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伊利以62.45亿港元的总价获得澳优乳业34.33%的股权,成为澳优单一最大股东,创下中国乳企间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并购。而在3年前,入股澳优并成为单一最大股东的,是中信农业产业基金。
对于当初这笔投资,中信农业产业基金总经理乔百君依然记忆深刻。3年里,他见证了澳优如何按照战略目标一步步成长壮大。
11月11日,乔百君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复盘了澳优两次“易主”的过程。在他眼中,澳优有良好的战略前瞻性和坚定性,创新能力和文化理念对人才充满吸引力。而出于投资退出期的考虑,也基于对澳优负责任的态度,中信农业产业基金从众多竞购者中,最终选择将控股权交给与澳优有很强协同效应的伊利。
“过去合作过程中,澳优获得了很好的成长,也给投资人带来了良好回报。”乔百君希望“澳优和伊利的结合未来能够产生更好的结果,给行业强强联合做出标杆,给社会带来更好的产品,给行业提升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福祉”。
谈投资澳优
“优势企业份额会持续增长”
新京报:3年前中信农业产业基金投资澳优的契机是什么?
乔百君:中信农业产业基金是中信集团旗下专注于农业产业链投资布局的股权投资机构,有两大投资方向,一是农业产业链前端的农业科技,二是产业链后端的食品消费,投资遵循“好行业、好企业、好估值”三好标准。
3年前投资澳优时,我们看好乳品行业。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值和营收有1000亿元规模,相比液奶,婴配粉盈利能力、毛利率、净利率更高,投资回报率更好,且三个趋势依然存在机会:一是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二是羊奶粉、有机奶粉等细分品类成长很快;三是从全球来看,婴配粉行业集中度很高,但3年前中国市场还很分散,我们判断优势企业的市场份额会持续快速提高。
从企业端来讲,2018年左右,我在与澳优大学堂(澳优内部培训机构)交流时,澳优团队的文化氛围以及高管团队做事的决心和信心,令我印象深刻。加之此前对澳优有一定研究和了解,就跟澳优董事长颜卫彬说起股权合作机会。后来我们做了很多调研,走访了全国几百家终端门店,与经销商、行业专家交流,向行业主管部门咨询,甚至跟竞争对手进行了解,总体判断,澳优的理念、文化是向优向上的,具备很好的市场份额成长基础。
从估值角度讲,2018年是很好的投资机会。当时,澳优市值只有五六十亿港元,资本市场对它不太关注,股票流动性差,估值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我们当时判断,随着澳优成长,公司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资本关注,业绩成长会带来市值增长,市值增长会带来流动性的改善、估值的提高。
新京报:3年合作中,中信农业产业基金在澳优扮演什么角色?
乔百君:总体上讲,双方合作非常默契。作为第一大股东,我们要做的是“赋能不添乱,补位不越位”。投资管理及企业管理中,管理边界特别重要,基金主要做好战略与资本方面的事情,运营则放心地交给管理团队去做。澳优有很好的团队及前瞻性布局,基金在战略上给予加持,对行业及竞争环境跟踪分析,与公司一起不断战略复盘,聚焦发展婴配粉及营养品业务,对投资项目共同论证分析,寻求外延并购机会,嫁接关键资源,引入优秀经理人。投资后我们虽然是第一大股东,但仅在董事会层面保有2名董事,对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及预算、管理层激励、资本运作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谈股权转让
“伊利是最合适的产业资本”
新京报:既然看好澳优,为何选择把控股权交给他人?
乔百君:我们非常看好澳优,想陪着公司一直走下去,但要考虑基金投资期限的匹配以及基金投资人的需求,投资澳优的这期基金差不多还有3年存续期,考虑到我们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退出一定要有合适的契机,更要充分考虑澳优未来的发展。这次基金与伊利、澳优三方达成一致,澳优其他老股东也支持,时间点刚好,就启动了这次交易。
新京报:为何还要保留5%的股权?
乔百君:核心原因是看好澳优发展。从财务角度来说,现在出售澳优股权还处在相对较低的价格,在未来将近3年的退出期里,保留5%的股权也是希望给我们投资人更好的回报。另一方面,无论澳优还是伊利,对我们基金都比较认可,希望我们留一点股份,可以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我们也会在澳优保留一个董事席位。此外,我们基金未来还要在农业和食品领域投资布局,伊利、澳优都是这一领域很好的公司,希望与他们建立更长久的联系,一起做更多的事情。
新京报:当时参与竞购澳优控股权的企业有哪些?为何最终选择伊利?
