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夜,绿城员工们迎来了一次集体的情绪高潮。
如果你关注朋友圈,应该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绿城人都在转发公司的文章。
甚至,这也成了辨识绿城人的标志,涛哥看到,好几个之前在其他房企的朋友也转发了。
这说明,很多地产人最近跳槽到了绿城。
事实上,绿城人的激动是有充分理由的,昨晚发布的克而瑞数据显示:
今年1-11月,绿城中国实现总销售额3190.4亿,同比增长38%。
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销售目标。
说实话,涛哥上次看到如此牛逼的增长数据,还是在上次,这让我不仅怀疑我是不是时光穿越回到了2020年。
在11月克而瑞操盘榜上,绿城中国以3190亿元,雄踞行业第6名,甚至超过了老大哥中海。
这样的表现,如果换成是你,估计也忍不住内心的躁动,要与同事们一起转发一波。
但是,作为第三方观察者,在绿城狂欢的时候,涛哥必须保持冷静。
于是,我去看了绿城中国1-11月全口径销售额,2423.6亿,排名行业13位,这看起来就好接受很多,也给老大哥们留足了面子。
操盘金额和全口径金额差异的那700亿,应该是来自绿城管理的代建业务。
不过,涛哥又在朋友圈看到另一张图,不知道谁做的,统计了50强房企前11月业绩表现。
可以看到,即使以全口径销售额为参照,绿城中国同比增长率也达到45.4%,在50强房企中名列第一。
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1-11月,碧桂园同比增长-5.4%,万科同比-4.7%,绿地同比-3.5%。
在增速榜中,绿城中国不仅是少数高增长的房企,而且与其他同行拉开了巨大的差距,一骑绝尘。
相较于2019年1-11月数据,绿城中国2年实现了业绩翻倍,几乎免疫了调控的影响。
不过,若从11月单月数据看,政策对房地产的冲击还是令人心悸的。
今年11月,碧桂园销售额同比下滑33%,融创同比下滑47%,华润同比下滑30%,绿地同比下滑55%,荣盛同比下滑达到72%。
这样看来,绿城11月同比下滑17%,在房企中还算是很优秀。
什么是寒冬?毫无疑问,现在就是寒冬。
头部房企单月业绩下滑超30%,众多房企下滑超50%,三分之一的房企今年会出现负增长。
一边是少数企业的逆市狂欢,一边是多数企业的垂死自救,这就是当前地产圈的魔幻现实。
从前11月整体数据看,目前50强中保持10%以上增长的企业,仅有十家。
除绿城之外,还有招商、华润、金地、旭辉、滨江、龙光、美的、远洋、华发等房企保持了“体面”的增速。
而其他房企,则基本都处于负增长或勉强持平的状态,大量公司都完不成年初制定的业绩目标。
事实上,今年年中,涛哥就写过一篇文章,探讨绿城的勇猛表现。
上半年其合同销售额同比增长88%,收入同比增长51%,净利润同比增长25%。
而高增长背后,绿城到底有什么法宝?涛哥认为主要有4点:
1、央企大股东的融资优势。
中交成为绿城中国大股东后,使其一跃成为“国企概念股”,获得充分的资本优势,融资成本降至4.6%的行业超低位。
当年绿城是民企时,差点因资金链问题倒下,成功染红之后,资金成为其核心优势,助力绿城近年的大举扩张。
2、强势的国企领导者。
绿城董事会主席张亚东,是一个非常有进取心的国企领导者,曾担任大连市委常委,大连市统战部部长。
主政绿城后,他提出2025年销售目标5000亿的宏伟蓝图,当时很多人都表示怀疑,如今看来绿城的增长远超想象。
3、优质产品的基因和口碑。
这个大家都知道,绿城的产品力不管在业内还是购房者看来,都是领先的,这也助力其在淡市下获得相对较好的销售。
4、企业文化正、团队稳定。
在被央企收购以前,绿城的文化就有点像国企,虽然加班多,但总体氛围比较温和正向,对员工也不错,因此老员工很多,成为其高速发的基本盘。
这两年,随着绿城大发展,招聘量也大幅提升,2020、2021两年的校招规模都超过1000人,社招方面也引入很多职业经理人。
所以,最近有不少人咨询我绿城的offer,涛哥都还是比较推荐的。
现在的地产行业,真的是冰火两重天,有人黯然被裁,有人信心满满。
最关键的问题是,你要找个国企爸爸。
当年万科被宝能插足,傍上深圳地铁后成功获得国企血统;而绿城同样是在危机边缘时,引入央企中交化解危机,如今虎虎生风。
对于今天在水深火热中的房企和地产人来说,“染红”无疑是最好出路。
几个月前,涛哥就跟一个在绿城的朋友说:你们公司明年大概率进TOP10。
如今看来,这个预测可能太保守了。
离2022年还有30天,绿城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员工先爽一步,年终奖估计也有了着落。
而更多的民企地产人,已经不奢望奖金,能不被裁员就好。
努力很重要,但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
关于今天分享的内容,大家有什么评价?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涛哥杂谈,地产人都在看的公众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带你全面认知房地产行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涛哥杂谈。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泓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