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第17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在深圳举行。境内7大证券期货交易所齐聚一堂,就如何提高中国定价影响力、当下衍生品市场面对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布局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2021年,期货市场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资金总量突破1.2万亿元,场内期货期权品种达94个,国际化品种增至9个。
2022年,绿色低碳衍生品的研发成为各大交易所发力的新方向,包括碳配额、电力、氢能、氨能期货,钴、硅、锂、稀土等新能源金属期货,以及商品指数、航运运力、天气指数等传统产品以外的全新领域,不少新品种有望在明年登陆国内期货市场。
此外,在金融衍生品领域,两大证券交易所均表示,推动产品创新和对外开放,推出一批特色的ETF期权品种、个股期权以及公募REITs产品体系等。
加大开放创新力度、构建产品体系,提升中国定价影响力
期货市场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的重要场所,如何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大宗商品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备受市场关注。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王凤海表示,从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体系的现状来看,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期货市场,科学严谨的现货指数定价,透明且有约束力的场外市场报价,共同提高了大宗商品价格发现的效率,唯有通过多方协力合作,才能更好地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
郑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鲁东升指出,在持续提升中国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方面,应该依托重点期货品种,构建产业链系列化品种体系,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提高期货市场对产业企业的覆盖度以及多种形式推动对外开放。
下一步,郑商所将大力推进PX、瓶片和长丝等聚酯产业链品种研发上市工作,与棉花、棉纱一起,从植物纤维到化学纤维,形成全球最齐全的纺织品种系列,推动纺织原料定价中心建设,助力提升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对于提升中国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大商所也将目光聚焦在重点期货品种的突破以及定价中心的建设。
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席志勇表示,在前期铁矿石、棕榈油等品种对外开放基础上,着力推进大豆和铁矿石定价中心建设,引导和推动全球生产商和贸易商参与期货价格的形成与应用。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霍瑞戎指出,截至目前,中金所已上市3个股指期货品种、3个国债期货品种和1个股指期权品种,总体运行安全平稳,运行质量不断提升,经济功能日益显现。
作为新成立的期货交易所,也是首次参加交易所圆桌论坛的广期所,带来了他们对于提升中国价格国际影响力的思考。
广州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丽红表示,根据证监会批复的广期所两年品种上市计划,我们的产品布局主要涉及4大板块、一共16个品种。其中,碳排放期货等绿色发展类产品是我们的核心战略板块。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碳市场,2021年生态环境部发放的免费碳配额大约为43亿吨。碳期货上市后,中国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大的碳衍生品市场。
“在传统的大宗商品领域,中国通常是最主要的进口国,但是在工业硅、多晶硅、稀土等品种上,我们却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开展这些品种的期货交易,将有利于期货市场提高中国的定价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朱丽红说。
围绕如何提供A股定价的影响力,沪深两大交易所做了深入的思考。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逖认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定价权的问题逐渐成为了衍生品市场的一个重要关注点。从股票期权市场的角度看,提高中国定价影响力,需进一步发挥期权产品的功能和作用。
“其中,股票期权的经济功能已初步发挥。一是保险功能发挥,减少现货抛压。今年以来,上交所的日均受保市值为317.7亿元,较上市初期的14.1亿元增长了21倍。二是促进价格发现,降低市场波动。三是提升现货市场流动性,促进标的市场发展。”刘逖说。
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唐瑞表示,用深化改革的思维和开放合作的方法论,持续提升A股定价影响力:
一是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截至今年10月底,境外投资者持股占深市流通市值的5%,今年以来成交占比为8%。
二是推动深港资本市场协同发展,完善跨境投融资产品种类。在香港推出恒生科技指数期货和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后,深交所推出了5只挂钩相应指数的ETF产品
此外,中证商品指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利军表示,应着眼于高质量构建有公信力和竞争力的商品指数体系,丰富期货及衍生品产品体系,助力增强中国大宗商品定价能力,提升价格影响力。
