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今日在第17届中国(深圳) 国际期货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详述期货业发展的下一阶段的方向。
方星海表示,期货法有望在2022年三读后正式发布,将不断推动规则优化和制度优化,继续增强合约连续性,优化交割仓库布局,进一步完善仓单交易机制和升贴水机制,促进期货价格更好地反映现货供需状况。在完善期货市场运行机制的同时,要持续提高国内外大宗商品生产、消费与流通等产业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深度。期货行业要把这项任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关键点一:期货业发展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方星海表示,目前我国期货市场资金总量已突破1.2万亿元,比2020年末增长44.5%;1-11月场内期货期权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分别达到69.19亿手和536.4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61%和40.27%。越来越多产业客户和机构投资者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配置资产,投资者机构化趋势明显。截止到10月底,期货市场产业和机构投资者客户权益、成交量、持仓量占比分别为68.0%,38.4%和64.9%,同比分别增长7.4、4.3和9.5个百分点。
从市场广度和多元化程度来看,目前我国场内期货期权品种达94个,生猪期货、花生期货、棕榈油期权、原油期权在今年上市,主要产品的完整性进一步提高。交易所场外市场建设持续推进,仓单交易、商品互换、基差交易等场外业务模式不断丰富,机构间场外衍生品市场持续扩容。1-10月,交易所场外市场成交总规模1522.4亿元,同比增长16.94%。面向低碳经济的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揭牌成立,推出首只产品的各项准备工作顺利推进。
同时,期货市场国际化稳步推进,商品期货期权国际化品种增至9个,新增商品期货、商品期权、股指期权三类品种向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和RQFII)开放;低硫燃料油期货境外提货业务顺利落地,“境内交割+境外提货”初步实现,拓展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跨境经营覆盖面。
关键点二:大宗商品稳产保供市场功能日益显现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保供稳价工作时指出,在加强供需双向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支持用市场化办法引导供应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销配套协作。
方星海表示,期货市场立足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两大功能,以市场化手段助力产业企业应对风险,为稳产、保供、稳价贡献力量。
一是充分发挥期货价格信号作用,明确和稳定市场预期。期货市场形成的未来价格序列,反映了市场主体对未来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的预期。国家相关调控政策出台后,期货市场快速反应,释放出一系列价格信号,使得宏观政策意图得以迅速传导,在关键窗口期,起到良好的明确和稳定预期的作用。比如今年上半年国际铁矿石价格涨幅较大,七月份国家出台了钢铁进出口的相关税收措施,并对钢铁产量实行适当调控。大商所铁矿石期货迅速对新的供求关系做出反应,期货价格快速下行,给钢铁行业和铁矿石现货市场提供了清晰的预期,助力行业企业及时对产供计划和价格做出合理调整。这说明,在供需基本面决定的范围内,期货市场由于信息消化快、期货价格反应灵敏,能够促使现货价格加快调整到位,从而提高市场定价和实体企业运行效率。
二是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功能,有效帮助实体企业利用衍生品工具应对价格波动风险。2021年1月初生猪期货上市以来,截至9月底,全期货行业共开展生猪“保险+期货”项目175个,为3.9万吨生猪提供了保障,对应货值10.2亿元,在保障养殖利润,稳定生猪产能,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生猪期货上市近一年来,当现货价格1月份高企时,期货价格呈现贴水,而当现货价格6、7月份跌入谷底时,期货价格呈现升水,这给生猪行业的生产和消费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价格指引。生猪期货能否助力“烫平”猪周期,值得我们期待。2021年铁矿石期货进一步贴近产业需求,适当下调了标准品铁品位,扩大可交割资源,优化了国内铁矿资源原材料供应结构。通过“期货稳价订单”试点,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发挥合力,依托钢材龙头企业产能优势,由龙头企业向上下游提供货源,由期货风险管理公司通过衍生品转移价格风险,将“企业保供”与“期货稳价”有机结合,起到了用市场化手段稳产保供稳价的效果。
三是服务中小微企业力度不断增强。据期货业协会不完全统计,今年1-10月,针对中小企业采购成本快速上涨、供销不畅、融资困难等痛点,期货公司及风险管理公司与产业客户开展基差贸易,累计贸易额4,700多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累计贸易额1,700多亿元,占比37%;通过仓单业务为企业累计提供资金支持近140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融资额占比50%。期现类业务累计服务客户近12,000家次,其中中小微企业8,300多家次。通过场外衍生品业务,今年以来期货风险管理公司累计服务产业客户2,800多家,其中小微客户2,100多家,占比高达75%。
关键点三:期货法有望三读后正式发布
