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扩产势头迅猛?工信部表态: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项目

财经
2021
11/19
10:40
亚设网
分享

11月18日,工业信公开征求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下称《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办法)的意见,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

《规范条件》提出,锂离子电池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节能管理、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要求。

《规范条件》还明确,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若要掌握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动权,作为核心的锂离子电池产品竞争力无疑是关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就明确提到,将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专家表示,应做好锂电池产业激烈竞争的准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寻求新的应用场景空间。

锂电扩产势头迅猛?工信部表态: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项目

(截图来源:工信部官网)

需求加大,近期锂电池企业持续扩产

今年以来,工信部多次发声提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乐观。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在此前表示,综合国内外经济形势来看,2021年我国汽车将保持稳中向好发展。全年汽车总产销量有望实现小幅增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将实现高速增长,预计达到200万辆左右。新能源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也使得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的电池需求持续扩大。11月17日,中信建投研报指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1-2022年锂需求分别为61万吨和80万吨,缺口分别为4.3万吨和5.7万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超预期,上游锂资源扩张速度难以满足下游电池材料需求。就在近期,多家锂电池企业都有扩产动作。11月4日,亿纬锂能(300014,股吧)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荆门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投资协议》,公司及其子公司计划在荆门市掇刀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21亿元,征地约3000亩,建设年产152.61GWh的荆门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86.11亿元,已建成年产28.5GWh动力储能电池产能。在建及新建投资219.1亿元,建设年产124.11GWh动力储能电池产能。11月5日,宁德时代(300750,股吧)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贵州省贵安新区投资建设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一期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人民币70亿元。公告还称,公司本次投资建设生产基地事项将进一步完善公司产能布局,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的需要。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

为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健康发展,工信部制定并发布《规范条件》,对锂离子电池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锂离子电池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节能管理、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等要求,满足“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

二、在规划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锂离子电池及配套项目。上述区域内的现有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拆除关闭,或严格控制规模、逐步迁出。

三、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规范条件》还要求,锂离子电池企业应具有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产品的独立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研发经费不低于当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鼓励企业取得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主要产品具有技术发明专利;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当年实际产能的50%。

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突破

实际上,《规范条件》不仅提出了产业布局要求,还对锂离子电池的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提出要求,并明确了电池和电池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产品性能。

《规范条件》还鼓励企业在产品前端设计增加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健全锂离子电池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综合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资源综合管理。

以《规范条件》的要求来看,锂离子电池企业并非不被允许扩大产能,而是应该在保障生态环境、节能管理和生产安全的基础上,以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为导向来扩大产能。

若要掌握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动权,作为核心的锂离子电池产品竞争力无疑是关键。中信证券(600030,股吧)就指出,中国通过早期政策驱动快速起步,目前已建立起全球最为完善的电动化供应链,尤其锂电池及关键原材料(包括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热管理、上游设备、金属资源及加工等细分行业格局逐步清晰,并已备全球竞争力、实现海外供应。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就明确提到,将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中国化学(601117,股吧)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表示,应做好锂电池产业激烈竞争的准备,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寻求新的应用场景空间。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