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碧桂园北京区域滦平乡村振兴团队在当地开展的手工编织培训活动结束了,43岁的李小安在学习了半个月之后所编织的精美小红牛,获得了大家的赞许。
“我以前也想学门技术出去工作,但是我婆婆瘫痪在炕上,离不开人,两个孩子上学需要人接送。这个学习机会太难得了。”李小安说,以前只听说过碧桂园是盖房子的,现在才知道碧桂园还在组织手工编织培训。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是碧桂园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区域,而这样的编织培训活动仅是碧桂园乡村振兴举措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以来,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碧桂园始终都在前行的路上。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碧桂园一如既往,总结此前扶贫工作经验,创新乡村振兴模式,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订单式培训“授人以渔”
李小安家里有一个生病的婆婆,两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11岁。一家人全靠老公做外挂玻璃装饰赚钱,这两年赶上疫情,活并不多。
“我从来没有接触过手工编织,是碧桂园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我们这些学员年纪比较大,编得慢,老师不厌其烦地教。”李小安说,“白天做不完作业,就晚上回家继续编,第一次编不好,我再编第二次,直到编好为止。”
李小安的作品得到了担任教学工作的周艳秋老师的认可,周老师从事编织教学也有五六年的时间了。据她介绍,线下培训结束后,围绕新的工艺技术和学员们碰到的难点问题后期还会举办线上培训,比如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学员们的技术会随着培训升级一点点提升。
“此期培训有五十多人,学员问的最多问题就是通过培训我们能干啥?怎么干?现在大家担心的这些问题以及如何增加收入,碧桂园都已经解决了,学员没有后顾之忧。”周艳秋老师说。
碧桂园的培训属于订单式培训。据此次活动负责人碧桂园集团北京区域滦平乡村振兴小组许雪松介绍,碧桂园会联系上游商家提供订单,再根据订单所需的产品组织学员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大多人都能达到订单标准。学员前期不用负担材料费,商家验收合格后,碧桂园会直接给学员发放手工费。
许雪松表示,“碧桂园所做的是真正的‘授人以渔’。我们每次的培训内容都是经过提前调研的结果,比如这次的编织培训,就是针对村里留守妇女人群,在不影响照顾孩子、老人的前提下,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手艺好的学员,月收入在三四千元。从去年开始,碧桂园在当地组织的手工编制培训已有十五期,学员人数超500人。”
碧桂园在滦平的渊源要从2018年5月与滦平县政府签订帮扶协议说起。从那时起,碧桂园集团北京区域就专门在当地派驻了一个由3个人组成的精准扶贫小团队。2019年,滦平县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这支团队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持续在滦平县开展了一系列防返贫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公司+农户”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文件发起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动员,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众所周知,经过8年的持续奋斗,我国脱贫攻坚战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如何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是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提升。如何深化脱贫攻坚,找到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在今年两会期间,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的提案是有关“乡村振兴”的内容。在杨国强看来,实现乡村振兴,需推广“公司+农户”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而这之中,民营企业主要扮演“能力”输入的角色,为农民提供品种、技术、培训、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并建立利益捆绑与共享机制,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致富,不会返贫。
为此,碧桂园持续立足贫困地区,为贫困地区导入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优势资源,将乡村自然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农产品资源等优势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推向市场,为当地“造血”。其中,在甘肃东乡,扶持东乡羊、东乡土豆和东乡刺绣三大产业发展,累计帮助销售东乡羊约45000只,链接约6000名贫困户。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乡村振兴更讲究“持续性”,重在提升自身价值的创造力。从目前来看,很多贫困地区多以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为主体,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当地产业落后。碧桂园认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
为此,碧桂园构建多层次、品牌化、体系化人才振兴项目。仅今年上半年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80场次,有6449人参加培训,3423人实现上岗就业。
具体到滦平县,据许雪松介绍,除了手工编织培训外,还有家政、电子商务、农业技术等培训课程,村里需要哪种技术,碧桂园就会开展相关培训,以此让一些家庭贫困及身体有残疾的人增加收入。
除此之外,在崇礼区,碧桂园针对“缺技术”的当地村民,也举办了农业实用种植技术等培训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碧桂园在取得精准扶贫累累硕果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可造血、可持续、可复制的“1+5+N”乡村振兴模式。即坚持1个引领(党建引领),聚焦5大振兴(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实施可持续产生效益的产业模式及公共事业类乡村振兴项目等不同档次的N类项目。
碧桂园集团北京区域滦平乡村振兴团队已驻扎在滦平三年。在许雪松看来,这已不仅是一份工作,而是当作一种社会责任,每做成一件事,心里会特别有成就感,能帮助更多的人,自己很有幸福感。在全国各地,目前很多像许雪松一样的碧桂园人持续驻扎在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践行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使命。
(文章来源:新京报)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