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切入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融创打造可持续乡村振兴模式

财经
2021
11/23
18:31
亚设网
分享


文旅切入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融创打造可持续乡村振兴模式

在距离贵州凯里火车站37公里、车程1小时的地方有一处山中秘境,这里有山村里的浓浓烟火气,有自家用传统方式酿制的美酒,还有依山而建的现代化山房民宿,很多来过的网友称之为“放空自我、远离尘世的心灵家园”。这便是龙塘。


龙塘坐落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是融创联合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之一。近两年,龙塘村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今年前9个月,这个“山中秘境”仅靠旅游产业就获得了近300万元收入。

如今,龙塘的精准脱贫成果圆满移交已经一周年,其突飞猛进的变化离不开融创以文旅切入,集产业带动、文化激活、教育帮扶、绿色发展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随着脱贫攻坚成果的进一步巩固,以及融创根植于龙塘的一套长效发展机制,村民也越来越富裕。

在龙塘的帮扶卓有成效,融创正在将这种模式在更多的乡村进行复制,同时又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形成个性化的乡村发展之路。在重庆中益乡,融创就根据当地政策、资源、文化等因素,联合清华大学建立政企校互动的公益平台,探索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形成了一套以产业带动、人才培养、人居改造、文化激活、教育帮扶为落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目前,其建立起来的初心学院,已经通过开展培训班等形式给中益乡带来了收入。

这些成功的实践,从整体而言,是融创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政策,利用自身的技术、平台和资源优势,带动乡村振兴和发展,让村民在生活层面和精神层面上都富裕起来。

促进村民增收文旅切入建立合理产业结构

融创在走入乡村之初就充分认识到了建立合理产业结构和体系的重要性,在龙塘,融创借助自身在文旅产业和技术运营方面的优势,结合在地自然人文资源,通过文旅切入形成旅游、农业、文化“新三产”的跨界深度融合,用产业化思维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村民增收。

说到乡村振兴,人们总能想到文化和旅游,现在在城市周边乡村建起来的民宿、度假村也比比皆是,同质化程度较高。在文旅这块,融创做了大量调研工作,从气候条件到地形交通,再到在地文化结合。

去年,由融创打造的龙塘山房正式开业并交付给村集体。如今,一年过去了,龙塘山房已经成为龙塘村特色文旅产业的重要代表、度假名片,为龙塘村发展带来新的生机。数据显示,龙塘山房自去年10月开业试运营到今年9月,已累计为龙塘村带来收入73万元。

除了发展旅游业,农业依然是乡村发展的立足之本。目前,龙塘村的产业正逐步形成,有茶叶基地420亩,药用玫瑰种植基地200亩,精品水果种植基地310亩,蔬菜种植基地200亩,稻田养鱼314亩,农田荷花养鱼35亩。

与此同时,融创还利用自身优势打通推广渠道,带动龙塘村合作社销售本地鱼酱酸、茶叶、玫瑰花等产品的市场化运转,完成多笔礼盒订单,为合作社带来收入215万元。

很多去过龙塘村的外地人都忘不了当地特色鱼酱酸的美味,也记得生态稻田出产稻米的天然味道,这些产品包装上都有“龙塘好物”的标记,这也是为龙塘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的自有农产品品牌。

吸引青年返乡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机会

文兴仁是龙塘村的回乡青年创业者,他在返乡前经营过小店,闯荡过市场,经验尤为丰富。2019年回村后,他悉心钻研茶叶种植和深加工技术,凭借多年积累的商业嗅觉和项目运营经验,培育、种植、注册商标,打造地方品牌等全线流程,将村内农产的销渠通路不断扩张。

其实从文兴仁回乡创业的举动就可以看出,龙塘村这两年的改观不小,显然家乡的发展机会更好一些。融创从2018年帮扶至今,龙塘村增收超700万元。2014年龙塘村曾经是国家二类贫困村,人均年收入2810元,而到了2019年,龙塘村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民工接近3亿人,2020年该数据同期减少1.78%,这种负增长的现象,说明了农民工的去向,有了更多选择。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有类似融创在龙塘村所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的增加,不仅让不少农村找到了更有前景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创造了更多创业、就业的机会。