据陈利军透露,目前,中证商品指数有限公司自主编制的、与各交易所合作编制的、机构定制等首批9个跨市场指数已在内部测试中,接下来将会通过公司网站和国内外专业信息渠道陆续向市场公开发布,经优化后的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商品指数也将很快与市场再度见面。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则表示,影响中国在全球定价权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人民币作为全球货币所扮演的角色。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的长期战略。这一战略,不仅有助于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环境,而且还将增强中国在全球的定价权。
绿色低碳成为研发新方向,部分品种有望明年上市
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通过上市更多衍生品,可以在更多产业领域通过衍生工具管理价格风险,2020年,各大交易所将继续推动新品种的研发和上市,包括期货、期权、商品指数等多个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低碳衍生品的研发成为各大交易所发力的新方向,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板块,不少新品种有望在明年登陆国内衍生品市场。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王凤海表示,上期所将推动航运指数、液化天然气、石脑油等更多对外开放品种上市,研究探索黄金期货国际化;同时,持续推进期货市场引入QFII和RQFII,探索国际化品种境外设立交割库。
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上期所将积极研究钴、氢能、氨能和电力等期货品种,服务风能、太阳能、氢能等能源行业的发展;同时,探索研究纳入“双碳”和ESG元素,推出绿色标准和服务。
郑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鲁东升指出,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衍生品研发和布局。持续优化完善“双碳”政策相关品种的合约规则,完善交割品级、包装仓储等环节的节能环保要求,推进航运运力、天气指数等期货衍生品研发,构建多元化、系列化的绿色衍生品体系。
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席志勇指出,在开放中加快推进大豆和铁矿石定价中心建设。对于全球性大宗商品,把大品种做成大产品,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对于区域性特色中小宗品种,通过期现结合发挥期货基础功能,助力打通区域经济循环。
广州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丽红表示,在广期所筹备的十几个月的时间里,从产品的布局来看,不管是碳配额期货、电力以及硅、锂、稀土等新能源金属,还是商品指数,我们都进入到了传统产品之外的全新领域。面对诸多品种创新,面对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投资群体,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深刻认识、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商品指数类的期货是广期所的另一个重要的品种板块,它将填补中国期货市场另一个空白。我们正在加紧研发商品综合指数期货品种。”朱丽红说。
金融衍生品仍处于发展初期,推动更多产品创新和对外开放
在金融衍生品领域,我们仍处于发展初期,相对于境外发达的衍生品市场,还有诸多不足之处。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霍瑞戎指出,一是产品数量和提供的服务还难以满足现货市场风险管理需求。二是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三是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明显落后于现货市场开放步伐。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逖认为,缩短差距、提升我国衍生品市场竞争力影响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持续扩大标的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深化期权试点工作,丰富完善股票期权产品体系,推出覆盖宽基ETF、跨境ETF、行业和主题ETF、黄金ETF等各类ETF期权产品,研究推出以境外股票或指数为标的的期权产品,研究推出个股期权,提供更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
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唐瑞表示,打造多元包容的债券市场体系、具有深市特色的公募REITs产品体系,打造以权益类资产为核心、特色鲜明的ETF市场以及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指数体系等。
推进期货立法进程,发展专业交易商群体
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洪磊表示:
一是要继续建议、推进期货与衍生品法的立法进程。期货与衍生品法的出台有利于补齐期货市场基础制度的短板,破除期货市场发展的瓶颈和障碍。我们要抓住这个重要契机,不断推动期货市场建设,促进市场长远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要大力发展期货专业交易商群体,交易商的参与有助于提高期货品种活跃性、价格稳定性和合约连贯性。为产业链上、下游定价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定价模式,同时还能够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加科学的套期保值方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同时,相对于个人投资者,专业交易商掌握更多的期现货数据,具有各类专业的定价模型,市场报价也更趋于平稳合理。加大专业交易商在期现货市场的参与度,有利于防止市场的剧烈波动,对期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要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弘扬信义义务理念,引导期货经营机构以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为核心,以客户最佳利益为原则展业。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