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马天禄:绿色金融服务助推重庆高质量发展

财经
2021
12/06
18:38
亚设网
分享

C

nfinance

编者按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作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力抓手,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助力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也将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工作,扎实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经过多年探索,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并积极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工作。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引导绿色投资、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优化能源结构、支持污染防治、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助力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本刊特别策划专栏,约请相关业内人士分享金融助力绿色发展的实践、成效和经验,就金融如何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进行探讨。

《中国金融》|马天禄:绿色金融服务助推重庆高质量发展

作者|马天禄「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主任」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23期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绿色金融成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以下简称“重庆营管部”)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的契机,以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抓手,围绕人民银行总行提出的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统筹推进重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化“五个抓手”,构建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2016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视察重庆,要求“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总书记的嘱托为重庆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探索绿色金融支持重庆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人民银行总行指导下,重庆营管部牵头全市绿色金融改革,聚焦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助推全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统筹部署,增强改革创新合力

绿色金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协调联动,方能建立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对此,重庆营管部从市、区两级政府和金融机构三个层面出发,统筹谋划全市绿色金融发展蓝图。

一是市级部门联动。先后联合市级部门印发《重庆市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17—2020年)》《重庆市绿色建筑产业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工作试点方案》等,并连续四年将绿色金融列为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要改革事项的关键任务。二是区县政府强力推进。在全市确定五个核心区和八个重点区作为改革创新先行区,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林等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一区一策”多点推进。三是金融机构广泛参与。成立自律性组织——重庆市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重庆绿金委”),印发重庆绿金委工作机制、自律机制工作指引,设常驻秘书处和10个专项工作组,提升金融机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科技赋能,推进数字化建设

信息不对称将严重制约绿色金融市场化配置效率,而金融科技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缓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同时也可为合理的监管引导提供有效支撑。因此,重庆营管部自建“业务+技术”团队,打造了安全可控、持续迭代、开放共享的“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以下简称“长江绿融通”系统)。目前,系统覆盖重庆全辖,已成为重庆绿色金融改革的重要基础设施,实现了多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实现绿色金融颗粒化数据月度统计监测。二是实现绿色低碳项目线上对接。政府部门向系统推荐项目,形成“推荐项目库”,经人工智能识别后形成“绿色项目库”,金融机构在此基础上实现精准对接。三是实现环境效益测算。系统嵌入环境效益测算模型引擎服务,量化项目贷款节约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量等指标,实现环境效益可测算。目前,正根据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启动碳智能核算平台开发。四是实现绿色金融智能评价。根据人民银行总行最新的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要求,系统分别针对各区县、金融机构一键生成绩效评价表。五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系统对接市级部门、区县政府信息平台,实现案例、政策、环保等绿色信息共享。

强化监管,落实信息披露要求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引入市场约束机制,准确、及时并充分获取和处理各种信息,是对绿色金融实施有效监管的基本前提。因此,重庆营管部狠抓环境信息披露,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机制。

一是推动银行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全覆盖。2021年3月,组织辖区金融机构签署《重庆地区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倡议》,并按《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试行)》,针对法人与非法人,制定分层次、分类别的披露模板,要求金融机构在每年5月末前披露上年度环境信息。截至2021年5月末,全辖71家金融机构(含70家银行和1家财务公司)率先通过互联网或“长江绿融通”系统披露气候与环境信息,重庆成为全国首个按统一标准披露法人与非法人环境信息的省市。二是启动碳账户建设。按照“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可披露、可报告”原则,联合相关机构制订碳账户建设试点方案,启动碳账户监测机制建设,为项目和企业碳信息披露奠定基础。三是强化风险防控。联合相关市级部门建立企业“洗绿”“漂绿”等风险行为的联防联控机制。

加强激励,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健全的激励约束政策是推动绿色金融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对此,重庆营管部联合市、区两级政府加强激励约束,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绿色资产配置。

一是加大金融机构考核评价力度。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实施细则,按季度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二是创新金融政策激励。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推动作用,推出“绿易贷”再贷款和“绿票通”再贴现专项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三是强化财政扶持力度。加强与市财政部门沟通、协商,争取绿色金融专项奖补支持;推动江津区、璧山区、万州区等部分区县出台绿色贷款贴息、绿色债券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

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绿色金融合作

重庆营管部在改革中注重发挥比较优势,既吸收六省(区)九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又加强与国内外绿色金融研究机构或组织合作。

