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交通银行用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财经
2021
11/24
06:34
亚设网
分享

上海华电福新崇明能源有限公司的生态园区里,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架立于池塘上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典型的“水上光伏、水下养殖”的渔光互补能源经济系统,通过有效利用崇明鱼塘资源优势,实现渔业和光伏的垂直空间错位利用。

今年2月,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给予这家公司近1.63亿元综合授信额度,用于支持“上海华电崇明绿华44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4252.81吨(火电煤耗按全国火电机组供电标煤耗值306.4g/kWh计),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其中减排38981.25吨二氧化碳、8.70吨二氧化硫、9.07吨氮氧化物、1.77吨烟尘,减排效益显著。在节约土地资源、缓解能源压力的同时,也起到了保护环境、改善气候的作用。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是交通银行守护“绿水青山”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绿色更是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一直以来,交通银行大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履行大型商业银行责任担当,通过完善机制、优化政策、加强创新等,不断提升绿色金融供给质效,在能效提升、清洁能源、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加速推动项目落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交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9.81%。

完善体系、优化政策 强化绿色金融供给

实际上,加大对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支持力度,实现碳排放目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早已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的共识。而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畅通各个流程环节、促进绿色金融服务扩面增效成为了重中之重,这背后离不开完善的治理体系以及政策保障。

以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为例,对于上述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前期的绿色授信通道,到三天之内完成整个审批的落地,交通银行配套各种针对绿色能源的项目优惠政策,可以说从总行到分支行给予了这个项目极大的支持。”

据了解,早在2011年8月,该分行便成立由高级信贷执行官担任组长的“绿色信贷”工程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并且建立环保政策“一票否决制”,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客户和项目一律不予申报。将环保合规审查等工作贯穿授信调查审查审批全流程,在调查审查意见中详述客户环评情况,对环保不达标的客户,一律不给予授信。

同时,该分行还将客户环境和社会表现及风险管控情况动态评估,嵌入授信申报、额度提用、定期监控等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要求客户经理充分利用收集到的各类内外部信息,分析、评估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表现以及其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情况。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已给予80多户绿色信贷授信客户首笔授信额度超230亿元,涉及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固废处理设备生产、污水处理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数十个细分领域。

同样位于上海崇明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亦是该分行助力碳中和的典型案例之一。2020年12月,该分行给予上海欧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5200万元固定资产贷款额度,用于支持此项目建设,并给予五年期LPR基准下浮的低贷款利率优惠。

“这是一个市区两级的农业示范性项目,它具有一个全新的突破,是围绕着农业废弃物进行的综合化利用,具有一些创新的亮点。”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银行这边也是有效突破了原有的信贷授信模式,给予项目信用贷款的支持。”

据悉,该项目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林业资源,并对大型养猪场粪污进行综合利用,实现种养废物绿色环保处理以及资源再利用,形成生物质—电—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消耗农林废弃物3.5万吨,年处理粪污7.3万吨,相当于每年减少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30122t(折合CO2)。可实现年产沼气发电量506万度,高品质有机肥3万余吨,可供6万亩水稻田使用,有着突出的社会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率先系统化推进绿色信贷工作的银行之一,交通银行目前已将绿色金融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该行修订实施了新的绿色金融政策,将发展绿色金融确定为该行的长期战略,明确董事会是绿色金融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高管层负责全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总行各部门、各分行及子公司各司其职,工作合力已经形成。

今年10月,交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成立,由董事长和行长担任主任委员、分管授信与风险的行领导和首席风险官担任副主任委员,委员包括19个总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交行绿金委将就集团绿色金融发展的重大政策制度、重要事项议题等进行决策部署。

不仅如此,交通银行也将绿色金融纳入全行“十四五”发展规划及相关子规划中,将持续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强化科技赋能驱动业务模式创新。

丰富产品、升级服务 加大资源倾斜力度

近期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发展绿色贷款、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

凭借集团全牌照经营和综合化服务优势,交通银行围绕不同的业务场景以及特定的客群融资需求,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提升服务便利性、可获得性。

以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为例,该分行通过健全绿色信贷考评体系以及实施有差别、动态化的授信政策,引导信贷资源持续优先向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循环经济领域倾斜。截至今年9月末,该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超270亿元,绿色信贷集中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三大领域。

除了倾斜信贷资源,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也积极创新多元产品服务,例如发挥“投行+商行”服务模式优势,立足客户需求提供多样化直接融资服务,以投行业务创新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今年3月,该分行为三峡新能源发行11.15亿元“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这是交银集团首单“碳中和”概念固定收益类产品,也是全市场首单以国家新能源补贴款作为底层资产的“碳中和”ABN。该票据底层资产涉及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均为清洁能源相关资产,属100%纯“绿色”资产,具有显著的碳减排和污染物减排效益。

此外,5月该分行落地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89亿元新车租赁业务,全力支持后续公交集团2000台电动环保公交车新车置换。8月,该分行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10亿元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券通),该笔债券为市场首单“碳中和”+“债券通”绿色中票,实现了债券用途和融资渠道双创新,是湖北省分行在绿色金融发展创新模式下的创新探索举措。

探索普惠,拓展实践 推动碳金融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双碳”目标下,我国经济增长将与二氧化碳排放加速脱钩。当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加快建设完善,随着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也将日益丰富。

2011年,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广东、湖北等七省市启动。经过十年探索,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体系、制度建设、支撑系统等逐步健全完善。在基础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运行,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据业内测算,全国统一碳市场将带来千亿级市场规模。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将为碳金融服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板块之一,碳金融也是交通银行加码创新并持续推动的重点领域。在总结前期部分分行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交通银行积极探索“碳普惠”业务发展,针对小微企业提供特色化融资服务,支持其在参与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绿色碳汇等低碳行为时产生的普惠金融服务需求。

今年5月,交通银行联合上海环境(601200,股吧)能源交易所、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长三角地区首笔碳配额质押融资。该笔业务是基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配额系统发放的首笔融资,也是长三角地区首笔以碳排放权质押作为增信措施的贷款。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后,8月,交通银行将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从试点地区拓展到试点地区外,青岛分行落地了系统内首笔全国碳排放权质押“碳普惠”融资业务。

不仅如此,交通银行也积极跟进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进度,在湖北地区探索尝试碳资产质押融资。湖北省分行推出针对小微企业的碳金融产品——碳质押贷款,并制定《小微企业碳资产质押融资管理办法》,明确湖北区域市场碳质押贷款的产品要素、业务流程、部门职责和风险管控措施,规范分行碳资产融资业务的操作与管理,深化推进绿色金融创新。

此外,银行自身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开展“零碳网点”实践。9月,交通银行花都分行完成187吨国家核证资源减排量注销,实现2020年和2021年全年因办公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碳中和目标,荣获网点“碳中和”证书,是广州首家银行业“零碳网点”。

绿色发展是长远之策,“十四五”期间,交通银行将继续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己任,打造全方位、高效率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彰显交通银行的责任担当。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