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为减缓通胀压力,美国可能下调或取消对华加征的部分关税

财经
2021
11/11
10:38
亚设网
分享

郑永年:为减缓通胀压力,美国可能下调或取消对华加征的部分关税

当地时间10月31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意大利罗马会晤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王毅表示,这几年,由于美方奉行错误的对华政策,致使中美关系遭受全面冲击。美方肆意干涉中国内部事务,本届国会就出台了300多项反华议案。

还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美国高层多次就台湾问题挑衅中国。当地时间10月26日布林肯“呼吁国际社会支持台北‘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机构和在国际舞台发挥作用”等。在会谈中谈到台湾问题时,王毅提出,要求美方履行对中方所作的承诺,而不是背信弃义;要求美方把一中政策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在屡屡挑衅中国时,美国对华似乎也在释放积极信号。9月10日,中美元首通话时,拜登明确表示“避免误解误判和意外冲突,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9月25日,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的包机回国。当地时间9月30日,布林肯表示,“美国正寻求中美合作,以便解决中美共同面临的挑战”。10月5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表示,中美经贸不应“脱钩”而是要“再挂钩”。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晤。

透过这些现象,如何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如何看待戴琪提出的“再挂钩”言论?如何整体看待拜登任期内的中美经贸关系,哪些领域可以“再挂钩”?围绕着这些问题,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代行院长、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在郑永年看来,当前中美关系进入到新的互动模式,不再是“黑白分明”的模式。“当两国有对抗和冲突的时候,不要太悲观,要记住中美之间还有合作的空间。当中美关系出现稳定的时候,也不要太乐观和被迷惑。”郑永年说。

对于戴琪的“再挂钩”言论,郑永年认为,这一言论不是为了改善中美关系,而是为了美国利益。对于拜登任期内整体的中美经贸关系,郑永年认为,中美经贸关系的基本面是,不会脱钩,也脱不了钩,但美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偏见深刻影响着中美经贸关系。“未来在经贸领域,美国对华的政策可以概括为‘精准脱钩和精准挂钩’。其中,对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产业,美国会对中国实行精准封杀。对美国不再生产的、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业,美国会继续和中国挂钩。”

近期,美国通胀压力仍在加剧。为减缓通胀压力,美国是否会下调或者取消对华征收的关税?对此,郑永年认为,美国应该有可能会下调或者取消加征的部分关税。“美国的高通胀等问题都是美国自己人为制造出来的,要解决这些问题,美国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解放思想、改变自己的思维,不要再拿着有色眼镜看中国。”郑永年说。

郑永年:为减缓通胀压力,美国可能下调或取消对华加征的部分关税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代行院长、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受访者供图。

“中美关系进入到新的互动模式,不再是‘黑白分明’模式”

新京报贝壳财经:美国9月以来频繁和中国加强接触,似乎释放了不少积极信号。在10月6日的会晤后,有观点认为中美关系“回暖”了。但与此同时,美国在近期不断挑衅中国。你如何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

郑永年: 我并不认为当前中美关系回暖了。与特朗普政府情绪化处理中美关系的做法相比,拜登政府的做法更理性一点,但理性并不代表关系的回暖,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在本质上并没有不同,甚至变本加厉。拜登把中美关系界定为“制度之争”,美国不少高级官员早就表示已经放弃改善中美关系的幻想,开始和中国的斗争。在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在某些方面还是继续朝着不好或者更坏的方向发展。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界定中美关系时提到,“该合作的合作,该竞争的竞争,该对抗的对抗。”我自己还加了一个说法,对抗分为两种形式,可控的对抗是对抗,不可控的对抗就是冲突。如果这样看的话,就很容易理解美国对华的种种行为了。最近一段时间,美国频繁和中国进行接触,好像也释放了很多积极的信号。像戴琪发表和中国“再挂钩”的言论、沙利文同杨洁篪主任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晤。从表象上看,中美关系好像回暖了,迎来了春天。但我们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近期布林肯表示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活动,美国在南海活动频繁。透过这些表面现象,美国并未改变其根本立场。我们不能看到中美之间一点合作和对话的迹象,就认为两国关系回暖了。也不能因为在台湾、南海等问题上存在冲突,就认为中美之间一点没有合作的空间了。中美关系之前的模式是“黑白分明”,未来两国之间的互动模式不会像以前那样,可能不仅存在“黑”、“白”,在“黑”和“白”之间可能还存在其他的共处方式,我们要习惯中美关系之间这种新的关系、新的互动模式。这种新型大国关系不是当年美苏冷战那样的关系,中美之间在气候变化、防止核武器扩散、反恐等方面都有合作空间。在经贸领域,特朗普一直主张和中国脱钩,但实际上到现在中美经贸都无法脱钩。当前美国已出台了临时国家战略,最终的国家安全战略尚未出台。我想,对美国来说,他们在探索一个对付中国的办法。对中国来说,在台湾等一些问题上我们不会退让,在经贸领域我们没有以牙还牙。当前,中美两国仍还在探索如何相处。