这种机会不仅让外出务工的村民看到了希望,就连好不容易走出大山考上大学的孩子在毕业之后也选择了回乡。潘芸是1999年出生的龙塘本村人,在铜仁学院她所学的是视觉设计专业,毕业回到龙塘后,她成为了合作社的一名员工,负责合作社相关工作,同时也在帮家中经营小卖部、民宿、餐厅,目前正在与同事文采探索运用短视频为龙塘做系列的推广。

落实长效发展完善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

在龙塘快速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应看到像文兴仁、潘芸这样的返乡青年只是少数代表。想要长期稳固的发展,实现全村富裕,在当地培养更多人才才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阻断返贫的根本性措施。

发展乡村产业,给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提供就业创业平台之外,融创还将企业公益品牌“英苗培养计划”引入龙塘村,除了持续对硬件设施的修缮和建设,融创更注重对软件教育资源的整合。通过捐赠书屋、义教、夏令营等形式为村小学、幼儿提供多样化教育支持。

2018年9月,在北京打工的潘晓芬和丈夫文远胜回到龙塘村,刚回村的她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比其他人要快一些。她一听可以参加培训学技术,以后在家也可以挣钱,一下就来了兴趣,虽然前期经历了技术不过关、产品未成型等困难,但依然坚持学习并加入苗绣工坊,成为“绣娘团”一员。

如今,她们不光刺绣学得更精更深,还学会了蜡染技术,出品的钱包、抱枕、杯垫都非常精美,并在融创的帮助下打开了销路,苗绣工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县城酒店用品生产商、服装厂、民宿,都开始找她们下订单。

今年,融创联合友成基金会开展了产业、文化等多项培训,累计培训600多人次。经过多次培训,目前已在农业、旅游、非遗传承等方面初步建立起人才体系。

融创认为,捐建产业项目从来都不是终点,帮助乡村建立并完善长效的帮扶和发展机制,促进就业,培养人才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能真正帮助村民富裕起来。

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可复制的个性化路径

截至目前,融创已累计投入2.5亿元用于乡村振兴“筑梦原乡计划”,打造贵州省雷山县龙塘村“乡村振兴样本”,深度参与重庆市中益乡、云南省广南县、陕西省延安市万庄村、云南省西双版纳红卫村等13省市21个乡镇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

此前,《经济日报》以“山水龙塘寨门开”为题,专版报道了龙塘村的新面貌。近来,融创深度参与帮扶共建的另一个美丽乡村新样本――重庆中益乡也受到越来越多媒体的关注,《学习时报》以“如何实现西部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题进行了专版报道。

2019年8月,融创在做了长期充分的调研后,决定投资1.35亿元,在重庆中益乡投资建设初心学院、毕兹卡里、中华蜜蜂谷、伴乡原宿四个项目。目前,四大项目已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营和使用。

其中,初心学院于2020年3月开建,2021年5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开展教育培训以来,共接待重庆市委宣传部、中核集团、农行重庆市分行等培训班10期576人次,营业收入达21万余元。

以养蜂产业为IP打造的“中华蜜蜂谷”,与初心小院、甜心荷景、偏岩坝、红心林等景点被打造成一条红色旅游路线,预计未来每年可带来超过30万人次的人流,促进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中益乡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目前,融创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乡村振兴模式,首先由文旅切入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帮助农民增收,由于产业发展升级也带来了更多创业和致富的机会,这进一步促进了在外务工村民回乡参与建设,也提升了村民参与技能培训和学习运营管理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再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和长期帮扶等有效手段,实现可持续的高速发展。

要实现乡村振兴并非简单地投入资金,在收入水平上做增量,更应该是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融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已经全面覆盖了产业带动、文化激活、人居改造、教育帮扶、长效机制建立等领域,在践行乡村振兴计划的同时,也帮助乡村在致富的前进道路上按下了“加速键”。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