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中国平安(601318)通过自身的领先科技能力,以数字化的乡村治理平台,高效链接三农场景与综合金融服务,创造了一套“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
今年9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制定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正式发布,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总框架,提出乡村数字经济、智慧绿色乡村、乡村数字治理、乡村网络文化、信息惠民服务等5大数字场景应用建设,涵盖了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为全国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绘制出总体“施工图”。
蓝图既定,如何理解“数字乡村”建设的题中义?相较已经全面完成的脱贫攻坚任务,乡村振兴不仅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而且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数字乡村”就是驱动三农现代化、激活乡村振兴的核心动能。
最近,一场特别的“数字乡村”发布会在广东省河源紫金县举行。发布会上,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部门和中国平安联合编撰的《金融机构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理念与实践研究》首次对外发布。书中详述了在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金融力量如何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其中,中国平安利用自身金融+科技优势构建的数字乡村振兴模式得了业界广泛认可,并作为案例收录其中。
记者采访获悉,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中国平安通过自身的领先科技能力,以数字化的乡村治理平台,高效链接三农场景与综合金融服务,创造了一套“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集团旗下平安产险、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平安智慧城市及平安健康等多个子公司协同发力,聚焦乡村数字治理、乡村产业振兴和数字惠民服务三个维度,为建设数字乡村书写了一份平安特色的解决方案。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曾撰文阐释对数字化的理解,他表示“数字化是21世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升生产力的基础工程,是人类跨越式提升认识水平和能力的革命性的进步”。归根结底,数字乡村的核心是推动乡村农业及产业、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全面现代化,为农民实现更美好的乡村生活。
补数字化政务短板打造乡村“智慧大脑”
乡村振兴,出路是科技。当前,新一代信息和数字化技术正在转变为新的生产要素和治理工具。
多年来,广东因地处沿海,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保险作为金融风险保障工具和手段,可有效转移三农风险,但仍然面临预警来不及,信息不畅通,数据没联网等多种现实问题。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平安产险成立专家团队攻坚克难,利用平安的科技创新能力,于2020年6月在广东农业保险信息化试点发布会上,发布了全国首个农业保险综合信息平台。
该平台集政府服务、农业保险、灾害预警、防灾减灾于一身,通过将传统农业保险投保、公示等线下作业方式转移至线上,实现农业保险数据管理线上化、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无纸化,简化农业保险数据收集,缩短财政资金拨付流程,为农户优化投保手续、缩短承保流程,提供全方位便利。在这个平台上,农户可以足不出户,实现线上自助投保和“一键报案理赔”等功能。
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为各级地方政府打造了直观、可视的农业“战时指挥部”,可实现“农险数据一张图”。目前该平台链接广东省23598个村,各级政府可随时查看辖区内相关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及应用,这个农险领域的“智慧大脑”为政府提供了精准决策及防灾、减灾、救灾的一站式数字化支持。
据平安产险介绍,在农业保险综合信息平台上,可以根据以往农险赔付数据,研究风险区划,并通过农业灾因和产量分析验证,建立动态费率调整模型,同时基于气象因子,后续匹配物候期及生长模型,对气象风险进行评级。通过大数据分析,主动积累重点农作物数据及波动情况,从历史产量结果校验风险。从赔付风险评级到气象、产量数据校验,未来叠加多种因子,全面设定农业生产风险区划。
深入乡村、频入乡村。平安产险还以“双基共建”为纽带,启动“乡风文明100行动”,联合乡村党组织与产险基层党组织搭建常态化交流机制,弥合城乡信息差异,通过高质量的党建活动建设乡村网络文化,引领数字化发展。
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已落地107个平安党建共建点,开展双基党建主题交流152场。平安产险为共建点的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提供数字党建设备83套,通过双基共建提供各类服务,解决乡村实际问题。如,平安产险与浙江上唐村落地的党建共建点,结合上唐村及其特色水果产业品种不佳、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与浙江广播电台联合打造上唐村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线上协销农产品(000061,股吧),销售额从2020年全年9万元提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64万元,增幅高达610%,为230户农民带来3000元的人均增收。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国示范村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平安智慧城市聚焦农业农村大数据治理应用、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服务、农民生活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等领域,以“能用、实用、好用”为原则,探索打造“数智乡村”示范村。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小兵认为,当前数字乡村的一大难点是各级政府需要掌握充足的信息作为决策基础,通过高效的数字化协同促成省市乡镇村一盘棋,有效施政,有的放矢。
在脱贫攻坚最后的冲锋阶段,平安持续让科技赋予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以数字化治理引领乡村振兴。
“高精尖”覆盖三农数字经济驱动农业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共富之路上,农业、产业发展是核心抓手。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其中,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仅为8.2%。农业数字经济在中国乡村的广袤天地里大有可为。
对于广东省紫金县茶农温伟兵而言,用“卫星”指导生产曾经离他很远。但如今,他的茶园搭通了“天地线”,可以直连平安一号卫星,“科学种茶”成了他的口头禅。
