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日,沪深两市第一份2020年银行业年报出炉。1个月编制好年报被业内普遍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去年2月14日,这家公司就发布了上一年的年报,创出A股最快纪录。如今,当年的纪录再次被它自己刷新。这家领先同业的机构便是平安银行。
连年打破年报纪录的实则是金融科技力量,这也是平安银行10余年信披评级保持A级的“制胜法宝”。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平安银行以金融科技为利刃,斩断传统业务顽疾,将自身发展不断推上新台阶。
正如平安银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项有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所表示,“金融科技需与银行业务深度融合才能体现应有价值,全面数字化转型正是金融科技与银行业务的融合。”
项有志回顾了平安银行是如何融合金融科技和业务场景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历程,从公司治理、企业文化构建、人才队伍建设、资源投入等方面解读平安银行如何逐步形成综合金融加科技赋能的竞争优势,并对平安银行数字化未来进行展望。
金融科技肩担重任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催生金融科技应用,金融科技的发展又能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
“全面数字化转型就是金融科技与银行业务的融合:将数据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实现银行由经验管理向数据驱动转变,为客户提供更‘智能’、更‘有温度’、更‘安全’的服务。”关于二者关系,作为数字化经营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的项有志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项有志向记者回顾道,平安银行数字化转型始于2016年。2016年12月份平安银行新领导班子到位,全面开启零售转型进程,提出“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十二字方针。此后,围绕该目标,公司全面推进零售AIBanker建设,AI客服等一批智能业务,并取得明显成效,金融科技应用也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为银行零售转型贡献重要力量,同时为数字化经营奠定坚实基础。
平安银行于2018年启动智慧财务工程,由银行财务牵头组织实施,平安集团首创“工”字形方法论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先河。工程项目通过“工”字下“—”指:实现底层数据的标签化、标准化、颗粒化,对数据标签进行分类,构建一套标准化的数据标签管理体系;“工”字中间“|”指:通过去手工,实现端到端的流程打通,消除业业、业财断点和瓶颈;“工”字上“—”指:实现决策支持智能化,在标签化、标准化的数据基础之上,通过AI建模,既满足预算、预测及经营分析、管理决策的需要,又能直达业务前端提高投产追踪、检视效率,进而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驱动业务经营良性发展。随着智慧财务应用的逐步深入和迭代优化,银行财务已成为全行数字化转型的连接器和催化剂。
2020年平安银行提出全面数字化经营向纵深发展,继续在对公、零售、同业及中后台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将金融科技深度植入金融服务全流程,推动金融科技和用户服务、产品营销、风险控制、合规管理、精细化管理等多维度的有机融合。
“金融科技是手段,不是目的,必须与银行业务深度融合才能体现应有价值。金融服务为金融科技提供应用场景,而金融科技可以有效拓展金融服务的范围、大幅提升服务效率、改善用户体验。如AI客服可以大幅提高响应效率;AI风控可以减少人工操作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AI营销可以提供智能投顾等服务,做到‘千人千面’。”项有志向记者举例称,“以平安银行的星云物联网平台技术为例,它融合了AI技术、区块链技术、云计算等。在智慧制造、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等场景,利用星云物联网平台技术实现了以数字信用补充抵质押担保,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提升了银行的信贷业务风险管控能力。截至2021年9月份,‘星云物联网平台’已接入超1000万台物联网终端设备,支持实体经济融资规模超1300亿元。”
数字化转型贯穿前中后台
“银行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务与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二者需要建立有效连接。”项有志对记者表示,从业务经营角度来看,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打造“以客户为核心”兼顾智能和“有温度”的服务,需要重新定义用户价值,按照客户旅程梳理每一个环节实施前中后台一体化,进行以用户体验驱动的业务模式创新。
记者了解到,平安银行前台业务主要涉及零售、对公和同业条线,被视为与客户接触、提供金融服务的“前沿阵地”。
