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与科技加速融合过程中,数据被视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各方对数据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金融科技应用的先行者,交通银行也在积极行动。
12月4日上午,在由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下称“联盟”)主办的“第三届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暨首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大会”开幕式上,联盟联席理事长单位交通银行牵头成立了联盟第一个专业委员会“数据产业化专委会”,并发布了《隐私计算金融应用蓝皮书》(下称《蓝皮书》)。
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刘兴亚,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葛平,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刘信义,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斌,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涂晓军为数据产业化专委会成立揭牌。
推动数据产业合规安全发展,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数据运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坚持“科技向善、数据平权”的价值理念,真正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已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数据产业化专委会的成立恰逢其时。
作为唯一总部在沪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同时作为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的联席理事长单位,交通银行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战略决策部署,制定了全面积极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坚持数据驱动发展。
数据产业化专委会旨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适合不同规模、不同业务类型的创新应用方案,为金融数字化提供技术、应用、标准、法律法规等各方面支撑,全面提升金融行业数据要素应用水平,保障数据产业化安全、健康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专委会的成立,将有力促进金融行业数据要素应用,促进跨行业数据融合创新,对于加强敏感数据的隐私保护、推动数据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成为联盟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坚持数据驱动,践行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战略
实际上,在牵头成立数据产业化专委会之前,交通银行在数据运用方面就已经做出诸多探索,为同业发展提供了参考样本。一方面,面向内部经营,交行坚持数据驱动发展,推进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推进业务数据化,通过全量采集、智能处理、规范定义,将业务数据转化成可以被记录、存储、追踪和使用的数据资产;统一数据标准与数据模型,促进“书同文、行同伦、车同轨”,做强企业级数据治理;推动数据业务化,用数字化思维创新产品设计、重构业务流程,构建覆盖前中后台的数据驱动业务发展模式等。
另一方面,面向外部合作,交行积极参与并服务国家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银行业数据与外部公共数据、行业数据的交换机制、融合机制、信息安全保护机制。运用隐私计算技术,促使数据可交换、可流通,逐步建立“数据不出行、信息可共享”场景生态,真正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作用。
目前,交行正积极推动和长三角区域大数据局合作专项工作,有近40家省直分行及辖行与当地大数据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3家政务数据机构已经开展了隐私计算的合作试点;此外,融入上海“两张网”建设,打造惠民、利民、便民的“交银e办事”拳头产品,推动数字化转型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率先取得突破。
开展关键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发布《隐私计算金融应用蓝皮书》
除了成立数据产业化专委会,在开幕式上,交通银行还发布了《隐私计算金融应用蓝皮书》。《蓝皮书》由交通银行牵头,联合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复旦大学、中国银联、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富数科技有限公司、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等多家机构共同编写,将为金融机构隐私计算应用提供指引及参考。交通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兼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李肇宁介绍了蓝皮书的具体内容。
《蓝皮书》共分六章,分别从时代背景、产业图谱、应用场景、典型案例等方面评估隐私计算在国内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梳理技术发展历史,深入分析基础原理,前瞻性展望隐私计算在金融领域的未来应用。
基于产业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蓝皮书》分别从制度、标准、监管、行业、技术、应用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逐步完善隐私计算技术规范体系,形成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强化产学研联动,实现技术突破、互联互通以及综合化的数据价值融合解决方案;扩大应用范围,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推进隐私计算的发展。
(曹言言 HA00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