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501636235
#关注
11月22日,浙江省统计局在“浙江统计”公众号上发布了《统计公报说:浙江外来人口现状及特征》一文,对2020年1618.6万省外流入人口的特征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特点有如下六个:
1.总量大、占比高、增速快
2020年,省外流入人口1618.6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25.1%,即每4个常住人口中就有1人来自省外。与2010年相比,流入人口增加436.2万人,增幅高达36.9%,年均增长3.2%。
2.劳动力:中青壮年的男性
分年龄看,16-59岁的人口为1411.3万人,占总量的87.2%,老年人口仅占2.6%。浙江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8.7%,比户籍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低4.7个百分点。大量年轻人口流入有效缓解了浙江常住人口老龄化速度。
分性别看,2020年,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47.0万人,占58.5%,性别比为141.0,大大高于2010年同年龄段性别比(124.8)。而且,16-44岁年龄段性别比有上升趋势,45岁后性别比明显下降。10年来省外流入人口中青壮年人口男性居多的特征进一步强化。
3.定居:近四成居住满五年
从省外流入人口居住时间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短期居住的流动人口比重下降。2020年,在浙江暂住半年至一年的省外流动人口占21.0%,比2010年低5.5个百分点,居住4-5年的比重降至6.7%。居住满五年以上的省外人口比重上升至38.2%,比2010年高14.4个百分点,其中居住满十年以上的省外人口比重为21.6%。
4.来源:过半来自皖黔豫
2020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规模位居前3位的省份分别是安徽、贵州和河南,流入人口分别为313.9、282.8和246.6万人,占全部省外流入人口的19.4%、17.5%和15.2%。其中,安徽自2010年六普以来,再次成为流入浙江人口最多的省份;河南流入浙江人口从2010年的第5位跃居到第3位,年均增长7.3%。
5.城市:2/3流向杭甬温金
2020年,省外流入人口数量最多的四个城市分别为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共集聚超过2/3的省外流入人口。其中,杭州和宁波均吸纳300万人以上省外人口,牢牢占据第一梯队;温州和金华分别吸纳229.4和218.6万人省外人口,紧随其后。与2010年相比,省外人口在11市分布更为均衡。
6.学历:近八成仅小学初中
2020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受教育程度(3岁及以上,下同)以初中为主,占流入人口的50.2%,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比重为23.2%,初中及以下人口比重合计为77.5%,仍占绝对多数。
解读: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约为3.76亿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约1.25亿人。这1.25亿人口来自哪里、又流向哪儿去,反映出地区经济活跃度的差异。
从数量上看,浙江值得自豪一番。回顾过去,1990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7.8万,2000年368.9万,2010年达到1182.4万,2020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达到1618.65万人。论1.25亿人口的流入地,浙江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
来的不仅人多,还都是劳动力。浙江省外流入人口有两大特征值得其他省羡慕,一个是16-59岁人口占近9成,一个是男性人口占近6成,尤其是16-44岁段更是男性居多。以中青壮年男性为主的省外人口流入,使得浙江省人口年龄分布“橄榄形”特征进一步强化。
再加上,长期居住的外来人口比重增加,五个外省籍常住人口中,就有1人在浙居住超过十年。“安家落户”也反映出浙江的经济社会的吸引力与包容性。
不过,浙江也有自己的忧虑,那便是“质量”。与其他省份相比,浙江省外流入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广东作为外来人口第一大省,其省外流入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长三角的上海、江苏,其省外流入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1.0和10.0年,均明显高于浙江。
早在六人普之后,浙江省就提出要适应经济形势和人口结构出现的新变化,“通过深化教育、提升劳动力素质,创造人力资本‘第二次人口红利’”。眼下
,各地都意识到要抢占“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之机,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拼的不仅是“劳力”还有“脑力”。
#动向
北京明年房地产投资计划:扩大居住用地与住房供应,实现住有所居
