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实习记者 蔡智超 每经编辑 陈旭
12月3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华波介绍,本次调整,共计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11种药品被调出目录。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注意到,本次调整,共计对117个药品进行了谈判,谈判成功94个,总体成功率80.34%。其中,目录外85个独家药品谈成67个,成功率78.82%,平均降价61.71%。新纳入药品精准补齐肿瘤、慢性病、抗感染、罕见病、妇女儿童等用药需求,共涉及21个临床组别。
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2860种,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执行。据国家医保局介绍,本次调整之后,从患者负担情况看,与原市场价格相比,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本次谈判预计2022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超过300亿元。
让患者尽快用上国产药品
新入名单的“好药”如何让患者使用上,国家医保局下一步对此有怎样的部署与规划?
对此,黄华波表示,总体上来看,医保局是从“三个加快”“两个加强”的角度来做好新版药品落地的工作,让患者尽快用上国产药品。
第一个加快是加快挂网。切实落实谈判药品直接挂网这方面的措施,确保谈判药品如期按协议调整相关的支付标准。
第二个加快是加快进院。指导定点医疗机构加快联动,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及时将新增药品尤其是国产药品纳入配备名单,提升医疗机构药品保障的水平。
第三个加快是加快进店。进店是指落实好双通道管理机制,通过定点零售药店这个新渠道,提高谈判药品的可及性。
在“两个加强”方面,第一个加强是加强监测。加强准入后的管理,加强对目录内的药品,特别是国产药品使用支付情况的监测,努力解决在落地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第二个加强是加强服务。国家医保局会继续组织企业按期报送药品配备机构的名单,包括哪些地区、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配备,国家医保局在官网和App定期公布查询的渠道,方便群众查询和购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5月1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曾召开发布会,发布了《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会上提出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谈判药品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的机制。
7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
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中,7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目录,包括治疗法布雷病的阿加糖酶α注射用浓溶液、治疗蛋白淀粉样心肌病的氯苯唑酸软胶囊等。在医保基金承受范围内最大程度惠及罕见病患者,也再次体现基本医保的公平性与普惠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关于本次医保药品目录谈判,一场“灵魂砍价”连上了三个微博热搜。
在国内获批上市之初,备受关注的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诺西那生钠每单位定价为69.97万元,后来降至55万元。经过这次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后,这款药品不仅降价,更能够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将极大减轻患者家庭的就医负担。
据悉,本次双方谈判进行了一个半小时,企业谈判代表进行了8次商议。其间,企业谈判代表表示“快掉眼泪了”,而医保方谈判代表说,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目录调整后,有11种药品被调出目录,是否会对相关的疾病治疗产生影响?
对此,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隆学文表示,这11种药品均为临床价值不高且可替代,或者是近几年在国家招采平台采购量较小的品种。这些药品的调出是经过专家严格论证,并按程序来进行确定的。
“专家们在评审过程中,将药品的可替代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也就是说被调出的药品在我们现有的目录内均有疗效相当或者更好的药物可供替代,同时这些药品的调出也为更多的新药纳入到医保目录腾出了空间。这11种药品的调出不会对相关疾病的治疗造成影响。”隆学文说。
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他看来,这些药品被调出医保目录的原因可能还与毒副作用的反应等相关,如果毒副作用反应发生比较多自然会被调出。此外,可能有一些辅助类的药物之前也在医保目录中,考虑到并不是主治药物,因此在医保目录内存在的意义相对较弱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新目录中药饮片类目药品仍为892种,史立臣认为,这与国家这几年大力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