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杨志锦
编 辑丨曾芳
图 源丨图虫
2021年以来,在流动性较为宽松的背景下,城投整体融资表现较好。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今年城投债发行规模高达5.1万亿,超出此前的历史高点4000亿。
在分档管理的监管模式下,城投融资出现明显分化,一方面低评级主体发债规模占比下降,另一方面区域分化加剧——债券发行主体进一步向低风险的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而部分弱资质地区占比锐减。
Wind数据还显示,截至11月28日城投债余额为12.75万亿,占信用债(公司债、企业债、中票、短融及超短融、PPN)的比重为57%,相比2014年末上升了10个百分点。市场有分析认为,在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大背景下,未来城投债的监管趋势将是“保存量、控增量”。
九省份城投债净融资额为负
2015年以来,城投债市场持续扩容,净融资始终为正。2017年-2018年,“去杠杆、防风险”成为主旋律,城投相关政策开始收紧,2017年城投债净融资量大幅下滑,但仍然为正。2019年至2020年,防风险让位于稳增长,城投相关政策处于宽松周期,城投债发行及净融资持续增长,2020年城投债发行4.7万亿,净融资规模约2万亿。由于近年来城投债净融资规模持续为正,城投债余额在持续扩张。截至11月28日,城投债余额为12.75万亿,相比去年末增长15.3%,相比2014年末增长两倍。
从占比看,当前城投债占信用债(公司债、企业债、中票、短融及超短融、PPN)的比重为57%,相比2014年末上升了10个百分点。其原因在于,2014年债券违约拉开序幕,但城投债刚兑并未打破,城投债发行难度相对较小。
在高增长的背景下,监管已着手进一步规范城投债。此前市场传言,交易所拟进一步收紧城投债发行政策,其措施包括限制区域新增城投债发行额度、公司城投债借新还旧额度打折等。
“城投债大方向是稳存量、控增量,现在存量也面临着压缩。”一位大型券商债券融资部负责人表示。该人士介绍,其负责的中部一省会城市某区县城投债属于首次发债,原用途是归还有息债务,但目前限制通过。
孙彬彬称,从今年来城投整体的监管思路来看,顶层设计上“有保有压有退出”或将成为常态。“压”的方面,比如交易所、交易商协会对城投债发行做相应约束和限制、银保监15号文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保”的方面,比如城投债一定范围内仍然可以借新还旧融资;退的方面,比如高风险弱主体无论是存量规模还是新增发行都在不断压缩。
从二级市场看,自2018年以来,监管部门对隐性债务管控从严,城投非标违约已屡见不鲜,而且偶有城投债券技术性违约的案例。但在发行规模创出新高的今年,城投债风险事件却在减少。
“年中的15号文吓了市场一跳,但现在看今年确实没有一只城投债违约,甚至整体上看城投非标逾期都不多了,一些传闻甚至没有在债市掀起波澜。”前述沪上某私募基金固收总监称。
究其原因,去年永煤违约后,一系列稳定国企债券的措施推出,包括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组建地方信用保障基金等。不过当前卖地收入持续下降叠加城投融资持续收紧,市场也高度关注2022年的城投债风险。Wind数据显示,2022年城投债到期规模为2.7万亿。
孙彬彬称,窗口期内城投债信用状态仍然有稳的基础,还是可以保持合理参与。这个窗口期主要观察两点:一是隐性债务化解进程,二是银保监会15号文执行推进情况。
广发证券(000776,股吧)首席固收分析师刘郁表示,对于2022年的城投债风险,仍需密切关注置换隐性债务地方再融资债的发行总规模,及各区域争取这类债券的积极性。同时,这部分可能也是市场挖掘弱区域投资机会的关键,在尾部风险降低的情况下,核心平台的估值修复机会值得关注。
本期编辑 陈思颖 实习生 张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泓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