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高地长三角,安徽作为战略要地,走出了独特的“皖派”智造模式。从显示面板巨头京东方、存储芯片龙头长鑫存储,到新能源车领军者的蔚来,安徽在战略性制造产业的布局可圈可点。
多年的经营之下,安徽厚积薄发,今年首次入围全国制造业十强省。如今,随着“十四五”开局,安徽也定下了更高的目标,将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升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为重要课题。
安徽的制造业成长路径也是中国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11月19日,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拉开帷幕,业界共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期间,华为云举办了“安徽·进而有为 2021华为云城市峰会暨工业互联网峰会”。会上,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在峰会演讲中指出 ,工业数字化转型需要解决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统一数据模型、数据集成与流通等三大环节中的难题。华为云希望与产业界一起,共同打造工业智能体,推进工业数字化发展。
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
安徽的制造业进化论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政策层面也多次强调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进阶之路上,离不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力量的支持。随着科技产业的新一轮变革,制造业和这些新兴技术进一步融合,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产业基础完整且较为雄厚。从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12.8%,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在外部,各地政府都在强化政策引导、优化营商环境,同时,企业内部也在加大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其中,安徽在近年成为国内高水平制造规模化发展的一个典型,从顶层决策、战略筹划,到资本支持、政策激励,安徽在工业界有口皆碑。制造业的升级,尤其是往高端制造业转型,需要长周期、重资本的专业化投入,如何培育产业集群十分考验智慧。而且,各省市还要直面核心一线城市的竞争,在复杂的竞合中,安徽选择了自己的特色道路,围绕着合肥等核心区域提前卡位战略新兴产业,并在制造业数字化浪潮中走在前列。从安徽的产业版图看,长鑫存储为代表的动态存储芯片产业、京东方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装备制造业与工业机器人产业、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产业组成的“芯屏器合”,集成电路、白色家电和新能源汽车等面向消费终端的现代制造业、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组成的“集终生智”, 化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行业组成的“铜墙铁壁”,正成为安徽产业新地标。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不断融合,安徽也在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领域上加快了脚步。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潘峰谈道,目前安徽数字经济的总量已经突破一万亿,增幅处于全国第一方阵,达标数居全国第三,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上位于全国第七,工业互联网在智慧城市应用的案例——合肥智慧城市生命城市安全线成为全国标杆。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潘峰“将工业革命浪潮与互联网浪潮进行叠加,把我们的互联网联通技术与工业技术相结合,一定会迸发出新的更加令人瞩目的生产力,”在潘峰看来,“智能制造的主干已经很熟了,今天要产生飞跃的恰恰是智能服务,在连接和计算上产生新的质变。”制造数字化的“三座大山”眼下,国内制造业正往更底层的核心技术深入。这也是产业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在多年制造业发展后,我们对于硬件产业的理解足够深厚,高端制造业产生了新需求,数据分析、研发软件、管理软件等领域正在逐步完善。
面对不断升级的智能制造发展需求,数字化转型正是蜕变的关键,而数字化并非只是单纯的连接,它涉及一整套体系的更新和变革,数字化生态打造依旧任重道远。
如今全国各地都在谈论智能制造,而如何结合区域原有的禀赋,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才是重点,安徽正是模范样本,并且正在联合业界厂商探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比如,华为云已经与安徽的龙头制造企业一起进行了实践。位于芜湖的海螺集团是水泥行业的领军者。水泥本身是个高能耗行业,海螺一直在全流程寻求节能减排措施。同时,海螺也在积极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解决产品质量、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
基于5G、云和AI技术,华为向海螺集团提供智能工厂方案。其中,RTO实时优化系统基于历史数据作为驱动,构建质量、产量、能耗的AI模型,每5分钟推荐一次优化参数给生产系统,使得水泥质量及稳定性提升,水泥生产电耗、煤耗降低,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而当前制造业转型仍有不少痛点。张修征提到,企业数字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据价值释放过程,但迈向数据应用之路充满挑战,企业需要抓好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数据模型的统一、数据的集成与流通这三大关键环节。
这也是企业数字化道路上的“三座大山”。张修征进一步表示,目前,制造业企业在数据采集和传输过程中面临着联网率低、互通性差、安全威胁大等问题。华为建议要在工厂内打造一个IP化的先进工业网络,以实现工厂内、园区内网络的安全、网络的自动化,包括带宽、时延、连接可靠性的确定性。
“统一数据模型方面需要过两关,第一关是数据采集阶段的标准关,第二还需跨越工业设备源头数据标准关,”张修征说道,“数据采集阶段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各种各样的设备,包括各类协议缺乏统一的标准,各讲各的’方言’。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工业设备、工业参数、协议之间要讲普通话——即工业协议的标准化。工业设备数据是工业大数据的主要支撑,但设备种类繁多,源头数据格式不一,很难进行整合和分析。因此,需要从工业设备源头,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
为此,华为提出工业智能体架构,涵盖工业企业数字化的各个层面,包括工业边缘智能控制、先进工业网络、工业云平台和工业软件,打造成为业界的一个参考架构。面向未来,华为华为云主张凝聚政府、企业、数字化服务提供商三方力量,助力广大的制造企业实现制造数字化五大核心价值:“重构用户体验、提升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加速新品导入、增强业务韧性”,与安徽产业界一道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泓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