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多前,马来西亚航空MH370客机(马航MH370)消失在印度洋的碧波之间。多年的大规模空中和海底搜寻行动也未能找到飞机残骸,失事原因亦无法确认。马航MH370已经成为航空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
尽管官方调查暂无结果,但仍然有一群专家和业余爱好者在持之以恒地寻找飞机的下落。英国航空工程师理查德·戈弗雷正是其中之一。
图片来源:外媒报道截图
11月30日,戈弗雷在一份报告中宣称用一项新的追踪技术发现了马航MH370的坠毁点:澳大利亚珀斯以西1993公里、海平面4000米以下的印度洋南部海底,并希望能在该地点方圆40海里的范围里再进行一次搜索。
他对《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表示,“已经将报告发给澳大利亚交通安全局和海洋无限公司,希望他们能重新查阅2016年荷兰辉固集团执行搜索时的相关声纳扫描记录,做出评估。”
对此,澳大利亚交通安全局发言人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局对马航370的搜救工作已于2017年10月正式结束,是否再次启动搜寻应由飞机注册所在国马来西亚决定。
“精准定位”坠机点?
戈弗雷在报告中指出,马航MH370在失联当天最后一次与卫星连接后约一分钟内坠毁于印度洋南部,具体坐标为南纬33.177度、东经95.300度,地处海底高原布罗肯海岭(Broken Ridge),这里不仅有深谷,还有海底火山。全国297个地级城市100万个楼盘小区,
楼市资讯与楼盘分析智能获取!
追踪技术待评估
工程师出身的戈弗雷曾参与多种民用和军用飞机的航空电子系统设计和运营,他对马航MH370的研究近乎痴迷。究其原因,他告诉记者,这缘于一次幸存经历。
2009年,他原本应踏上从里约热内卢飞往巴黎的法国航空447号航班,但由于商务安排改签,幸运地躲过了这场造成228人死亡的法航447号航班空难。法航空难后,他密切地追踪了从2009年到2011年的调查过程。
马航MH370失联给了他新的关注对象,自飞机消失后的七年多时间里,他每天都会花好几个小时进行研究。九个月前,戈弗雷开始将注意力转向WSPR网络技术。现居德国的他与德国业余无线电俱乐部成员Robert Westphal博士共同创立WSPR数据的分析方法。
WSPR是一项用于业余无线电业务操作的微弱信号无线电通信协议。戈弗雷向每经记者解释道,每隔两分钟,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会向全球发出成百上千次的测试信号,飞机穿越无线电波路径时会对信号形成干扰。这些信号自2008年起就被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戈弗雷正是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历史干扰信息来确定的马航MH370行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000681,股吧)VCG11466632393
下一步,戈弗雷将发布马航MH370飞行期间详细的WSPR网络信息,以及利用WSPR信息侦测和绘制马航MH370飞行路线的技术细节。
不过,不少业余无线电操作员对WSPR能否发挥定位飞机的作用提出了质疑,原因包括长距离下信号过于微弱、环境中的变量因素太多等。
今年五月,和戈弗雷同属民间马航MH370调查者网络的Mike Exner在得知戈弗雷的研究后,曾致信WSPR协议的发明者、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瑟夫·泰勒。泰勒当时明确表示,“我不认为WSPR网络的历史数据能够为追踪飞机提供任何有用信息。”
对此,戈弗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WSPR的信号弱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使用弱信号进行传播,而且WSPR协议已经证明了信号能够穿越环境中的各种变量因素,在地球另一边也可以收到。
记者|李孟林 编辑|兰素英 卢祥勇 王嘉琦
校对|程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泓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