乔百君:我们(当时)是澳优第一大股东,出于负责任的态度,股权转让不能到二级市场,要找到合适的投资人承接。原本有两种考虑,一是金融资本,二是产业资本。考虑到金融资本持有几年依然要退出,对澳优发展可能不利,于是我们希望选择与澳优有较强协同效应、认可澳优的产业资本,接触下来伊利是最合适的。
2018年基金投资后,陆续来找我们的企业不少,有国际大公司,也有国内企业。我们和澳优有一种情怀,一定要做优做强中国品牌。国内竞购者中为什么选择伊利?首先,伊利是最合适的企业,无论体量规模和竞争力,伊利都是行业内最有实力的企业。伊利进入后,会给澳优成长带来更好的确定性和前景,双方有很大的协同空间。其次,这次要约收购是一笔很大的交易,需要收购方有很强的资金实力,作为主要的股权出让方,我们把交易完成的确定性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不希望中间因为资金问题而影响交易达成。
最重要的一点,潜在的合作方和收购方一定是澳优认可的,也要认可澳优的发展与团队能力,给团队未来独立经营发展创造更好的空间和机会。澳优有自己的战略节奏,希望在一段时间内,新股东进来后能够支持公司按照既定战略发展。
谈澳优未来
“发挥1+1>2的效果”
新京报:在你眼中,澳优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乔百君:澳优的战略前瞻性和战略定力非常好。从战略前瞻性来看,澳优是较早在海外做股权投资和资产布局的奶粉企业,也是较早做羊奶粉、有机奶粉细分品类的企业。从战略定力来看,自2015年提出“黄金十年”战略至今,澳优大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从没有改变。同时,澳优的执行力很强,这得益于团队的凝聚力、执行文化及管理系统。此外,澳优是一家很有温度及责任感的企业,有很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公司的向优向上文化突出。最后,澳优是一家充满活力及创新氛围的企业,从董事长颜卫彬到管理团队、基层员工,充满创新意识。我们认为,在消费品领域,只有具备战略前瞻性及坚定性,执行力强,同时不默守陈规,不断创新迭代的企业和品牌才有机会胜出,澳优具备这些特点。
新京报:如今澳优和3年前有哪些不同?
乔百君:过去3年,澳优持续快速成长,营收从2018年的4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0亿元,净利润从3亿元增长到10亿元,市场份额从3%提升到6.5%。这3年,澳优体量规模增长不少,行业影响力明显提升,使其具备更好的资源和团队基础来做更大的事情。
此外,3年前澳优以婴配粉为核心,如今在益生菌、营养品、特殊食品等领域的战略布局已卓有成效。随着伊利战略入股,这些业务的发展更值得期待。
新京报:伊利入主澳优会带来哪些增量?
乔百君:伊利入主澳优,双方将产生很好的协同机会,能够发挥1+1>2的效果。伊利液奶强,奶粉业务的行业地位不及液奶。未来要跟伊利全球乳业领导者地位相匹配,就要做大做强奶粉。在奶粉品类上,伊利与澳优可实现牛、羊互补,高中低价格带互补,营销和渠道互补,国内外资源布局互补。澳优的羊奶业务全球领先,产能布局主要在海外,优势市场在南方,母婴渠道占比高。而伊利的牛奶业务强,成人奶粉行业领先,国内产业布局优势突出,全国、全渠道销售,北方市场优势更突出。
此外,澳优在营养品领域提早进行布局,成果逐渐释放,也契合伊利的战略需求。伊利液奶、酸奶等乳制品对益生菌、关键原料的需求,可以带动澳优相关业务更好发展。
总体上,对澳优而言,引入伊利这样的战略大股东,也引入了更多产业资源及标杆学习机会,双方广泛的协同空间将带来更好的业务增长机遇。伊利的市场布局、管理体系与资源可为澳优极大赋能,加速“黄金十年”战略目标实现,而澳优的国际化布局与全球团队可以让伊利“如虎添翼”。
新京报:伊利与澳优联合,会给乳制品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乔百君:第一,会提升婴配粉行业整体经营水平。过去几年,乳业并购整合多集中在上游奶源环节,在品牌端像伊利与澳优这种规模体量的并购联合案例很少。伊利与澳优的结合是标志性事件,对未来国内大中型企业间合作发展、共同把企业和产业做大,起到标杆作用。
第二,双方通过股权合作,树品牌,增份额,会带来行业集中度的快速提升,符合国家对乳品行业的产业政策方向和行业发展趋势。大企业在产品质量和产业布局上有资源优势,在关键领域会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对行业标准水平提升更有利。
(文章来源:新京报)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