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品牌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亦是参与全球竞争的资源,是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五年前,“中国品牌日”设立,由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也首次揭开面纱,填补了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研究的空白。
2021年5月10日,2021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揭晓。目前,《2021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蓝皮书》也将出版发行。该书是在全面汇总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并进行完整品牌价值测算的基础上编辑而成,收录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品牌价值综合评估及排名,既有总榜单,也有分行业、分地区的排行榜。它有助于上市公司更清晰地了解本企业的品牌发展状况,持续提升公司品牌价值,也为学界开展品牌价值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2021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蓝皮书》主编赵平教授撰写的前言。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每经特约评论员 赵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2021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蓝皮书》主编)
《2021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蓝皮书》是在全面汇总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并进行完整品牌价值测算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我国十四五规划第一年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所作的一次总结。我们希望,在2021年剧烈震荡的国际大环境下,这本书的出版能够为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对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助益。
2021年是非凡的一年,有许多大的事件正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如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的中美贸易摩擦,以及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对中国科技公司的不断打压等。所有这一切的发生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但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我们切实看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正在有效化解这些事件的负面影响。我们也看到,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经济保持着相对较快的增长,人民变得更加团结爱国,国际社会对我国有了更加广泛的了解和认同。
同样,2021年的这些重大事件对于中国品牌来说也是重大的挑战和机遇。中国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不利的国际大环境中赶超国际强势品牌,这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经济如何有效地向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转型。
第一个重大的挑战和机遇来自新冠肺炎疫情。到目前为止,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全球持续肆虐了接近两年时间,感染人数超过2亿,并且还在持续增加。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疫情面前败下阵来,任由疫情肆虐。美国就是这种国家的典型代表,到9月份,其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已超过4000万,列世界第一位,且疫情仍不见好转。与此对比,中国在抗击新冠病毒上则表现优异,按人口比例统计,感染人数不到美国的千分之一,并且在短时间内就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中国与美国在抗疫表现上的巨大反差令世界震惊。
此外,中国还展示出人道主义精神,向世界伸出援手,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抗疫物资和医疗援助,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好评,扩大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从这种角度来看,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的声誉必定在世界市场上得到显著的提升。显然,这是中国企业有效实施品牌战略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第二个重大挑战和机遇来自中美贸易摩擦。从特朗普执政时期开始,美国就对产自中国的多类商品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致使这些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售价全面升高。美国的这种贸易政策确实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挑战,降低了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但是,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上整体提高价格,却为中国品牌升级带来了机遇。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就是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换,这需要供给侧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质量,也需要需求侧对产品和品牌升级的认同。在市场上,高价格往往代表高质量,高技术或高标准。如果市场接受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的高价格,就表明需求侧对中国制造与中国品牌向高端发展的认可。近几年中美贸易额的快速增加,以及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也证实了这一点。
第三个重大挑战和机遇来自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对我国华为公司的打压是最典型的例子。他不仅下令美国企业断供华为芯片,还阻止华为5G通讯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和其他西方国家市场。这对华为是巨大的挑战,公司发展受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是世界上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美国总统在世界各地大力宣传中国华为公司很厉害,中国很多科技企业也很厉害,形成了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威胁,这实质上是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代言进行广告宣传。市场认知结果必定是美国担心的竞争企业一定是优秀的企业,这些企业制造的产品一定是优秀的产品。这种结果会大大提升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
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面对挑战和机遇时的卓越表现,在《2021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蓝皮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按“清华3000”品牌价值指数,2021年中国品牌价值从2020年基期的100攀升到116,远高于GDP的增长。这表明,中国企业在变化的环境中有能力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同时也表明,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上正在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中国经济正在有效地从高速度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