总之,在中美关系上,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当两国有对抗和冲突的时候,不要太悲观,不要认为我们可能会回到美苏那样的大国关系中,要记住中美之间还有合作的空间。当中美关系出现稳定的时候,也不要太乐观和被迷惑。当前中美关系进入新常态,我们也要用新常态的眼光来认识这个问题。

“戴琪的再挂钩言论不是为了改善中美关系,而是为了美国利益”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如何看待戴琪提出的“再挂钩”言论?

郑永年:在看待中美关系时,我们要把握住一点,无论是美国对中国的合作、竞争、对抗、甚至是围堵,都不是为了改善和稳定中美关系,都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为了增进美国国家利益最大化,弱化中国的发展。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贸易战导致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拜登的贸易政策则是在弱化中国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美国的伤害。作为拜登政府的官员,戴琪不像特朗普那么尖刻,她提出与中国再挂钩的言论,也不是为了改善中美关系,而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

戴琪为何在当前提出再挂钩?是因为当前美国遇到了供应链恶化、通货膨胀上升等问题。特朗普政府为了让美国实现再工业化,鼓动美国企业把产业链回流到美国,鼓动和中国脱钩。事实证明,特朗普失败了。拜登为了弱化中国的发展,鼓励美国的企业迁移出中国,哪怕迁到越南等其他国家。现在看,拜登政府的做法不但没有成功,反而给美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当前中国是全球疫情防控最好的国家之一,投资在中国的国外的产业链既不会回流到美国,也不可能转移到越南等其他国家和经济体,这些供应链只能由中国来供应,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中美两国的贸易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进出口3.52万亿,增长24.9%。而在同期,中国与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的进出口增速才达到20.5%。可以说,美国提出再挂钩不是为了改善中美关系,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这两个事情是两码事,我们不要被迷惑了。当然,中美关系保持稳定是好事,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

“未来在经贸领域,美国对华采取‘精准脱钩和精准挂钩’政策”

新京报贝壳财经:从拜登政府执政后至今的政策看,对拜登任期内的中美经贸关系,你的整体判断是怎样的?中美经贸哪些领域可以“再挂钩”?

郑永年:中美经贸关系的基本面是,不会脱钩,也脱不了钩。如果中国是封闭的国家,中美之间有可能实现脱钩。但美国和中国都是市场经济国家,而且中国一直强调会深化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立场不会改变。当前中国和东盟等国签订了RCEP,中国与欧盟的投资协议虽然受挫,但也表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近期,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定(CPTPP),再次表明我们对外开放的态度和信心。我想,只要中国和美国的市场经济性质、对外开放的国情不发生改变,中美经贸之间是脱不了钩的,那些坚挺的反华派的阴谋是不会得逞的。

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美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偏见深刻地影响着中美经贸关系。戴琪提出和中国再挂钩,中国当然没有问题。但从美国方面看,拜登政府是一个非常弱的政府,美国国内对华保持理性的声音并不多。因此,我们大家还是要放弃幻想,美国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和中国的再挂钩,中美经贸关系不会再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未来在经贸领域,美国对华的政策可以概括为“精准脱钩和精准挂钩”。其中,在“精准脱钩”领域,美国认为影响到美国国家安全、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美国未来会继续对中国进行精准封杀。比如,美国为了限制中国高科(600730,股吧)技产业的发展,在高科技领域限制美国的出口。美国希望通过高科技领域的“精准脱钩和精准封杀”,使得中国的产业链不能实现升级,保持在低水平甚至低水平以下的状态。

现在美国出于自身利益,提出“重新挂钩”。那么,哪些领域未来会和中国保持精准挂钩?我认为,那些美国已经不再生产的、也不会从中国回流到美国、也不可能搬出中国、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业,美国会继续和中国挂钩,会继续要中国生产。以汽车芯片为例,当前在中国的大地上,大部分汽车制造商都是外国制造商,包括美国的制造商。同时,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和国外经济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拜登要精准封杀汽车芯片的话,会损害美国自身和它的西方盟友的利益。在这样的领域,美国不会对中国进行精准封杀。另外,我们还要特别警惕的一个事情是,当前美国各个方面需要中国的商品,为了弱化中国,美国时刻都在寻找能够替代中国的市场,只是当前还没有找到罢了。