据此,平安银行启动“开放银行”项目,在合规、合法前提下,开放API接口,将银行服务融入客户常用的App,让用户在需要支付、贷款、理财等金融服务的时候能一键接入平安银行。如今平安银行已经和京东等互联网平台建立了广泛合作。今年1月份-9月份,零售开放银行实现互联网获客占零售总获客量超30%,对公开放银行交易笔数同比增长119%;此外,平安银行零售板块推动打造综合化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和开放银行五位一体的“随身银行”,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为合适的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
“从客户视角来看,大部分业务可以电子一键下单,无须到店。”项有志介绍道,“截至2020年年末,平安银行AI客服占比超过90%。在建设平安银行App时努力将科技做成‘有温度’的服务。以适老化为例,口袋银行App开发大字版、增设颐年专区;颐年卡线下激活阶段,增加专门入口,并针对老年人签名错误率高的情况进行了电子签名改造,一字一签。”
他进一步说道,如果客户需要临柜,可以先在口袋银行App、微信、高德地图等多个渠道进入线上门店进行取号、预约、填单,客户也可以在网点自助业务办理区快速办理几十类业务,实现“不排队银行”。
在中台,平安银行建立了智慧风控平台,零售“风险3.0”等大业务平台,赋能前线业务,做到运营线上化,风控前置。平安银行大力拓展数据源,主动接入工商、司法、实名认证、反欺诈、税务、征信、监管等外部数据,成为风控的“千里眼”。据悉,2020年,信用卡新发卡量近90%通过AI自动审批,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审批效率。
“在后台,平安银行建立了一套适应数字化转型的科技治理模式,更好地发挥科技引领和驱动作用。”项有志对记者介绍道,科技整体一盘棋,专业职能集约化。应用架构设计支持敏捷创新和融入生态;技术架构和技术路线全面向云原生技术体系转型;数据上打造支持大规模数据智能化实时应用的技术能力。通过这一系列转变,实现与前台一起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
他表示,通过打造资源配置、人才管理、经营诊断的“智慧大脑”赋能管理和经营。基于行内丰富的数据资产,智慧财务构建了场景化的智慧经营分析平台,提供1000+经营分析指标的卡片式配置,上线指标预警和搜索功能,业务人员可轻松从百亿级数据中自助查询、获取需要的数据;通过算法建模,智能分析功能可以“捕捉”到业务亮点及风险点,并进一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目前,已实现从董事长到客户经理“千人千面”的经营分析场景和数据贯通,帮助每一位分析人员成为经营专家。在费用管控上,打造了财智通系统,支持一键报销。通过流程标准化、智能化,自动生成报销单据,各项费用报销办理时间大幅压降60%。同时,通过前置智能风控,实现自动发票验真、供应商黑名单、自动抵扣税款等,有效提高事前预警、事中控制能力,并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健全事后分析监督机制,有效防控费用列支风险。
推进“四化”加速落地
谈及平安银行的竞争优势,项有志重点提到“金融科技”。
管理层的视野和决心是决定打造金融科技的先决因素。项有志对记者介绍道,“行内全面数字化转型,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谢永林董事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各条线一把手担任条线执行小组组长。”
记者了解到,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也是重要因素。2020年末,平安银行科技人员超8,500人。关于科技投入,项有志表示,“科技需要‘巨投’才能成为‘巨头’”。
据悉,平安银行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及战略投入,推动全面数字化、线上化经营向纵深发展,促进业务和管理创新。平安银行IT资本性支出及费用投入2018年同比增长82%;2019年同比增长35.8%;2020年同比增长33.9%。随着科技赋能成效的逐步显现,平安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也逐年优化,2019年同比下降0.71个百分点,2020年同比下降0.50个百分点,业务模式和业务运营的智能化、移动化、数字化转变,有效节约了运营成本,投产效率持续优化。此外,优化组织架构、前中后台的协同机制等也是有效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
对于平安银行数字化发展未来,项有志抱有极大的信心。他再度提及开启平安银行金融科技之路的十二字方针(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并表示“在不同的发展形势下,十二字方针的解读和内涵不断地深化、丰富,升级业务打法”。
2020年,平安银行出台《三年发展战略规划(2020~2022)》,提出进一步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通过“三先、三提、三降”即决策三先(先知、先觉、先行);经营三提(提效益、提效率、提产能);管理三降(降成本、降风险、降人力),推动实现银行战略目标。
对于未来数字化发力方向,平安银行将围绕数字化经营、线上化运营、综合化服务、生态化发展“四化”等方面重点打造。
据介绍,数字化经营上,基于知识图谱、机器学习、多维分析、AskBob等先进数据服务,最大化发挥数据价值;线上化运营上,要持续在合规前提下全面提升线上化运营能力,推动业务流程全线上化、经营管理全线上化;综合化服务上,基于客户画像,通过全渠道为其提供适配的“金融+生活”综合化产品和服务,构建全新的综合化服务模式;生态化发展上,对外通过开放银行将银行账户、产品、服务能力与第三方场景流量相结合,对内打通产品服务,形成端到端的服务闭环。
“平安银行将通过打造‘四化’来实现有温度的金融服务。”项有志表示,“数字化转型要从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方面深度融合金融科技,进而对银行的产品创新和客户服务升级产生变革性影响。”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