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下游行业景气攀升带动下,碳纤维板块爆发,阅读详情,查看行业布局机会。
撰稿 | 王景方
执业证书编号:A0680621010002
编辑 | 蓝猫
特别提示
通过本公众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巨丰投顾”)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特定客户参考。因本公众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巨丰投顾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Risk Disclosure近年来,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迅速,应用领域正转向航空航天和工业双引擎驱动的阶段。同时,在“碳中和”背景下,碳纤维行业面临较好发展机遇。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应用广泛且下游附加值更高。碳纤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体育休闲等领域。产业链下游的复合材料和制件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单位重量的价值量是碳纤维的5~10倍。2020年后,疫情导致全球需求增速放缓,但碳中和或带来新的需求变化。“碳中和”或将为碳纤维产业带来发展机遇,尤其在风电、光伏、氢能、新能源汽车和商用飞机领域。我们预计全球风电装机量带动碳纤维需求2020~2025年复合增速25%。新能源汽车带来了轻量化、燃料电池和储氢罐的需求,预计压力容器的碳纤维需求2025年有望达到2.2万吨,2020~2025复合增速20%。经测算,我国特种领域碳纤维复材十四五市场规模约745亿元,而商用飞机领域年均市场约200亿元。一、碳纤维需求总量判断:全球市场稳步增长,中国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呈稳步增长态势。2019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10.37 万吨。全球的碳纤维下游应用主要是风电叶片、航空航天、体育休闲和汽车四大领域,。据预测,未来国产碳纤维需求有望实现30%的较高增速,高于全球(约10-15%)的水平,乐观估计在2025 年前后,国产碳纤维有望超过进口。长期来看,汽车轻量化及氢燃料电池发展带来的碳纤维市场空间巨大,随着成本方面及应用方面问题的突破解决,碳纤维需求有望爆发增长。预计全球风电装机量带动碳纤维需求2020~2025年复合增速25%。新能源汽车带来了轻量化、燃料电池和储氢罐的需求,预计压力容器的碳纤维需求2025年有望达到2.2万吨,2020~2025复合增速20%。我国特种领域碳纤维复材十四五市场规模约745亿元,而商用飞机领域年均市场约200亿元。
二、低风速风场和海上风电共同推进叶片大型化发展
风能作为一种最具成本优势的可再生能源近10 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飞速发展,据世界风能协会(WWEA)发布的最新新闻数据显示,截止2019 年全球风电装机总量达650GW,较2018 年增长10%,其中,中国装机数量高居榜首——超过200GW。2019 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60GW,较2018 年增长19%。根据GWEC 预测,2020 年至2022 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将按9%的年增长率递增。出于成本考虑,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叶片制造中主要用于梁帽、叶根、叶尖和蒙皮等关键部位,其中最主要的应用部位是主梁帽。近年,随着碳纤维价格走低,其在风电叶片中的应用部位有望增加,从而带动需求量提升。
三、碳纤维复材在民航结构件上占比可高达50%
航空航天领域的产品耗资巨大,即使是很小的减重也能对总成本产生巨大影响,据波音公司估算,喷气客机质量每减轻1 kg,飞机在整个使用期限内可节省2200 美元;美国NASA数据显示,航天器每减重1 千克,将增加1kg 有效载荷,可以节约2 万美元。因此材料的轻量化在航空航天领域至关重要。预计全球航空碳纤维市场2019 年-2024 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11%。中国市场2018 年需求0.11 万吨,同比增长22.2%,高于全球水平,2022 年有望占全球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需求的6.3%。随着新航空航天设备研制结束,批产期到来,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需求迎来快速增长。
四、汽车船舶领域:优化制造成本将有望打开市场
碳纤维在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制作上都有不小的贡献。赛车首先使用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不仅实现了轻量化,高强度和高刚性的车架还具备高冲击力吸收的能力,为驾驶员的安全提供了必要保障。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优越性能被赛车证实后,在高级车上也开始普及,在构造部件和外部部件都有所应用。碳纤维同样活跃于小船,游艇,大型船艇等船舶上,其轻量化的特性能提高船舶的航行速度,还能节省燃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以往使用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有近似的中间基材形态和成型法,能较容易地进行材料替换。宝马作为汽车制造行业的风向标,是率先将碳纤维应用到车体制造中的品牌之一。
五、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推动储氢罐碳纤维需求增长
各国政府大力扶持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推动了用于制造燃料电池汽车储氢罐的碳纤维需求迅速增长。欧美和日本的多家汽车公司如通用、丰田、本田已经开始使用质量更轻、成本更低、储氢密度更高的Ⅳ型储氢瓶。我国的技术水平距国外还有一定差距,现阶段用于乘用车储氢罐的成熟产品为III 型储氢罐,Ⅳ型储氢瓶仍处于研发阶段。