方星海指出,依法治市是期货市场稳健发展的关键。今年以来,期货行业基本法制定取得突破性进展,《期货和衍生品法》(以下简称《期货法》)通过一读和二读,有望在2022年三读后正式发布。要以《期货法》立法框架和原则为指导,推动完善部门规章、自律规则等制度体系,不断夯实期货市场法治建设基础,提升依法治市能力和水平。要以《期货法》的颁布为契机,加强对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企业的宣介,凝聚各方发展期货市场的共识。
关键点四:加强市场建设
打造多元开放期货衍生品市场体系
方星海表示,一是完善品种规则体系。以产业链需求为导向,优化存量,做好增量,不断拓展已上市品种相关产业链新品种。推进碳排放权、新能源金属等期货品种创新工作。根据产业群体现实诉求,不断推动规则优化和制度优化,继续增强合约连续性,优化交割仓库布局,进一步完善仓单交易机制和升贴水机制,促进期货价格更好地反映现货供需状况。在完善期货市场运行机制的同时,要持续提高国内外大宗商品生产、消费与流通等产业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深度。期货行业要把这项任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二是持续优化做市制度。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做市品种已达70个,占已上市品种数量的74.5%,其中期货做市品种47个,期权做市品种23个。需不断扩大做市品种范围,动态评估做市效果;进一步丰富做市商数量和类型,着力培养做市队伍,提高专业报价机构在价格形成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期货市场定价效率。
三是加快场外衍生品市场建设。稳步扩大仓单交易试点品种、完善期现综合交易平台服务功能,加强与新兴科技、金融、仓储、物流等各方合作,强化产融联合,加快构建大宗商品生态圈,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促进场内场外协同发展,持续扩大期货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覆盖面。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建设的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库是我国首个获得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FSB)认证的报告库,要发挥好它的重要作用,及时防范场外衍生品市场风险。
四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继续扩大特定开放品种范围,深化已开放品种价格影响力,着力推动原油、PTA、铁矿石等重点品种在区域定价影响力上形成突破;拓展多元化开放模式,稳步推进海外交割库布局,逐步实现“交易端引进来,交割端走出去”。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引入更多境外交易者参与国内市场,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期货行业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关键点五:完善期货中介机构体系
方星海指出,期货公司作为连接期货市场和投资者的重要桥梁,期货公司功能定位及作用发挥直接影响到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果。从境外成熟市场经验来看,经纪商和交易商是期货中介服务机构的两大主要功能。要引导期货公司更多发挥交易商功能,促进期货经营机构经纪和其他业务共同发展。
一是支持行业领先公司加快发展。支持期货公司扩宽融资渠道和开展跨境经营,鼓励符合条件的头部期货公司上市融资,努力打造一批资本实力雄厚、具有国际竞争力、以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服务为核心业务的衍生品和大宗商品服务公司。近日中央深改委会议明确提出要确保我国能矿产品安全。行业领先期货公司要努力为实现我国能矿产品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将是我国期货行业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而严肃的任务。鼓励和引导中小期货经营机构差异化竞争和专业化发展。
二是大力支持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发展。近年来,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合规有序发展,公司实力和盈利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21年10月底,共有91家期货公司在协会备案设立94家风险管理公司,行业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1,213.38 亿元和317.87亿元。2021年1-10月累计实现业务收入2187.95亿元,净利润19.09亿元,相比2017年同期,分别增长240.15%和134.68%。下一步要大力支持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发挥服务中小企业的特色和优势,在规范的基础上支持优质公司加快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场内外、期现货联合运作的具有竞争力的公司。
三是稳步扩大交易商群体。从国外成熟市场经验来看,交易商群体包括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大型现货企业等多类机构。在我国,也有不少现货生产商、贸易商基于服务上下游产业链的实际需求,与期货风险管理公司一样,充当交易商的角色,发挥风险承接、转移、对冲功能。下一步,应在《期货法》的指导下,鼓励这类交易商群体规范发展。目前,协会已将具有现货背景的交易商纳入自律管理范畴,相关自律规则的完善也正在紧密推进,希望期货业协会把这项工作开展好。
方星海强调,今年是期货行业文化建设年,目前《期货行业文化建设工作纲要》已经发布。期货经营机构作为期货行业的微观组成细胞,要以构建“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担当”期货行业文化为抓手,主动担当作为, 切实担负起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重任。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