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缩水3500亿关店300家 海底捞没你想得那么惨 抄底最好的时候?

财经
2021
11/26
10:31
亚设网
分享


市值缩水3500亿关店300家 海底捞没你想得那么惨 抄底最好的时候?

最近谈到海底捞,很多人可能会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先是从2月份开始,海底捞股价跌个不停,市值从4500亿港元的顶峰缩水至仅剩1000亿港元。11月初又宣布大规模关店,在今年12月31日前要陆续关闭300多家门店。

在这样的颓势下,曾经的市值神话已经破裂,海底捞的至暗时刻似乎来临。

但海底捞真的有那么惨吗?

泡沫该挤了

今年2月以来,海底捞在资本市场上节节败退,但背后是其股价泡沫严重。

2018年9月,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自从上市之后,海底捞就不断通过扩张门店来给股东们讲故事。

资本市场也很配合,在门店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其股价也在当年10月29日创下15.27港元/股的最低价后一路攀升,并在今年2月16日达到历史最高点85.75港元/股,涨幅高达461%,市值一度超过4500亿港元。

估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以2020年的业绩估算,海底捞的市盈率高达300倍,而贵州茅台为57倍。就算不考虑疫情因素,海底捞的估值也达到了150倍。

在股价和市值疯狂上涨背后,海底捞的泡沫逐渐膨胀,甚至大到连创始人张勇都有点怕了。

“大家神化海底捞了,我本人非常反感。你们要理性,投资要谨慎。我常常讲,要想知道什么是名不符实,看看海底捞就知道了。”张勇在今年6月份表示。

资本持续看好海底捞的一个前提是,该公司能够通过开店扩张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只要这个逻辑还有效,资本就愿意继续掏钱。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逻辑正在失效。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增收不增速,以及翻台率下降至3.0红线就是一个信号。当资本看到这个信号后,发现海底捞的故事暂时讲不下去了,自然就退场了。

当撑起泡沫的资金开始大量外流,海底捞也就不得不进入去泡沫、回归正常体量和估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阵痛期”是免不了的,前期上涨有多猛,泡沫释放时就会有多“痛”。

不过,海底捞的高管可丝毫不慌。在之前股价还在相对高位的时候,公司的创始人、高管就已经通过套现大赚一笔。去年5月份,张勇妻子舒萍及执行董事施永宏夫妇的子公司在高位折价5.4%配售了4700万股,合计套现15.6亿港元。

从这一点来看,海底捞是一点都不惨。

此外,从行业角度看,海底捞的下跌并非个例,而是整个行业几乎都在经历这样一个去泡沫的过程。

在去年疫情影响下,行业逻辑发生了变化,资金开始在食品饮料板块抱团。随着热钱的涌入,许多企业都出现了估值虚高现象。例如,海天味业和农夫山泉市盈率都超过了百倍。对于食品饮料行业的公司而言,这是不合理的。

从2月份开始,包括海底捞、呷哺呷哺、农夫山泉等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了大幅下跌。也就是说,当此前抱团的资金退潮后,这些去年受到热捧的公司开始回归正常的估值,股价下跌在所难免。

当大家都这样的时候,它还有什么惨的。

现在,海底捞的泡沫估计已经挤得差不多了。根据东方财富的数据,如今海底捞的市盈率在67倍左右,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24.12倍,总市值也已经回落至1000亿港元左右。

收缩是必经之路

再来看看海底捞这波关店行为。

很多人认为,海底捞是因为逆势扩张自食其果,撑不住了才不得已关店。而公司则把关店归咎于部分门店选址失误、管理问题、优秀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上,其实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

从财务数据看,海底捞的情况也谈不上惨。虽然海底捞上半年在营收200亿元的情况下,净利润仅为9650万元,但判断一家企业好坏,更重要的是看现金流情况。

该公司现金还比较充足,今年上半年,在拿出32亿元开店后,账户上还能保有35亿元现金及其等价物,相较去年全年26.82亿,增长了近30%。

然而,增收不增利、翻台率跟门店数量此消彼长等现象的出现,意味着经过近3年的疯狂扩张,在门店数量达到接近1600家后,规模效应在海底捞这里失效了。也就是说,海底捞现在已经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刻。

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整体翻台率降至3.0的红线,其中现有餐厅的翻台率还在红线之上,但新开餐厅的翻台率已经下降至2.3。

据国信证券测算,3次/天的翻台率是海底捞单店的盈亏平衡线,跌破该数值,可以认为该店处于亏损状态。

海底捞的开店速度和翻台率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意味着开店的速度已经远超实际用户的增速。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门店越多周转越慢的情况,进而导致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因此战略收缩是海底捞的必经之路。

经过上一轮的逆势扩张,规模扩张的边际效用已经见顶。对于现阶段的海底捞来说,规模效应已经不能给它带来更高的增速,就只能通过提高周转率来提升净资产收益率,而周转率是跟翻台率息息相关。

如果此时不踩刹车,继续扩张下去的结果就是,虽然新开门店能够带动营收的增长,但因为新店难以盈利,迫使公司只能“以店养店”,导致利润继续下降,直至亏损。到那时候,海底捞才是真的危险了。

短期内,关店会带来大额的一次性减值,营收大概率也会出现下降,但未来开店放缓将大幅降低开店费用支出,财务状况或显著改善。

现在的海底捞已经不能再走以快速扩张牟取高增长的规模化经营路线了,必须慢下来重新追求效率,至于它未来是否能够重新走上一条高增长的道理,还有待时间证明。

我们来看看经过泡沫释放和门店收缩后,海底捞还剩下什么?

首先,海底捞的泡沫已经挤得差不多,估值基本回归正常水平,依然有不少资本看好它的未来;其次,关店后,海底捞依然拥有近1300家门店,稳坐火锅行业龙头位置。虽然之前的扩张中出现失误,但通过疯狂扩张,海底捞的版图已经初步奠定,也已经夯实了它龙头老大的地位;此外,大规模关店后,海底捞依旧维持着充裕的现金和人才储备。

这样看来,这可能是海底捞最好的时候。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