我国2017 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目标为:2020 年要达到5000 辆,2025年要达到5 万辆,2030 年要达到百万辆。预计我国氢燃料电池客车和专用车2020-2025 年将进入区域成熟阶段,2025-2030 年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而燃料电池乘用车预计2020-2025 年将会进入阶段量产阶段,2025 年后将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假设每辆氢燃料电池客车和专车消耗320kg 碳纤维,2025 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达到5 万辆,则碳纤维需求量将会达到16000 吨,2020 年至2025 年复合增长率达58%。
六、碳纤维行业可持续发展的3个逻辑
未来随着下游市场增长+国产替代+政策支持,将为我国碳纤维行业迎来发展良机。
下游市场增长:中国碳纤维总需求已从2008年8.2千吨,增长到2019年的34.7千吨,每年的复合增速为14%,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中国碳纤维总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的34%,预计2020年中国总需求将达到38.94千吨。
国产替代:中国碳纤维市场及中间材料规模达5.68亿美元,其中国产规模达1.62亿美元,占中国市场规模的23%,而其他高达77%的市场规模来源于进口。日本碳纤维国产金额最高,为2.3亿美元,占比32%。因此,我国碳纤维国产化率还较低,未来随着国产替代推进,行业将进一步发展。
政策支持:碳纤维产业是国家鼓励的基础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实现军事和民用重大装备的自主保障,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多项产业政策,支持碳纤维产业的发展。预计未来在下游市场增长、相关企业技术进步,以及相关行业政策的扶持下,中国碳纤维行业还将持续发展。
七、碳纤维相关个股
1、设备
(1)精功科技(002006,股吧):主营业务中碳纤维设备收入占比最高,碳纤维成套生产线收入占比40%左右。
2、碳纤维
(1)光威复材(300699,股吧):主营碳纤维及织物,目前碳纤维产能3855吨,在建4000吨。
(2)中简科技(300777,股吧):主营碳纤维及织物,目前小丝束碳纤维产能350吨,在建1500吨,军用为主。
(3)上海石化(600688,股吧):拥有1500吨/年碳纤维产能,在建1.2万吨。
(4)吉林化纤(000420,股吧):子公司吉林宝旌拥有1500吨产能,规划1.2万吨,全资子公司凯美克拥有600吨小丝束产能。
3、碳纤维复合材料
(1)安泰科技(000969,股吧):收购了德国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公司Cotesa GmbH,产品主要用于飞机和豪华汽车。
(2)博云新材(002297,股吧):公司碳纤维复材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包括波音飞机、军用飞机和火箭等。
(3)中航高科(600862,股吧):全资子公司中航复材主营航空用预浸料。
(4)天宜上佳(688033,股吧):在建2000吨碳碳复材。
(5)金博股份:拥有碳碳复材200吨,待投产1300吨。
(6)中天火箭:拥有碳碳复材产能200吨。
(7)隆基股份(601012,股吧):拥有碳碳复材产能460吨,占比较小。
4、碳纤维制品
(1)国恩股份(002768,股吧):全资子公司青岛国恩复合材料主要生产碳基材料及制品。
(2)朗进科技(300594,股吧):成功研制和生产了碳纤维材质变频轨道车辆空调。
(3)万丰奥威(002085,股吧):公司碳纤维技术已经在通用航空多种机型上批量使用。
(4)楚江新材(002171,股吧):旗下江苏天鸟是国内最大的碳碳复材预制件生产企业。
(5)海源复材(002529,股吧):主营业务为复合材料,拟建设“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身部件生产工艺技术及生产线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添加微信,获取上述个股后期上涨概率
免责声明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巨丰投顾")出品的所有内容、观点取决于市场上相关研究报告作者所知悉的各种市场环境因素及公司内在因素。盈利预测和目标价格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因此,投资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标的在研究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我们所表达的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
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仅为对相关标的研究报告部分内容之引用或者复述,因受技术或其它客观条件所限无法同时完整提供各种观点形成所基于的假设及前提等相关信息,相关内容可能无法完整或准确表达相关研究报告的观点或意见,因而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投资者切勿依赖。任何人不应将巨丰投顾出品内容包含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作为其投资决策的依据,巨丰投顾发布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研究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巨丰投顾不承诺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所有巨丰投顾出品内容或发表观点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信息或所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操作建议。
相关内容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最值得看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巨丰投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泓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