP在复合增速在略低于潜在增速的假设下,同比增速预测中枢预计约5.9%,季度节奏上前低后高。

房地产方面,黄文涛研究认为,三季度以来销售、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当月增速均有放缓,预计地产投资增速年内仍将回落。未来房地产领域或有适度的信用宽松,2022年房地产投资有望触底企稳。

制造业方面,黄文涛团队认为,四季度及明年制造业投资增速预计总体平稳,不会趋势性上行或走低。出口增速将逐步放缓,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将回落一段时期,将拖累制造业投资。但消费和基建需求有望实现增长,政策强调保持制造业基本比重,积极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银行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制造业投资仍有支撑因素。因此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总体保持中个位数增长,不会明显拖累或拉动经济增长。

关于货币政策方面,黄文涛团队认为,2022年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宽信用是最大变化。在稳增长目标重要性提升的背景下,房地产调控、压降地方政府债务的政策或有缓解。明年先基建,后地产,政策依次有限放松。

展望2022年,黄文涛表示,增速预期下行叠加对流动性的需求,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将边际走宽,可能继续触发降准。而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压降企业融资成本以及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要求下,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仍有续期可能、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不排除继续扩容。最后,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受到持续重视、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下,新推出的碳减排结构性工具料将对信用环境起到一定支撑。现在是实体经济流动性最为紧张的时候。预计2021年社融全年预计增速10.4%。跨周期调节下,2022年社融增速中枢11%左右。

资产价格走势判断方面,黄文涛研究认为,四季度国债收益率易上难下,明年上半年或有小牛市。优质地产债或成为明年最大黑马。

黄文涛进一步阐述称,目前宏观经济条件难以支持股市中枢显著上移,但需关注年底年初宽信用带来的情绪变化及估值变化。2022年可以关注宏观经济变化带来的四个投资主线,一是一季度后PPI下行,中下游成本下降带来的利润改善。二是制造业强国和设备更新投资周期启动带来的高端制造业投资机会。三是经济正常化后,大消费增长步入健康增长轨道。四是明年稳增长重要性提升,关注阶段性宽信用带来的新老基建、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阶段性波动机会。从长期看,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科技仍然是值得长期坚守的主流赛道。

(张泓杨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