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主题策略讨论,东方财富网汇总八大券商观点,揭秘行业现状,观察行情走势,提前为您把脉A股。
天风证券:特斯拉引领新技术!看好相关产业链的高增长机遇
4680电芯:进一步优化能量、续航、功率和成本。4680电芯在设计方面采用了更大的46mm电芯直径和无极耳技术,在电池容量、能量、续航里程、功率和成本方面均进行优化提升。在电池材料的使用方面,阳极采用的新型硅材料,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阴极材料多样化,根据不同的阴极材料特性适配不同需求的车型。并且简化了阴极材料的生产工艺,进一步降低电池组成本。我们认为4680电芯有可能以标准化产品的形式推进应用,并可能凭借快充能力优于方壳电芯的特点,影响动力电池的未来格局。
CTC技术:电池既是能源设备,也是结构本身。CTC技术以飞机的机翼为灵感,在物理层面实现创新。取消Pack设计,电池组既是能源设备,同时也作为车身结构的一部分,前后链接两个车身大型铸件,并将电池组上盖作为车身的座舱底板。CTC整包封装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车辆的结构进一步单元化,从而降低车辆制造成本。特斯拉柏林工厂将采用CTC技术生产ModelY。我们认为,CTC方案是未来电动汽车电池成组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体化压铸技术:减轻重量、减少部件、降低成本。ModelY将采用一体式压铸后地板总成,相比原来可减少部件数量,降低制造成本。特斯拉下一步将应用2-3个大型压铸件替换整个下车体总成,进一步减轻重量、减少部件、降低成本。由特斯拉和压铸机厂商联合定制的GigaPress压铸机,以及特斯拉的独家铝合金配方是特斯拉一体化压铸技术的主要壁垒。我们认为特斯拉未来可能实现白车身一次压铸成型,从而完全取消组装生产线。
投资建议来看,伴随特斯拉新技术的应用、新工厂产能爬坡、自动驾驶技术升级以及新车型后续推出,我们看好特斯拉产业链的高增长机遇,建议关注受益于特斯拉产销扩大及国产化率提升的产业链核心标的【拓普集团、旭升股份、均胜电子、银轮股份、常熟汽饰、新泉股份、岱美股份、宁波华翔、宁德时代(电新团队覆盖)、三花智控(家电团队覆盖)】等。【点击查看研报原文】
国海证券:新一轮特斯拉浪潮正在开启 CTC将进一步推动特斯拉生产制造革命
特斯拉CTC落地在即,将推动汽车产业新一轮生产制造革命。CTC是将电芯直接集成到底盘,实现大三电系统(电机、电控、电池)、小三电系统(DC/DC、OBC、PDU)、底盘系统(传动系统、驾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以及自动驾驶相关模块的集成,大幅提升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减少整车重量,提升生产效率,并优化乘坐空间。特斯拉于2021年10月正式对外展示其CTC方案,应用落地在即。我们认为,与一体压铸工艺相辅相成,CTC 将进一步推动特斯拉生产制造革命,并引领各大OEM及相关企业加速布局追赶,新一轮特斯拉浪潮正在开启。
特斯拉CTC将改变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工,未来CTC产业趋势将围绕以下3个方面展开:①具备技术研发优势的OEM将掌控更多CTC主导权;②主打自动驾驶和科技出行服务,以轻资产运营的OEM,将交由第三方主导 CTC开发;③第三方主导CTC开发场景下,电池企业和底盘供应商将展开竞争合作,后者切入CTC并迎来历史级产业机遇。
投资建议来看,我们看好CTC产业链,推荐:①一体化布局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②底盘零部件及系统集成【拓普集团、华域汽车】;③动力电池【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电新组覆盖)和锂电池结构件【科达利】(电新组覆盖);④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三花智控、银轮股份】;⑤线控底盘系统【伯特利】;⑥铝合金压铸【旭升股份、爱柯迪】, 并持续关注文灿股份、和胜股份、华达科技等。【点击查看研报原文】
浙商证券:国产零部件迎来黄金时代 把握三大投资主线
零部件板块今年前三季度面临量利双杀,下游主机厂批售受“缺芯”影响出货量,大宗、原材料、运费等涨价导致成本端承压,零部件板块盈利能力在 Q3触底。 我们认为未来随着下游景气恢复,行业进入补库周期,产能利用率回升,以及原材料、运费等成本下降,经营杠杆较大的零部件企业业绩弹性更大,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另外,我们认为随着下游整车行业格局迎来重塑,国产零部件也迎来最好的时代,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①跟随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崛起;②过去未能实现进口替代的赛道迎来突破,已实现突破的赛道替代加速;③汽车电动化转型,国产企业准备充足,电动车产业链优质企业百花齐放。
短期零部件行业将在下游恢复和补库周期下迎来戴维斯双击,中长期我们看好行业变革下国产零部件的崛起。零部件板块把握三大投资主线:一是进口替代迎来破局的零部件企业,看好继峰股份(座椅国产化)、星宇股份(车灯升级)等;二是客户拓展顺利的逻辑,看好特斯拉产业链、头部自主产业链的核心供应商,重点推荐新泉股份、拓普集团等;三是电动化、智能化引领的新方向,动力电池重点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恩捷股份、星源材质、诺德股份等,零部件看好文灿股份(一体化压铸)、福耀玻璃(全景天幕)、华阳集团(HUD)等。【点击查看研报原文】