11月22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报送2022年房地产投资计划的通知》。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等重点区域建设,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大重点新城开发力度,强化多点支撑,提升新城综合承接能力;扩大居住用地与住房供应,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快推进公共租赁住房、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建设,努力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等。
安徽出台规划:到2035年全省县城实现15分钟上高速、45分钟上铁路
11月22日安徽日报消息,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于近日联合印发《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到2035年,基本实现设区市行政中心30分钟上高铁、45分钟到机场,县级行政中心15分钟上高速公路、45分钟上铁路,全国重点镇30分钟上高速公路,乡镇15分钟上国省道。中心城区至综合客运枢纽半小时到达,中心城区综合客运枢纽之间公共交通转换时间少于1小时,旅客出行全链条便捷程度显著提高。
成都外环铁路可研报告编制完成 时速250公里设站35座
据成都商报消息,成都都市圈环线铁路(成都外环铁路)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制,正在争取按照“统一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列入国家规划。据介绍,成都都市圈环线铁路设计时速250km/h(西来经都江堰至彭州段时速200km/h),正线运营长度479.9km,新建正线长度386.7km,设车站35座,其中新建10座,改建既有站7座。项目投资预估算总额约968亿元。
根据可研报告,线路串联了成都、德阳、眉山、资阳4市19个区县,连接了进出成都的11条干线铁路以及天府国际机场、东部新区、都江堰、青城山等重要区域,是一条打造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支撑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有效实现多网融合的成都都市圈客运专线。
#声音
网民称婚假太短年轻人没空结婚 四川人社厅:国家正进行调整
据人民网(603000,股吧)“领导留言板”近日消息,有网民留言称,建议四川省延长婚假。对于在大城市打拼尤其是双方不是一个省份的年轻人来说,结婚太难了。按照四川省当前的婚假政策,婚假只有3天,年轻人根本没有时间结婚。目前北京、上海、重庆、西藏等地婚假规定为10天,福建、河北15天,河南21天,江西前段时间也修改了婚假天数,从3天增加为18天。恳请为年轻人着想,及时调整四川省婚假天数。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回复表示,国家规定婚假为3天,根据国家规定,四川省结合实际,印发了《关于企业职工请婚丧假规定的复函》(川劳险〔1993〕95号)规定,职工本人结婚,可以根据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给予5天的婚假。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居住)的,其中的一方单位可根据另一方所在地的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目前,全国各地均取消了晚婚假,国家正在对婚假制度进行调整,将适时发布最新婚假政策,以便更好的保障职工举办婚礼和蜜月旅游。
#数读
31省份乡村性别比数据公布:全部男多女少,14个大于110
农村青年婚姻情况长期受到社会关注,其中“农村大龄男青年结婚难”问题更是频频引发舆论热议。近日,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了《中国统计年鉴2021》,其中披露的各省份乡村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这一数据,也反映出当前乡村人口中男多女少的现状。
数据显示,全国乡村人口性别比为107.91,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分省份来看,31个省份乡村人口性别比均大于100,其中14个省份大于110:
北京120.21、山西110.07、内蒙古112.26、上海130.93、浙江110.82、福建110.94、江西110.04、湖北111.34、广东111.36、广西111.83、海南116.52、重庆111.89、云南111.52、宁夏110.19。
以城市人口来看,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河南、重庆、四川、宁夏等省份,则是女性多于男性(性别比小于100)。
#放榜
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发布:北上广地区上榜医院最多
11月20日下午,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在上海发布复旦版《2020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榜单见文末)。这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作为独立第三方连续第十二年发布医院排行榜。
从地区分布看,北京、上海、广东上榜的医院最多,其中北京23家,上海19家,广东广州上榜9家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为深圳唯一一家进入复旦榜百强的医院。
除北上广以外,江苏、浙江等地区医疗资源实力也比较强劲,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邵逸夫医院、中大医院等均在此列。
西北地区相对分布较少,主要集中在陕西西安,分别为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等三所医院。
(徐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