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格力电器拟斥资30亿元控股盾安环境的消息引发了资本市场广泛关注,看似与此事无直接关系的三花智控却在互动易平台上连续公开发声“攻击”此次收购案的两位主人公。
11月18日,三花智控高调发言“格力电器与盾安环境介入新能源车热管理为时已晚”;19日,公司又对盾安环境“补刀”,直指收购事项将极大限制它的发展范围,大概率会沦为母公司的内部供货商。
11月19日晚,盾安环境证券部回复《证券日报》记者称,“格力电器看好盾安环境作为全球制冷元器件行业龙头企业已具备的深厚技术积累和优异的生产制造能力,收购完成后盾安环境将继续作为独立自主经营主体,延续现有战略布局,继续聚焦核心主营业务,继续深化公司管理变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盾安环境称将保持上市公司独立性
此前,盾安环境制冷业务最大客户为美的集团,此次收购也因此引发一些争议。
11月18日,与盾安环境同在浙江的上市公司三花智控回复投资者称,“格力对盾安的收购,可能会导致公司格力订单减少,但格力以外的其他客户订单将大幅流入公司,后者远大于前者。”
该言论一出,就有投资者担心起“盾安环境由格力控制后,会否断供美的等气压电子膨胀阀等器材供应”,但也有不少投资者在股吧中发帖力挺盾安环境,认为“格力入主,背靠大树好乘凉”。
19日午间,三花智控更在互动易平台直指盾安环境发展将受到极大限制:“第一,无论做空调还是造车,其他的竞争者是非常忌惮你一边做着供应商赚着我的钱一边又在主机上激烈竞争,这不是‘资敌’吗?第二,企业发展也是信息、情报的竞争,从信息情报管理角度,也不会允许竞争对手成为关键产品的供应商。”
事实上,三花智控的发言并非毫无缘由,该公司主业为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和汽车零部件业务,与盾安环境为同行业竞争。11月17日,受格力电器拟控股盾安环境消息影响,三花智控开盘股价跳水,盘中一度下跌9.92%,收盘跌5.34%。
记者注意到,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上市公司收购完成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采取切实措施保证上市公司资产完整、人员独立、财务独立、机构独立和业务独立,不得通过任何方式影响公司的独立性。
同样的,上市公司与股东间的关联交易应将按照法律法规及上市公司内部相关制度履行决策程序,按照公平、公允和等价有偿的原则进行,确保定价公允。
“对于客户的供货保障,盾安环境已签署的各类有效合同将正常履行,后续业务合作将继续按照公平、公允的原则进行。”有知情人士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三花智控所说的状况在行业中的确存在,一家企业如果被下游独家收购,有可能因为竞争关系,而失去下游其他用户;但如果能够保证自身独立运营,则可以成为整条供应链的供应商。”
格力电器携盾安环境锚定新能源赛道
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格力电器收购盾安环境,一是为了保障核心供应链的安全;二是提升盈利能力。”
事实上,对于正在谋求多元化转型的格力电器来说,盾安环境的“新能源热管理器等领域的产品矩阵”无疑具有吸引力。
格力电器曾在公告中表示,认可盾安环境在新能源热管理器等领域的产品矩阵。认为此举将完善公司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布局。
一直以来,盾安环境以制冷业务为市场熟知,鲜为人知的是,早在2017年,公司已经瞄准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成立了盾安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量身打造关键零部件。
2017年至今,盾安环境在乘用车领域已落地的大小项目达50多个,同时在推进项目30多个。作为全球制冷元器件龙头企业,盾安环境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关键零部件有较深的技术沉淀,电子膨胀阀、电磁阀、电子水泵等产品矩阵已完善,已获得比亚迪、吉利、蔚来等多个项目定点。
不过,11月18日,竞争对手三花智控却在互动易平台就格力电器与盾安环境介入新能源车热管理领域表示:“新能源车的发展已有十多年,经历许多波折,最近三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到上个月为止数据表明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接近20%。格力电器这时候才开始进入,明显已晚,这是常识。”对于此言论,记者致电格力电器,并未得到回复。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却认为:“肯定不晚,相关产业还不成熟,技术还没有固化。”
“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5.42%,2021年1月份-7月份升至10%,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在风口期。”盾安环境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格力现阶段的加入弥补了公司在供应链、产业化等资源短板,将有效的加快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市场突破,在新能源汽车长期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
盘和林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格力电器而言,盾安环境的制冷设备、新能源汽车能源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可以直接成为格力暖通空调、格力造车计划的助力,是格力电器向产业链纵向发展,这能够增强其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