2020年12月22日,“平安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平安开启天基物联网布局,正式部署“星云物联网平台”。链接“平安一号”之后,用户只需在手机上轻松操作,就能快速获取地面物联网设备收集的信息。目前,“星云物联网”链接超过33万台设备,形成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仓储物流、新能源、智慧养殖等五大行业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开放平台实现5000多个API接口输出,服务企业客户数量超过1万。随着乡村振兴进程的持续深入,中国平安已为全国多个农牧场、果园或茶园等应用场景装上了智慧农业设备,24小时不停息采集农业大数据,并通过5G网络或者卫星信号发送到平安“数字村”小程序,实现“天上有卫星、手上数字村,田间地头物联网”。普通用户拿着手机,即可掌握农业大数据,实现科学种养。
目前,温伟兵的茶园面积只有300亩,按照他的设想,希望在未来几年扩大十倍,达到3000亩体量。不过,农业项目一直以来存在“融资难”的痛点,温伟兵想要扩建茶园,也得过融资难关。让他深受鼓舞的是,平安通过科技设备采集的信息,将让平安银行在评估茶园价值与风险时变得更加科学,有助于茶园获得银行的金融支持。
据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打开村民手机里的小程序,就可对接“星云物联网平台”,实现“天上有卫星、手上数字村,田间地头物联网”。小程序围绕涉农生产资料、农产品及金融三个维度提供交易撮合平台。截至目前,平安银行“星云物联网平台”已累计为实体经济提供超1300亿元融资,其中超过50%投向偏远乡村的农业、产业。
深耕“金融+科技+产业”的模式,推动三农场景与综合金融结合,平安正着力打造一个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企、农、银、保、研于一体的产业振兴共建平台。除了平安银行的星云物联网平台,平安产险依托领先的区块链技术和财产险领域积累的经验,创新打造“区块链产销溯源+溯源保险”模式,全产业链可追溯、可监测,保障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销售力。
以宁夏中宁枸杞为例,平安产险通过区块链产销溯源平台一方面分阶段记录枸杞全生长周期情况,帮助产业完善生产标准,使中宁枸杞实现生产关键指标7×24小时实时监测和追溯分析,促进产业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为农产品生成唯一溯源标签,展示产品地缘出处、生产加工物流过程、可增加的种植农户收入等全流程数据,进而助力打造绿色、高品质的农产品品牌。
目前,在平安产险智慧乡村枸杞产业基地,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已经在枸杞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上广泛运用。平安产险中宁枸杞项目经理张碧锟介绍,区块链产销溯源平台为小枸杞发挥了大作用。该模式一方面实现生产品质管理、产品追溯认证,同时也扩展了枸杞企业在生产和销售阶段的风险保障范围,“有了追溯,责任险的设计就有了依据。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企业的损失都会由保险公司来承担,相当于为枸杞品牌做了质量保证” 。
天基物联网平台、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是平安集团运用科技手段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之一。四川油橄榄、陕西苹果、甘肃金丝皇菊、广西肉牛、内蒙古羊……通过“金融+科技+生态”的模式,平安为农业充分赋能,通过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为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插上了“金翅膀”。
以人为本“数字村”让农民生活更美好
乡村振兴,以人为本。数字乡村的“施工图”正徐徐展开,要乘势而上打好“开局”战。技术设备固然是重点,但成败的关键在提升人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中国平安自2018年启动三村工程,面向“村官、村医、村教”三个方向的“三村工程”,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其中,村官工程的重点项目就是“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截至目前已培育了近4000名致富带头人。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富口袋要先富头脑”,目前平安以“现代化”和“职业化”为两个基准点,坚持传统农业技艺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构建系统性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打造“乡村MBA”。
平安银行的“数字村”小程序则搭建了线上智慧培训平台,提供近800门线上课程,学员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内容涵盖农技、品牌、销售、方法论等,线上开展智慧教育培训,实现乡村知识共享和人才振兴。
通过“集中培训+线上辅导”,持续关注学员返乡后的产业发展情况,平安持续打造典型案例推广复制。2019年7月在陕西铜川、2020年8月在四川凉山以及今年10月在广东紫金,平安集团主要负责人及各级主管都面对面与致富带头人沟通交流,从根子上激活当地的致富粒子。可以预见,这群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也将是未来数字乡村的践行者。
同时,平安银行专门面向乡村地区发行的“乡村振兴卡”为持卡人提供专属农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7×24小时随时在线问诊、农产销售增值服务、公益新平台等四大特色权益,守护乡村居民美好生活。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小程序里面的‘乡村振兴卡’投资理财最有用,里面有一些我喜欢的理财产品,正在比对收益,准备购买。助农商城也会进去逛逛,如果刚好有需要又买得起的产品,就支持一下。”
不仅如此,平安还通过延伸智慧城市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业务、广泛对接公共服务资源、涉农服务资源等,将惠民服务从线下办理转到线上办理、从桌面办理转到移动办理、从外部渠道转到官方渠道、从多次跑动到秒批办理、从限时服务到全天办理,打造一站式、便捷化、智能化农村生产生活服务场景,进一步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乡村刚需服务全链路,助力乡村生产生活更便捷、更温暖。
更加健康的身体和更好的教育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数字技术可以跨越大城市与偏远乡村的医疗鸿沟和教育壁垒。记者了解到,通过捐赠数字诊疗设备、远程辅助医疗设备等方式,平安三村工程已援建升级了1228所乡村卫生所,培训具备“数字化”素养的村医11175名;并将配备超声、X光机、心电图等先进医学设备的平安移动健康检测车开进乡村、开到村民家门口,为村民开展义诊和健康知识科普体检达11万余人。同时,在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平安“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通过培训乡村科技老师,向学生捐赠科技读本和科学实验包,支持乡村小学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已在全国近30个省市的1039所乡村学校落地实施,覆盖1万多名乡村老师、31余万名乡村学生。
让数据多跑腿,让农民少跑路。平安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按照党和国家的部署,循着数字乡村“施工图”的指引,深度探索中国广大的乡村市场,利用设备终端采集海量农业数据,丰富农业科技应用场景,促进数字技术与三农场景深度融合,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村治理提质增效、农民生活便捷美好,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平安的金融和科技力量。
(作者:侯潇怡 编辑:周鹏峰)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