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益刊
[ 前10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较前三季度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 ]
经济引擎之一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依然低迷。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前10个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0%,较前三季度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前10个月,基础设施投资两年平均增长0.3%,比上月略微回落0.1个百分点。
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分析,2018年之后基建投资增速快速下滑,告别两位数高增速。基建投资增长低迷背后成因复杂。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约束下,监管趋严,投入基建资金收紧,导致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同时,项目储备不足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另外,政府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更注重投资有效性和精准发力,在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下,基建投资托而不举。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从下阶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还有比较好的支撑。当前“十四五”规划一些重大项目在逐步落地,政府专项债的发行进度也在加快,有利于相关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随着政策逐步落地,基础设施投资会逐步提升。
基建投资乏力,全年增速预计不超2%
基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基建投资保持两位数较高增速,不过2018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速快速下滑至个位数,2020年受疫情冲击,全年基建投资增速仅为0.9%,今年基建投资增速也继续低迷。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对第一财经表示,基建投资增速今年总体上持续低于我们的预期,尤其是进入下半年以来,在房地产投资持续下行以及专项债加快发行的背景下,基建也始终增速偏低。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疫情、汛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作为基建投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其发行进度明显加快,市场对基建投资发力稳经济有所期待。
光大证券(601788,股吧)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告诉第一财经,今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速逐步下滑,这与去年同期基数逐步抬高有关。以2019年为基期来看,10月单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应两年平均增速0.9%,略高于9月(-1.8%)和8月(-1.6%),取得了小幅反弹。
“10月份基建投资两年平均增速出现回升,显示出好转迹象。尽管基建投资增速基本符合我们预期,但相比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基建投资增速仍然偏慢。”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告诉第一财经。
高瑞东认为,随着专项债进入密集发行期,及各地密集开工一批重大项目,预计基建投资有望持续恢复。但是,本轮基建反弹的高度有限。
罗志恒预计,全年小口径的基建(不含水电燃气)投资增速在1%左右,大口径基建投资增速在0.5%左右。11月和12月难改大势。
王静文表示,考虑到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逆周期调节稳增长的意愿将会上升,预计四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小幅反弹,全年同比增速在1.2%左右。
资金等受约束
近年来,基建投资增速低迷,这与投入基建资金缩减紧密相关。另外项目储备、政府意愿也是影响基建投资的重要因素。
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建资金来源数据,基建资金可以分为5个部分:自筹资金、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其他资金。其中自筹资金是基建投资中最大资金来源,占比高达63.8%;其资金来源可以进一步分为政府性基金、地方专项债、城投债、PPP、非标等。
“在房地产调控力度升级、政府隐性债务压力较大、PPP项目规范化运作、资管新规压制非标融资的背景下,自筹资金的其他资金来源加快收紧,这是基建投资增速快速回落的主要原因。”罗志恒说。
近些年来,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规模快速攀升,今年前10个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2.9万亿元,财政部要求11月底前尽量完成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3.65万亿元)。但从近些年数据来看,专项债规模大幅增加并未改变基建投资增速低迷态势。
高瑞东认为,今年相关部门通过规范城投非标融资渠道,限制基建项目配套资金来源,削弱了专项债的杠杆作用。
王静文表示,今年基建投资增速偏慢,从资金层面来看,专项债发行和预算内支出均明显后置、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减少,都影响了实物工作量的形成。从项目方面来看,虽然专项债发行加快,由于缺乏能够产生足够现金流的对接项目,所以也难以及时形成工作量。
罗志恒认为,近年来,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优化,即从投向基建转向以民生为主。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速放缓,项目收益也在下台阶,同时在专项债实施穿透监管的背景下,可投的储备项目不足。这些都影响基建投资增速。
近些年地方政府债务密集到期,今年仅显性债务到期规模就接近3万亿元,另外在中央要求抓实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目标下,地方化解隐性债务明显提速。
“2020年以来,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到期压力明显增大,约束了地方财力扩张空间和基建投资意愿。”高瑞东说。
王静文认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是6%以上,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并不大,但实现能耗双控的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能也会控制基建项目开工规模和速度。
罗志恒表示,在过往,制造业投资、基建、房地产投资就是此消彼长,房地产投资和基建作为对冲制造业投资的工具,三者之和大部分年份相当于投资的80%。但是,财政紧平衡以及城投等其他融资趋紧,导致实际投向基建的项目有限,尤其是考虑到财政风险,对基建的支持是托而不举,有心无力,2022年基建增速会提高,但也回不到过去高增速。
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部署下,10月份以来地方密集启动申报2022年专项债券项目,争取明年专项债券早发行、早使用、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稳投资稳增长。机构普遍预计明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仍维持在3万亿元以上的高位。
“期待2022年的专项债额度尽快发行,早储备项目,投向既能补短板、又能惠民生的领域。”罗志恒说。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