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爱奇艺开始进行“大规模裁员”引发关注,期间#员工称爱奇艺裁员20%至40%#等话题一度冲上热搜。对此,爱奇艺则回应称“以官方消息为准”……
那么问题就来了,堂堂视频平台中的“三大”,为何突然陷入了如此境地?
爱奇艺传裁员20%-40%
此前业绩股价双降
有报道指出,此次爱奇艺裁员比例在20%-40%之间,裁员补偿暂按N+1发放,还有消息指出,此次裁员是爱奇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轮裁员,部分部门几乎全员被裁,即使是诸如内容、智能硬件等盈利部门也有指标。
消息持续引发热议,有网友感慨,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有网友则担忧,这是终于“卷不动了吗”;也有网友关心,20%-40%这个比例“太高了”……
此外,也有不少网友好奇:疫情期间看视频那么多充会员的,爱奇艺为什么还会裁员?
就在上个月,爱奇艺创始人、董事兼CEO龚宇或许给出了答案,现在对爱奇艺来说重点是开源节流,砍掉低效率业务、项目,增加和尝试新的货币化机会。
这句话,说在爱奇艺的2021年三季报分析师电话会上。而根据公司披露的三季报,2021年第三季度,爱奇艺总营收达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归母净利润则巨亏1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12亿元亏损继续扩大,增收不增利。
更严峻的问题是,爱奇艺虽一直是国内的“三大”视频平台,但业绩方面似乎一直是亏,从来没有盈利过。回顾2015年至2020年年报,公司的亏损也从25亿元,一路增加到了70亿元。
如果说业绩亏损还能解释成“烧钱”抢市场,那公司一路缩水的股价,似乎更能说明问题。
截至最新一个交易收盘,爱奇艺(NASDAQ:IQ)股价仅5.60美元/股,相比今年3月28.91美元/股的价格暴跌超80%,而将时间线放长,公司股价相比上市当年46.23美元/股的高点,则已缩水近90%。
近年来风波不断
还有“内忧外患”
业绩股价“双输”的背后,则是近年来爱奇艺频频遭遇的各种风波。
像是在今年5月,因“倒奶事件”而引起巨大争议的选秀节目《青春有你》,便出自爱奇艺。根据当时的投票规则,粉丝想多给爱豆投票,就只能多买产品扫码,喝不完就把新鲜牛奶倒掉只取瓶盖……
随后节目不仅受到了各路网友声讨,也引来相关部门监管,对节目播出造成影响,如5月4日被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责令暂停后续节目录制,爱奇艺也不得不公布整改措施,停止录制和直播原定5月8日的成团之夜。
又如看似“赚钱”的超前点播项目,眼前的钱虽然赚了,长远的口碑却也没了,甚至有网友评论表示,看到“超前点播”几个字,连剧都不想看了。
直到今年10月,爱奇艺等三大视频平台在微博发布声明称,将集体取消剧集超前点播服务。在此之前,上海市消保委曾经批评“超前点播”涉嫌捆绑销售,是对消费者选择权的漠视。中消协也曾发表观点认为,超前点播应尊重自愿,并提出了相关平台取消逐集限制、计费规则得遵守公平等要求。
有分析指出,从“倒奶投票”到“超前点播”,都可以看出眼下的部分视频平台并不缺乏“创意”,只是似乎这些创意都没用对地方,近些年各种平台自制剧、自制综艺,要么延续流量套路,靠演员和IP自带粉丝撑起热剧,要么抄袭/翻拍国外,试图“复制”成功套路,国内观众很难看到多少原创的优秀作品。
回顾此前,爱奇艺还一度因其自制剧集被称作“中国的Netflix”,例如去年播出的爱奇艺自制悬疑短剧集“迷雾剧场”就曾大火,系列前两部作品《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各种好评不断,豆瓣分高达8.8和9.1。
然而好景不长,迷雾剧场两部作品之后,不但新出的几部作品没能延续此前热度,就连前两部改编的原著小说作者“紫金陈”,都被隔壁的优酷抢先签走了独家合作。随后平台又推出“恋恋剧场”,主推满足幻想的“甜宠”氛围,然而7部作品放出,仅一部豆瓣评分达到7分以上,其它作品都在4-6分附近徘徊……
包括爱奇艺2021年三季报中,关于在线广告服务收入降低原因,公司给出的原因也是“由于该季度推出的优质内容较少”。
创意缺乏的“内忧”还没解决,短视频冲击的“外患”也仍在持续。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短视频行业时长占比已达19.5%,成为时长仅次于社交通讯的第二大行业;2020年9月,短视频行业用户渗透率为74.5%,已经超过长视频。
同时,按近期部分爱奇艺“裁员员工”的说法,公司重点裁撤的部门就包括短视频业务方面,而在职场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短视频平台员工在爱奇艺裁员的动态消息下各种拉人入伙……如果消息属实,意味着爱奇艺在短视频赛道的竞争,或也将进一步减弱战力。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