“为减缓通胀压力,美国可能会下调或者取消加征的部分关税”

新京报贝壳财经:近期,美国通胀压力仍在加剧。为减缓通胀压力,美国是否会下调或者取消对华加征的部分关税?比如说,取消消费品类商品的加征关税。

郑永年:这个是有可能的。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中美两国紧密联系,其中一个表现是,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出口到了美国,减少了美国很大一部分的通胀压力,使得美国的物价保持了稳定。从特朗普政策开始,美国当局看不到全球经济互相依赖挂钩,提出和中国脱钩,加上疫情影响之下导致集装箱短缺、无人卸货、宽松货币政策等因素,导致美国通胀的攀升。为减缓通胀压力,美国有可能会取消或者下调消费品领域的加征关税。比如说,消费品领域的关税。

实际上,美国要想把通胀降下来、要想使得中美贸易正常化,并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改变自己的“脑袋”就行了。拜登执政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指责中国没有完成第一阶段的贸易协定,说中国购买的不够多。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还希望通过加征关税来解决中美贸易逆差的问题。在我看来,美国的这种做法是矛盾的,也不可能解决中美贸易逆差的问题。美国的比较优势是高科技,美国最赚钱的也是高科技,但是美国禁止高科技向中国出口,这样的话,美国如何实现自己的贸易均衡?当前美国的低附加值产业链已经转移到中国和其他国家,中国的低附加值产品物美价廉,正好满足了美国市场的需要。如果美国允许中国购买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的话,加上美国购买中国的物美价廉商品,相信贸易可以实现一定的均衡,或者说贸易逆差不会那么大。美国现在的矛盾做法是,一方面不向中国出售高科技产品,一方面又想未来保持贸易的均衡,向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就导致了美国通胀的上升。

世界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大经济体,各个国家之间只有有进口和出口,才会有贸易均衡。出于政治因素、意识形态因素而非其他的因素,美国人为打破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均衡。要想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实现贸易均衡,要想把美国国内的通胀降下来,很容易。这些问题都是美国自己人为制造出来的,美国不需要做什么,美国只需要解放思想、改变自己的思维,不要拿着有色眼镜看中国。

新京报贝壳财经:美国高通胀、供应链恶化会对中国带来多大的影响?

郑永年:最近一段时间,受美国通胀的影响等,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上疫情、美国的脱钩政策,珠三角地区的高科技行业也受到了影响。但从整体上看,我不认为美国的通胀等问题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影响,中国受到的输入性影响是有限的。中国的体量大、消化能力也强,中国整体的国民经济不会受到美国太大的影响。

中国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我们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中美关系也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美国提出要脱钩,但并没有成功。因此,中国自己保持足够的理性,我们有能力消化和对付美国的影响。一方面,保持和美国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反恐等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不要害怕和美国的竞争,建立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同题问答:

新京报贝壳财经:谢谢郑老师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分析解读。今年是新京报成立18周年,18岁代表着青春、年轻、希望。我们想请你谈下对年轻人、尤其是青年经济学者的建议。

郑永年:中国的青年学者想在经济学领域有所作为的话,要把中国经济的现象解释清楚,要找到中国经济学自己的命题。

我觉得,年轻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知识的局限性,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事情。有观点提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解释不了中国,那么,是不是就要拒绝西方的经济学理论?我觉得大家还是应该学习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学习西方经济学家观察和解释经济现象的方法。希望中国年轻一代经济学家,通过学习这些方法论的东西,真正能够确立融通中国与世界的那种经济学理论。

新京报:在刚过去的十月份,随着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揭晓,很多人在讨论中国人何时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讨论本身其实也显示了我们的诺贝尔奖焦虑症,你觉得青年学者应该把获得诺奖作为职业目标吗?

郑永年:中国人在诺贝尔奖上的焦虑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个人的体会就是,越焦虑,中国人距离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能就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世界上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做研究就是为了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否获奖不是做研究的目的,获奖只是一个副产品。作为学者,还是要找到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并投入毕生的精力去研究这个问题。

新京报首席记者 侯润芳 编辑 陈莉 校对 危卓 付春愔

(张泓杨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