华宝证券:关注新能源车高景气度下 电池厂商产能持续扩张带来锂电产业链的增长机会
关注新能源车行业高景气度下电池厂商产能持续扩张带来锂电产业链的增长机会,关注技术壁垒较低的电解液和隔膜领域中成本和规模经济优势明显并上下游一体化布局的龙头厂商,关注正极材料中高镍三元技术布局较深和海外业务扩张优势明显的龙头正极材料厂商;高成本产能出清下关注成本和资源优势明显上游锂矿开采企业,关注在开采成本较低,拥有锂矿资源优质的相关上市公司,国内相关资源上市公司通过锂矿开采到锂盐生产销售一体化布局,相关一体化布局的上市公司凭借价格优势有望持续拓展市场份额;关注具备全产业链布局并具备下游一定客户合作优势的二线电池厂商有望获得高于市场增速的业绩和订单放量。【点击查看研报原文】
东吴证券:本轮汽车行情的两大核心支撑逻辑曝光
继续推荐10 月以来的本轮汽车行情,11月继续向上。本轮行情核心两点支撑逻辑:1)芯片缓解带来乘用车行业补库需求,2021Q4-2022Q3进入持续产销数据同比持续改善周期。 2)芯片缓解且随着广州车展开幕,自主品牌新一轮新车将密集上市,2022年自主品牌市占率将实现更高质量的提升。
整车板块推荐【长城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上汽集团】 &华为合作【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关注【小康股份+江淮汽车】。零部件板块推荐【德赛西威+华阳集团+拓普集团+福耀玻璃+中国汽研+爱柯迪+华域汽车】,关注【伯特利+星宇股份+继峰股份+均胜电子+旭升股份】。【点击查看研报原文】
平安证券:2022年新能源汽车增长格局将变 关注4680电芯量产带来的新材料用量提升的机会
2022年新能源汽车增长格局将变。从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来看,A00级市场新能源渗透后已基本完成,市场体量或趋于稳定,2022年增速将放缓。A0级市场随着新能源车型的导入放量,新能源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车型有望在15万左右的主流大众市场率先实现突破。中高端市场方面,2022年更多中高端车型的导入将进一步丰富用户的选择范围,加之“智能化”标签加持,2022年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将保持较高增速。
投资建议来看,整车方面我们看好新能源布局全面且兼具规模效应及造血能力的龙头自主车企,强烈推荐长城汽车,推荐吉利汽车,同时建议关注其它民营头部车企及新势力三强的发展动态。零部件方面推荐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单车搭载价值量增加的企业,推荐福耀玻璃,以及受益于大众MEB平台及特斯拉产量提升的企业,推荐华域汽车。电池及其材料方面,强烈推荐宁德时代、杉杉股份、当升科技,推荐璞泰来、新宙邦;关注4680电芯量产带来的新材料用量提升的机会,建议关注天赐材料、天奈科技等。【点击查看研报原文】
万联证券:关注优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随着业绩预期好转带来的投资机会
随着汽车芯片紧缺状况逐步缓解叠加年末消费需求回暖,预计四季度汽车产销量将进一步提升,建议关注优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随着下游整车销量的回升、原材料价格下降带来的业绩预期好转的投资机会。
新能源汽车方面,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 38.3 万辆,同比增长 134.9%,环比增长 7.2%,预计在年末消费刺激之下,四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保持较高水平,下游新能源汽车的持续火爆也有望进一步带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快速成长;另外,美国电动卡车头部公司 Rivian 上市后市值大增连续超越福特和通用汽车,印证市场对全球电动车发展前景的高度乐观,中长期来看,全球电动化大趋势也将促使电动车产业链中诞生伟大的零部件巨头,而国内电动车产业链核心技术比肩外资,且供应链稳定、性价比较高,预计国内电动车零部件公司竞争优势也将更为突出,因此,建议关注电动车产业链中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点击查看研报原文】
中银证券:新能源汽车销量2021年有望爆发 后续高增长确定性强
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8.3万辆,同比增长134.9%,继续刷新当月产销记录且渗透率高达16.4%,预计全年销量将超过330万辆,建议持续关注产业链投资机会。
投资建议来看,整车:乘用车销量回暖但车企分化加剧,推荐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关注广汽集团。商用车轻卡合规化及国六实施有望带来量价齐升,关注福田汽车等。
零部件:随着汽车销量回暖,业绩有望恢复并与估值形成双击,建议布局产品升级、客户拓展以及低估值修复的个股,推荐银轮股份、精锻科技、华域汽车、宁波华翔,关注一汽富维、松芝股份等。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销量2021年有望爆发,后续高增长确定性强。推荐国内龙头比亚迪,以及受益大众MEB及特斯拉国产的均胜电子、拓普集团,关注旭升股份、富奥股份等。
智能网联:ADAS及智能座舱快速渗透,华为小米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推荐伯特利、均胜电子,建议关注德赛西威、华阳集团、湘油泵等。【点击查看研报原文】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