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售业的韧性自救

财经
2021
11/12
06:35
亚设网
分享

香港零售业的韧性自救

【托文言志】

香港零售业若要实现全面恢复,还有待于内地和香港实现正常通关,随着内地游客来往恢复正常,才能实现零售业全面稳定增长。

熊德志

疫情暴发至今,香港零售业已坚忍近两年。尤其是去年,业内遭遇近几十年来前所未有之打击,可谓是哀鸿遍野。幸存下来的商家,依然苦苦支撑。因为疫情原因,内地与香港正常通关预期屡次破碎,香港旅游零售降至冰点,只能依靠本港市民的消费支撑。当然,各方也都在做出努力,诸如香港特区政府向市民派消费券,商场运营方通过确确实实的让利,为消费者额外提供优惠,商家切切实实降价。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行业自救措施,同时也展现了香港零售业整个行业的韧性,可谓是韧性自救。

笔者亲身感受实惠

11月3日,笔者收到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某大型商场的短信,只要登入手机端“我的银包”凭有效的“免费HK$200美食券”电子通行证,在指定日期前往该商场即可领取200港币美食优惠券,且在超50家参与之餐饮商户享受低至半价优惠。

与此同时,同一消费者一天内在该商场累积购物消费(不超过三家商户)达一定额度(视情况调整)还可获赠商场运营方提供的最高达14000港币的优惠券,该优惠券除了商场内极个别奢侈品牌之外,其他商户都可使用。但该项优惠在单一商户设有最低消费额度和最高使用限额,超过最高限额以上的按照最高限额计算。同一天在同一商户只限使用一次。

以上这一优惠仅为商场运营方提供的优惠政策。同时各商家还有自己的折扣促销,个别商家还可一并享受消费者平时消费累积叠加的优惠政策(如各等级的会员优惠)。

如果某市民正好还有香港特区政府派发的消费券(8月1日派发第一期消费券,10月份派发第二期消费券),还可以用消费券支付。以上各种优惠叠加,确实非常可观。

所以,如果持有消费券的市民去购物,将可能同时享受到商家、商场运营方、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的三重优惠。

今年8月份,笔者除了没有使用香港特区政府派发的消费券以外,确实在购物过程中切实享受到了上述的其他各项叠加的优惠政策。

商场运营方这么做,切实是给商家让利,不仅带动了商家的销售、增加了商家收入,而且商场自身也稳住了租金收入。同时,也为政府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政府派消费券,本意就是为了促进市民消费,提振本港经济。所以,笔者以为这是个多赢的局面。包括消费者、商家、商场、政府在内的各方面都受益了。

政府派消费券促消费

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香港零售额1~8月份连续上升,但升势在9月再度放缓。9月零售业销售总额为280亿元,同比增长7.3%,远逊市场预期;同时,也低于8月份11.9%的增长。销量仅升4.7%,远不及10.8%的增长预期。

因政府派发第一期消费券对零售行业的刺激,8月份零售细分市场如眼镜店、珠宝首饰、服装鞋类、百货公司,分别增长60.9%、28.1%、40.8%、7.5%。但9月份增长明显回落,眼镜店、珠宝首饰、服装鞋类、百货公司,分别增长17.3%、16.2%、6.5%、-11.6%。尤其是百货公司,还出现负增长。由此可见,政府消费券对零售行业增长作用明显。

虽然9月零售整体增长逊于预期,但包括苹果手机在内的电器及耐用消费品升幅强劲,零售额同比升48.3%,至34.7亿元,而8月份仅有10.1%增长。

同时,香港本地网购也获得稳步增长。今年1~9月份本港零售额同比增长8%,销量增长6.8%,网上销售增长43.5%。9月份网上销售额达23亿元,同比增长30.5%,占整体零售额8%,比重较8月的7.4%有所提升。

超市生意较为稳定。很多市民收到第二期消费券后,有相当一部分花费在日常用品上。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香港9月零售额继续显著增长7.3%,第三季单季同样增长7.3%,部分反映了消费券计划的提振作用。基于本地疫情维持稳定,就业和收入改善,加上消费券刺激,短期内仍可继续支持零售业,然而几近冰封的访港旅游业,会继续制约恢复的程度。

第二期政府消费券于10月1日发放后,市民购物意欲再次回升,不过到第二周开始又渐渐回落。香港零售管理协会认为市民消费较之前理性,由于临近年底,部分市民可能延至11月和12月消费。该协会指出,今年前9个月本港零售额虽按年升8%,但与正常的2018年同期比较,仍有近三成跌幅,这反映出零售业经营环境依然困难,担心一旦消费券计划结束,市场消费情绪将再度陷于低迷。协会建议若全面通关仍需等较长时期,希望政府考虑在前次基础上再次推出第二次消费券计划,以支持受影响行业得以继续营运并稳定员工生计。

后续展望乐观

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21年第四季《业务展望-按季统计调查报告》,该报告涵盖香港10个主要行业,分别是制造业,建造业,进出口贸易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及膳食服务业,运输、仓库及速递服务业,信息及通讯业,金融及保险业,地产业,以及专业及商用服务业。

这项统计调查旨在搜集香港各行业中约560间大规模的机构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对短期业务表现的意见,以在最短时间内,就预测本地不久将来的经济表现提供快捷的参考。搜集的意见仅是指受访者对自己机构单位情况的意见,而非他们对所从事行业的情况的意见;以及只限于预期季度间变动的方向(如“上升”“不变”“下降”),而并非变动的幅度。搜集季度间变动的意见时,如有关项目受季节性影响,受访者会提供撇除正常季节性变动后的预期变动。

统计显示,下季零售业的业务展望及预期偏乐观。在四季度(2021年Q4与2021年Q3比较)统计调查中,“有关业务状况预期变动的意见”中,上升了9%,去年同期为-5%;在“有关业务/产出量预期变动的意见”中,上升了18%,去年同期为7%;在“有关货品售价/服务收费预期变动的意见”中,上升了-6%,去年同期为-22%;在“盈利状况”中,上升了-1%,去年同期为-30%;在“财务状况”中,上升了33%,去年同期为22%;在“获取信贷的状况”中,上升了31%,去年同期为22%。

以上各项展望都好于同期。

唯“有关就业人数预期变动的意见”中,在四季度下降了12%;去年同期下降10%。凸显业内对就业形势偏悲观。

最后,在“有关限制机构单位业务增长的因素的意见”中,普遍认为限制行零售业务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为旅客需求转弱;第二重要因素为外围经济环境变化引致的不明朗经济前景;第三重要因素为业内竞争剧烈。

综上,基于本港零售业的韧性和自救措施,本地消费趋势有望改善,加上第二期消费券派发,料想10月零售额会恢复双位数增长。由于去年11月和12月因疫情恶化而造成基数偏低,预料今年同期零售额会有强劲反弹,第四季也将恢复双位增长。

去年,香港特区政府推了三轮“防疫抗疫基金”和各项纾困措施,共涉及约3000亿元,提升了香港应对疫情的能力。今年,香港特区政府通过消费券计划提振本港经济,随着第二期消费券的派发及业界的韧性自救,零售业内对2021四季度展望偏乐观。若香港特区政府考虑在此基础上再次推出第二次消费券计划,后续将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而香港零售业若要实现全面恢复,还有待于内地和香港实现正常通关,随着内地游客来往恢复正常,才能实现零售业全面稳定增长。

(作者系香港金融从业者)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