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亿存款案件再度给利用票据虚增存款敲响警钟

财经
2021
11/25
14:33
亚设网
分享


28亿存款案件再度给利用票据虚增存款敲响警钟

渤海银行28亿元存款被质押担保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舆论普遍把焦点放在企业是否知情、假央企和银行内部控制等问题上。其实搞清这些问题并不复杂,因为质押合同、公章印鉴、视频录音、银行授信资料等一系列相关证据材料都在那明摆着,短期内即可水落石出。


笔者以为,我们还应当关注案件映射的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虚增存款问题,因为28亿案件的“始发站”是银行承兑汇票

据央媒报道,2020年11月,渤海银行给华业石化开具了半年期银行承兑汇票,第一笔开票金额为3亿元,担保物为山禾药业的存款。此后,山禾药业及恒生制药陆续存入该行的存款共计28亿元,都被用于质押担保。

何谓银行承兑汇票?打个比方,假如华业石化购买1000万元的货物,如果一时没有资金,可以给对方打个“欠条”,承诺半年内付款;这样可以先把货物进来。这个“欠条”叫商业承兑汇票。但商业承兑汇票信用度不高,对方往往不愿意接受。为了给“欠条”增信,可以请银行在“欠条”上盖章担保——一旦华业石化不能按期付款,则由银行代垫。银行承诺兑付的“欠条”,就叫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可以转让流通,假如华业石化的下游客户收到票据后,下游客户进货也可以用收到的票据来支付。

由此可见,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信用和支付工具。尽管银行承兑汇票具有融资和支付功能,但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很少使用。笔者前些年赴我国香港特区、澳门特区的银行业考察,澳门大丰银行2014年末银行承兑汇票只有4.7亿元,香港上海商业银行银行承兑汇票余额是零。原因很简单,银行承兑汇票收益和风险不匹配,只收取少量手续费,但银行要起最终担保人作用,承担垫款风险。

而在国内,我们的银行业银行承兑汇票总量惊人。2020年末,全国商业汇票未到期余额14万亿元,按照70%保守比例估算(据央行官网数据,2019年全国商业汇票余额未到期12.7万亿,银行承兑汇票余额10,89万亿,占77%),全国银行承兑汇票约10万亿元。某股份制商业银行2020年银行承兑汇票余额3192亿元。为何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不起眼的业务,在我们银行业却大行其道?个中原因在于,一些银行利用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虚增存款。

上世纪90年代,上海率先开办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和贴现业务。当时国有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一般要求企业按照票面金额3%-5%的比例缴纳保证金。但后来一些中小银行为了快速增加存款业绩,就在提高保证金比例上做文章。现举例说明:假如某企业购买1000万元的货物向银行申请承兑,正常情况下,银行出具一张面额1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最多缴纳50万元保证金。但是银行为了增加存款,将保证金比例提高到50%,让企业交纳1000万元的保证金,然后给企业签发一张面额2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如此一顿操作的结果是:给企业的净融资额仍然1000万元,但银行却增加了1000万元保证金存款,而且是定期保证金存款。毫无疑问,这是虚增存款的严重违规行为。遗憾的是,目前让企业缴纳50%保证金问题已经量大面广。

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虚增存款,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等中小型银行最为突出。较为盛行的时期,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占比相当高。据调研,2014年四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各项存款增长8234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增长约1235亿元,占15%。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保证金存款增长竟占到30%以上(据四家银行年报)。

个别银行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虚增存款的手法,已经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企业贷款之后,贷款资金不让企业使用,全部让企业交纳保证金,然后签发所谓“全额”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再去贴现,由此快速增加存款。2020年9月,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就因“贷款资金回流用于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被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处罚金,并没收违法所得。银行承兑汇票虚增存款不仅是违规行为,且后果严重。

首先,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造成融资贵。对付款方而言,企业就是因为缺钱才向银行申请承兑的,如果有了这些“保证金”,就不需找银行了。为了筹集“保证金”,许多企业不得不拆借高息过桥资金。过桥资金利率低则30%,高则超过100%。特别是以贷款资金办理“全额承兑”,企业要承担贷款利息和贴现利息双重成本。

此外,由于银行承兑汇票一般半年期限,那些需要两三年期限贷款的企业,要被折腾四、五轮,倒贷工作量倍增。对于收款企业来讲,由于收到的是一张“欠条”,为变现还要向银行贴现,人为地增加贴现利息成本。

2020年,全国人大代表、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玉山向全国两会提交的建议指出:“我们也有超过50%以上都是拿到的承兑汇票,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到银行贴现,所以我们每年贴现成本也有好几百万,如果没有这个承兑汇票,那么这几百万就是企业的净利润。作为我们这样的企业一年都有这么大的财务费用,给企业增添很多的负担,可想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承兑汇票拿手里以后,他们只能自己消化,只能到银行去贴现,这时候他们的负担会更重”。马玉山代表建议,逐步取消银行承兑汇票。事实上,早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泰安泰开集团总经理刘学敏也指出,银行承兑汇票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财务成本和风险,建议取消银行承兑汇票。

其次,银行票据大案频发,触目惊心,加大金融风险。要提高保证金比例,又不能挤压企业融资金额,只能人为扩大商品交易合同金额,造成虚假商品交易合同、“萝卜章”盛行。由于贴现利率在不同银行、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利差,票据贴现、转贴现存在套利空间,少数银行工作人员不惜铤而走险,通过好处费、中介费等形式侵吞公款,中饱私囊。

个别银行工作人员内外勾结,挪用客户存款办理质押承兑或者伪造银行承兑汇票套取信贷资金等。2006年2月11日,中国银行双鸭山市四马路支行曝出涉案金额4.3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被媒体称为“2006银行第一大案”。据2016年1月媒体公开报道,农业银行北京分行发生“票据变报纸”大案,保险柜中银行承兑汇票被换成了报纸,涉及风险金额39.1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近15年来,国内银行业共发生亿元以上票据大案近50起,涉案总额超过300亿元。

渤海银行28亿存款案件再次给虚增保证金存款问题敲响警钟,纠正票据虚增存款刻不容缓。为此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近两年监管部门重拳出手,对利用票据虚增存款、签发无真实贸易背景承兑汇票的处罚力度空前,票据虚增存款乱象大为收敛。建议进一步保持高压态势,并加大处罚力度,达到“不敢虚增”、“不想虚增”的目的。

第二,银行业要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利用票据虚增存款,根源就是政绩观错位。银行业要痛定思痛,牢固树立正确的业绩观,下大力气纠正不切合实际高指标、面子工程、单纯求大等错误行为。

第三,标本兼治,从机制上解决问题。目前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实际就是贷款票据化,应回归贷款本位。建议商业银行逐步将银行承兑汇票转为表内贷款。鉴于此举涉及到千千万万企业信贷供应,归位工作务必“软着陆”,应当通过3-5年时间逐步消化。建议有关部门出台规定,新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保证金比例不得超过5%。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