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本周本订阅号推出“餐饮”专题,五篇文章讲解餐饮板块,欢迎持续关注。下周将推出“纺织服装“专题,敬请期待。】
作为典型的万亿赛道,餐饮业的重大变化总能引发市场瞩目。近两年,虽然受疫情拖累,但餐饮业的一项重大变革依旧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这就是预制菜赛道的崛起。
作为餐饮业的“中央厨房”,预制菜的崛起是餐饮业分化细化的必然趋势。随着冷链物流的日益完备,大型连锁餐饮集团纷纷建立起中央厨房,统一制作、冷链配送,确保各门店出餐的标准化和便捷化;与此同时,一大批专注特定半成品菜的加工企业也顺势崛起,愈发受到资本瞩目。尤其是疫情之后,预制菜与C端“懒人经济”融合,更是在电商平台狂刷了一波存在感。
问题来了,风口初起、群雄逐鹿,如何寻找具备“王者之相”的参赛者呢?
B端预制菜,乘风而起
在城镇化、消费升级、外卖崛起等多重因素推动下,近年来,我国餐饮业市场规模稳步提升。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19年,我国餐饮收入从2.33万亿元增至4.67万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0.44%,显著高于GDP增速。当前,国内预制菜赛道既处于快速发展前期,也处于激烈竞争时期。
由于中式菜肴种类繁多,且多数菜品程序复杂、标准化难度高,现阶段适合预制菜操作且具备较高市场接受度的单品有限,主要集中在米面、火锅烧烤、裹粉、水煮、调理等少数领域,这些领域进入门槛低,加上市场中缺乏有统治力的龙头,导致大量新兴创业公司也纷纷加入战局。
所以,在现阶段,持续优化成本+持续拓展销售渠道成为行业竞争的主旋律。在这个阶段胜出的企业,携B端优势切入C端,双轮驱动,就有望持续保持竞争优势。需要注意的是,中餐菜品种类多,且居民口味多样,原料材料和冷链运输也存在最优距离边界,所以预制菜领域不可能一家独大,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企业争夺的还是细分领域的龙头位置。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B端餐饮市场依旧是预制菜企业竞争的主赛道。我国餐饮行业集中度低(2017年餐饮业百强占比仅 7%,连锁餐饮占比只有1%),单店或少量连锁经营的中小餐饮商户主导市场。据中国饭店协会数据,我国餐饮店的平均寿命只有约500天,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中小餐饮机构必然更注重食材的性价比。对预制菜企业而言,只有做到成本最优,且渠道网络充分覆盖,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就预制菜产业链而言,上游是米面、畜禽、水产、豆制品、根果蔬菜等产品,预制菜企业属于价格的接受者;而在下游,面向大型连锁餐饮集团,新兴的预制菜企业处于乙方位置,而中小餐饮机构则只看性价比,对应的是只注重成本、缺少发展潜力的低质低价预制菜厂商。故而,从产业链分工看,预制菜企业缺乏谈判优势,生存空间易受产业链上下游双向压制,若不能在产业链上做深度延伸,便很难发展壮大。
从国际经验来看,亦是如此。美国的预制菜龙头SYSCO通过并购来持续扩充品类,并不断向上游食材领域延伸,同时通过自建物流体系来降低配送成本、确保食品安全,当前,其营销和物流网络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年营收超过600亿美元;日本的预制菜龙头神户物产,则实行产销一体模式,从农产品(000061,股吧)生产/进口到食品加工、流通销售一肩挑,全面降低成本、提升综合竞争力,当前在日本已布局近千家终端销售门店。
就国内预制菜赛道而言,目前多方入局,市场仍处于风口期,企业相对容易找到活下来的细分市场,还没到比拼综合实力的阶段。但投资者寻找的是未来的行业龙头,必须从综合实力的视角来挑选投资标的。站在这个视角,预制菜制作与品牌打造只是入场门票,企业要想提高胜率,供应链能力才是王道。即要么在上游食材环节有难以撼动的成本优势,要么在物流和渠道方面建立起全面领先优势。
按照这个标准,规模较小的新入局者可以被排除在外,跨界入局的传统龙头反而更具想象空间。
代表性企业:国联水产
国联水产成立于2001年,2010年在A股上市,产品线以南美白对虾加工为主,以小龙虾、罗非鱼、海鲈鱼等为辅,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对虾加工销售企业,也是A股最大的水产上市公司。
公司早期业务主要集中于对虾出口,2014年前后,公司提出做全球海产供应平台,引入海外优质水产资源进行内销,开始从“走出去”转向“引进来”。但一直到2017年之前,公司海外市场营收占比基本都在70%以上,且以美国市场为主。2018年之后,受贸易摩擦及之后的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出口业务大幅受阻(如据公司公告,2018年9月美国进口执行10%关税后,公司大部分初级加工产品订单流失;2019年5月执行25%关税后,影响继续放大),2019和2020年均出现大幅亏损,反过来也加速了公司向国内业务转型的速度,2020年,国际业务收入占比已降至45%左右。
当前,公司产品线主要有三大类:全球海产品精选系列,如阿根廷红虾、沙特虾、黑虎虾、北极甜虾、鳕鱼、帝王蟹等;初加工类,如生熟带头、生熟虾仁、鱼片、小龙虾肉;预制菜系列,主要包括水煮、裹粉、米面、调理、火锅烧烤等系列。
2020年,公司预制菜实现收入约7.3亿元,营收占比16.24%。虽然占比不高,但从发展重心看,公司正着力摆脱水产品初加工的定位,向以预制菜品为主的餐饮食材和海洋食品转型。转型成功后,公司毛利率将有望显著上台阶,带动公司投资逻辑发生拐点式改变。
当前,预制菜赛道参与者众、竞争激烈,国联水产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与其长达20年的水产品行业经历密切相关。
一方面,公司预制菜以对虾、小龙虾、罗非鱼等食材为主,食材成本占生产成本的九成以上,作为国内最大的对虾加工销售企业,公司在控制食材成本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对虾等水产品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公司全球采购优势有助于熨平季节波动,确保材料稳定供应,在拓展大型B端餐饮企业时更具竞争力。
现阶段,公司产品以直销为主,主要发力B端餐饮机构,B端营收占比超过60%;在C端,主要通过直营的形式对接大型商超和电商平台。一切都还是刚刚开始的样子,未来如何,尤未可知。
风口初起,赌谁有“王者之相”难度很大。投资者更好的选择,就是在买入价格上寻找足够的安全边际,只要买入价足够便宜,既便看错了,也无大碍。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封面图来自壹图网。
(我们精心筛选了“餐饮”相关股票名单,内附30余个分析指标,可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公众号后台回复“进群”,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入群免费获取名单。)
编辑:孙江永 毛德芬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泓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