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针对10月份PPI与CPI剪刀差已达1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二是国内煤炭、金属部分行业供给偏紧带来的影响。
很显然,这次国家统计局的回应,既没有回避矛盾,也没有轻描淡写,而是如实道出了造成CPI、PPI“剪刀差”拉大的两个方面原因。一是来自于外部的因素,一是来自于内部的因素。特别是内部因素,说得很直接、很明了,也很容易理解。要知道,只有简单、明了地回应外界对CPI、PPI“剪刀差”拉大的反应,才能避免产生对经济“滞胀”的担忧,才能不给国际机构看空中国经济找借口。
事实上,对中国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都一直非常看好。相关的经济增长预测,也都是看多中国经济,认为中国经济是稳定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因此,如果面对CPI、PPI“剪刀差”拉大,不能正面回应、正面分析,就容易给一些别有用心者钻空子。毫无疑问,国家统计局的这次回应,是非常有效的,也是能够让一些媒体和经济组织做不了文章的。
要知道,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客观事实,而且涨幅很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都很大。特别是美国,通货膨胀率已经创30多年来新高。相反,就业情况却并不如意,经济增长也比较缓慢。因此,在政策的运用和把控方面,也显得十分被动。收紧货币政策吧,经济不振、就业不行。不通过加息收紧货币政策吧,通货膨胀高企,居民已经无法应对。很多员工已经用辞职来应对企业运行状况不佳,有的等待拿失业金、有的则专心于炒股,从而让企业招工成为了一大难事。
相反,中国经济仍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经济增长平稳有序。特别是就业,呈现稳定向上态势。不仅如此,企业投资的热情在提升、居民对价格的预期并没有出现恐慌。即便前期出现了蔬菜价格大涨、用电紧张等问题,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不仅煤炭供应已经很充足,电力供应也已经稳定有序,蔬菜价格等也已经基本回归到正常状态,出现了明显下跌。同时,猪肉价格仍处于低位运行,从而没有给居民生活带来影响。
需要把握好的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受到了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从外部来说,大宗商品价格到底何时才能趋于稳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包括美国在内,都不知道如何应对。因为,这几年的货币大规模发行,已经让国际市场的流动性出现了持续增多现象,货币推动的通货膨胀,似乎很难控制。如果是需求端引发的通货膨胀,比较好处理,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市场监管等控制市场情绪,遏制价格上涨。但是,供给型通货膨胀,要想通过政策手段来控制,难度很大。因此,外部环境是非常不利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矛盾,可能需要维持比较长的时间。
于是,保证价格稳定有序的关键,就在于内部市场的稳定,内部大宗商品价格的稳定,内部供需矛盾的化解。特别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煤炭、成品油、电力等,需要控制好价格,不能出现大幅波动。否则,会引发恐慌性价格上涨。同时,对生活必需品价格,要通过加强产销衔接、市场信息透明度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提高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价格上涨。一旦遇到极端天气等,也要及早发布信息,引导居民适度储存等,避免出现恐慌性购买。
应当说,从粮食、猪肉等供应来看,由于粮食生产又取得丰收,生猪存栏量较大,价格不会大变。可能存在一定价格上涨风险的,就是蔬菜等受天气影响很大的产品,如果今年冬天极端天气多,就需要特别注意了。因此,全国性蔬菜基地、地方蔬菜基地等,都要做好生产保供工作。即便出现供大于求现象,政府也要拿出专项资金补贴菜农,避免到时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在“菜篮子”问题,给菜农补贴,总比给消费者补贴好。前者是主动补贴,效率很高。后者是被动补贴,效率很低。
总之,不要对CPI、PPI“剪刀差”拉大过于担忧,但是,对存在的内部矛盾和问题一定要正视,要重视,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大宗商品价格要控制,生活必需品价格要稳定,市场供应要丰富,经济增长要推动,居民就业要确保。做到了,也就不要担心经济会出现滞胀,想看空中国经济也就找不到借口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谭浩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