一是加强与智库的研究合作。联合马骏博士团队完成全国首个金融支持碳中和课题——《重庆碳中和与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为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二是推动法人机构采纳国际绿色金融相关原则。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重庆银行相继采纳赤道原则,重庆三峡银行签署负责任银行原则,主动强化绿色低碳经营理念。三是建立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将绿色金融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毗邻地区探索建设绿色低碳示范村。

实现“三个加快”,绿色金融成效逐步凸显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重庆绿色金融发展已经走出了一条契合绿色发展、体现重庆特点、彰显产业特性的新路子,绿色金融正加快形成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态势。

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加快完善

一是组织体系日趋健全。推动5家银行机构设立11个绿色金融专营部门,3家银行设立4家绿色专营支行。重庆成为全国唯一拥有2家“赤道银行”的省市,其中,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是中西部首家“赤道银行”。二是产品体系加快建设。联合市级部门推出西部首个“分级绿建贷”“排污权抵押贷”等创新产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回收基金补贴贷”“清洁交通碳中和债”等产品。截至2021年8月末,全市42家金融机构推出180余款绿色金融产品。三是环境权益市场日益壮大。2014年,重庆成为全国首批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之一,碳市场交易扩容,履约机制持续完善。2021年1~8月,全市碳排放权成交超1亿元,同比增长超15倍。

绿色融资加快增长

一是绿色贷款持续较快增长。截至2021年8月末,全市纳入人民银行口径统计的绿色贷款余额达3400余亿元,较年初增长超21%,较同期全市本外币贷款增速高11.6个百分点;绿色贷款余额占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的7.5%,占比较2019年初提高2个百分点。二是绿色债券发行加速增长。重庆营管部加强辅导推介,积极推进绿色债券发行。全国首单清洁交通类碳中和债、西部首单“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及首单专项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金融债相继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截至2021年8月末,重庆各类绿色债券余额达380.12亿元,同比增长69.5%,较同期全市债券余额增速高57.3个百分点,较全国绿色债券余额增速高35.4个百分点。三是绿色股权融资表现突出。截至2021年8月末,全市共计有15家新三板挂牌环保企业和10家A股环保类上市公司,其中,A股环保类上市公司占全辖上市公司总数的17.24%,2020年以来累计融资超160亿元。

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加快健全

一是绿色项目库基本成熟。依托“长江绿融通”系统搭建了智能化绿色项目(企业)库和碳减排项目库,便利银企融资对接。2021年1~8月,全辖各区县先后召开18次“绿色项目(企业)融资对接会”,市、区两级绿色项目融资对接超250亿元,惠及绿色项目(企业)近200个(家)。二是绿色金融高标准试点日益成熟。成功推动出台与绿色金融相关的2项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和2项企业标准。其中,绿色项目(企业)评价标准是全国首个以碳排放绩效为核心指标的绿色项目认定标准。三是信息共享机制取得突破。截至2020年8月末,“长江绿融通”系统采集市、区两级的各类环境信息近1万条;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累计采集企业环保信息5万余条,其中环保违法信息占比近20%。

落实“五大任务”,绿色金融发展将再上新台阶

重庆营管部将继续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紧密围绕人民银行总行工作会议要求,对标对表,迎难而上,统筹做好以下工作。

完善绿色金融改革工作措施。待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批复后,及时召开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启动大会,成立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方案,建立“责任制+清单制+路线图+政策评估”机制,研究出台全市绿色金融改革考核评价管理办法,督查督办,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开展碳减排支持工具申报工作。联合市级部门根据人民银行总行标准,积极遴选碳减排支持工具对接项目,争取更多项目成功对接全国首批碳减排支持工具;选择部分区县、企业开展碳账户监测试点,加大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领域项目储备和推送力度,并根据《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进一步优化“长江绿融通”系统的环境效益测算功能,建立政策工具支持碳减排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测台账。

优化碳排放信息披露。按照人民银行总行要求,分机构类型和规模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模板,拓展披露主体至更多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定期披露气候与环境信息。同时,持续完善重庆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实施细则,分法人和非法人探索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评价。

强化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深入分析全市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全面评估能源、交通、建筑、制造等主要减碳行业面临的绿色低碳转型风险。探索开发压力测试模型,制订敏感性压力测试和宏观情景压力测试方案,分机构类型和规模大小稳步推进风险压力测试。引导金融机构有序退出“两高一剩”领域,避免运动式“减碳”。

加强碳排放市场调查研究。联合市级部门摸排重点减排行业分布和碳减排效益。根据《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针对重点减排行业开展碳核算,适时掌握主要碳排放企业的排碳、融资情况。同时,及时调研本地碳汇项目和市场,研究金融更好地服务碳汇市场的经验做法。■

(责任编辑  张黎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