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银行”来了?

财经
2021
11/17
10:41
亚设网
分享

“元宇宙”来了,“元宇宙银行”还会远吗?

近期,源自科幻小说的“元宇宙(Metaverse)”概念风靡全球。“元宇宙”代表着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且与之高度互通的虚拟世界,包含了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云计算、AI、5G 、区块链等技术,人们使用数字分身(Avatar)在其中进行交流。目前,在多数人的概念里,“元宇宙”依然只是停留在游戏领域的应用。不过,随着美国一些头部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打造“元宇宙”的热潮中,记者注意到,海外一些传统商业银行也开始对这一领域跃跃欲试。

近日,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宣布将在集团旗下4300个金融服务中心向员工开展VR培训,金融中心的员工将学习使用VR耳机来施展职业技能,包括深化与客户的沟通,与客户协商解决问题,为客户答疑解惑等等。美国银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行VR系统中还嵌入了实时分析,管理人员可根据实时分析对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后续指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职业技能。

无独有偶,法国巴黎银行也于近期推出一款VR应用程序,允许该行零售客户在 虚拟环境下访问账户、查询交易记录。法国巴黎银行亚洲区首席投资顾问Prashant Bhayani认为,“元宇宙”的关键要素包括虚拟身份、社交网络、沉浸式体验以及多样化的内容(例如娱乐、游戏、生活方式、教育、金融服务等),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轻松访问,且平台应具备运转良好的虚拟文明生态。区块链技术将是构建元宇宙的底层技术,社交媒体平台、电子商务公司或支付平台都能成为元宇宙的受益者。

今年6月,韩国国民银行曾在元宇宙平台Gather上创建了一个“虚拟城镇(virtual town)”,内中包括一家金融商务中心、一家远程办公中心和一个游戏场。在虚拟城镇中,客户可以以数字身份咨询银行旗下的各项业务,企业则可通过平台完成招聘、线上办公,还可以共同参与线上娱乐活动。

不过,尽管越来越多的海外银行机构畅想投资、打造“元宇宙银行”,但这一概念是否真的能在银行业内引发革命性效果?也许并不尽然。目前,“元宇宙”最可能与银行业产生“化学反应”的地方,是在与客户的互动方面。疫情期间,各国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通过视频连线、交互式柜员机 (ITM)等方式远程服务客户,而打造“虚拟小镇”“元宇宙银行”,似乎不过是对现有技术和服务的一种补充或场景延伸。

与此同时,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元宇宙”中的支付,将是包含法币与数字货币的存在。基于当下国际对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元宇宙”中仍将存在中心化货币与去中心化货币的矛盾。目前,支付对人的识别以卡、手机为载体,识别的方式包括密码、生物识别信息等,在“元宇宙”中,如何确定安全的载体、路径,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从技术层面,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研报认为,AI、图形引擎、高速无线通信等各方面技术都有可能影响“元宇宙”发展进程,相关技术进程具有不确定性;从平台向基础设施发展,也将为互联网平台带来诸多挑战;“元宇宙”和数字世界对于电力能源的消耗,需要更多可持续能源和储能基础设施,亦会给未来能源结构带来挑战等。因此成熟的“元宇宙”可能要到20年至30年之后才有可能实现。

可见,商业银行从试探到玩转“元宇宙”,还会有漫长的路要走。

(李悦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