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5日,叮咚买菜(NYSE:DDL)发布了截至2021年9月30号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公司总收入为146.38亿元,亏损56.21亿元。前几天,每日优鲜同样发布财报显示,每日优鲜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55.47亿元的营收,净亏损30.18亿元。
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同采用前置仓模式,高履约费用仍是前置仓模式盈利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因此亏钱一直是两家无法摆脱的标签。两家在上市前后,均出现砸钱扩张,营收增长却跑不赢亏损的局面。
然而第三季度,两家公司选择了不同的路。叮咚买菜选择继续加大对前置仓的投入,但相较之下,每日优鲜正通过减少前置仓数量、降低履约费用来控制成本。这两家谁能先走出高成本、持续亏损的阴影?
烧钱换增长:营收亏损均增加
根据财报,叮咚买菜在今年第三季度营收为61.89亿元,同比增长111%;GMV为70.2亿元。而每日优鲜第三季度营收为21.22亿元,同比增长47.2%;GMV为25.73亿元。第三季度,叮咚买菜的营收规模达到每日优鲜的3倍左右。
尽管两家公司营收均增长,但都依然未能实现盈利。在2021年前三季度,叮咚买菜的营收分别为38.02亿元、46.46亿元和61.89亿元,净亏损则分别达到了13.85亿元、19.37亿元及20.11亿元,亏损额不断加大。在今年前三季度,叮咚买菜的亏损已超过50亿元;而在2020年,公司的全年净亏损是32亿元。
2021年第三季度每日优鲜净亏损为9.74亿元,与2020年同期6.16亿元相比,亏损幅度有所扩大。
两家生鲜电商的营收增长,是靠运营成本大量增加,也就是“烧钱”换来的。在运营开支方面,叮咚买菜第三季度总运营成本支出为82.083亿元,同比增长117.3%。每日优鲜第三季度的运营开支为12.314亿元,同比增长69.13%。
第三季度,叮咚买菜的营业成本为50.61亿元,同比增加109.2%;履约费用为23.09亿元,同比增长120.8%,两者增速与营收增速大致同步。
但是相较之下,叮咚买菜的其他开支却增速惊人。由于业务的拓展,公司的营销费用为4.2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06.8%。公司的产品研发费用从去年同期的8650万元,增长197.5%至2.57亿元,对此,叮咚买菜解释称主要是为了提高效率与降低运营成本,加大了供应链方面的支出,同时还加大了对于农业技术的投入。
每日优鲜的营销费用在第三季度上涨至2.56亿元,在去年同期,这一数据是在1.7亿元左右。每日优鲜解释称,这是为了“获取新客户和保留现有客户而产生的费用”。
盈利压力下,不同选择
与其他社区电商相比,前置仓的最大优势是配送时间短。每日优鲜号称自己30分钟配送,叮咚买菜则主打29分钟到家的口号。快速配送的代价是更高的履约费,这也是造成前置仓模式亏损的主要原因,履约成本主要由仓库租金、配送员工资等要素构成。
按照第三季度的完成订单总数达到2870万,每日优鲜每单的履约费用22.2元。据东吴证券发布报告显示,社区团购每件的平均履约费用约1元。
直到本年的二季度,两家都在加大对仓储的建设力度。而三季度,叮咚买菜还在继续扩张,每日优鲜已经选择通过收缩来控制成本。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叮咚买菜已经拥有了1375个前置仓。其履约费用为23.08亿元,同比增长120.8%,环比增长36.3%,占到了公司同期总经营成本及开支的近三成。
然而,与上市前比,每日优鲜已经有意减少前置仓数量、降低履约费用来控制成本。数据显示,2019年,每日优鲜在全国范围内前置仓数量超过1500个,截至2021年6月末,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数量为625个。
值得注意的是,减少一半数量的前置仓并未给每日优鲜带来盈利。
究竟谁先盈利?
对于规模与盈利的关系,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认为,公司的整体增长要从“长x宽x高”三方面进行考量。其中,“长x宽”考验的是业务的复制能力;而“高”则是指既有城市的渗透率、用户下单频次及GMV贡献,这是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基础,也是实现盈利的前提。
有相关人士分析称,前置仓履约环节固定成本高,密度提升有助于摊薄费用率。前置仓模式能够提供上佳的体验,核心用户忠诚度较高。前置仓目前亏损的原因在于履约成本和营销成本过高,未来当忠实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平台可适当减少营销投放。
同时,前置仓模式也面临着其他模式的竞争。互联网巨头的入局,也加剧了行业竞争态势,用户增长面临更多挑战。
其实前置仓在行业内一直备受争议,盒马鲜生的CEO侯毅甚至喊出,前置仓就是伪命题,是To VC的模式。To VC,也是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没有盈利能力。
也有行业内相关人士认为,不应该考虑两家谁先盈利,或许应该重新思考前置仓能否盈利的问题。
从市值上看,两者的差距已经显现,美东时间11月16日下午,叮咚买菜报26.3美元,总市值62.08亿美元;每日优鲜报4.29美元,总市值10.10亿美元。
(文章来源:财经网)
文章来源: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