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届京港洽谈会刚刚落幕,京港合作的“想象空间”又一次被拓宽了。12月7日,由北京市商务局、香港贸易发展局共同主办的“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京港合作迈出新步伐”专题活动成功举办。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两区”建设是北京“五子”工作任务中的重要两“子”,是北京扩大开放、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金字招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在品牌拓展、首店引进、商业地产发展等方面为京港合作提供了平台和场景,“两区”建设、促进总部经济发展也为京港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京港合作:香港是北京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地
香港是公认的全球消费中心,具有诸多知名消费品牌、成熟的商业经营模式和发达的商业地产。立足良好的合作基础,2022年京港两地将聚焦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两区”建设、“一带一路”等重点内容,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
在主题活动现场,北京市“两区”办专职副主任刘梅英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华北、东北首席代表陈嘉贤签署了2022年度京港合作备忘录。
这涵盖了一系列务实的举措和合作项目:共推北京“两区”建设,举办走进北京自贸区组团系列活动;共同举办京港消费品牌、时尚品牌活动及京港品牌建设座谈会等;推动北京企业,特别是北京老字号企业借助香港贸发局展览平台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等。
此外,两地的经贸交流活动也将加快布局,包括组织北京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和“亚洲金融论坛”,推动香港与北京企业及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共拓“一带一路”商机;共同举办京港携手“走出去”投资促进交流会活动,助力北京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回顾过往,香港地区是北京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地,也是北京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是北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北京对港出口贸易额常年占北京出口额的10%以上。疫情条件下,京港两地经贸合作数据仍然逆势增长,呈现良好发展趋势,充分展现了两地合作的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北京市企业对香港累计直接投资金额393.27亿美元,占全市46.2%。2021年1-10月,北京市企业对香港新增直接投资26.76亿美元,占全市48.44%,同比增长1.13倍。
同期,香港在京实际投资1153亿美元,占全市58.1%,位列第一。2021年1-10月,香港在京实际投资115.2亿美元,同比增长24.2%,占全市79.3%,位列第一。
“京港合作一脉同源,疫情只是一段插曲,发展才是永恒的主题。”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志杰表示,下一步,京港两地将站在新起点,进一步提升优势互补、包容互信、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水平,积极推动京港合作迈向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的新阶段。
总部企业:今年已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5家
如今,北京正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而发展“总部经济”正是北京呈现出的新亮点。
“北京是最早提出总部经济的地区。我们历经五年修订了关于总部企业的政策,更好地服务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今年2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促进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规定》,通过总部政策精准支持、优化对总部企业的服务,以总部企业为引领,促进消费品牌加快发展。
具体来看,总部企业分为经济贡献重点总部企业和城市战略性总部企业,其中城市战略性总部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总部、行业示范企业总部。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例,认定条件为境外母公司总资产2亿美元以上、在京累计实缴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以上的授权承担总部职能的外商投资企业。
而在得到认定后,总部企业将获得一系列奖励措施。包括市区两级共同承担的资金奖励,可奖励给企业,也可奖励给企业高管、核心人才;货物通关便利化,出口退税、外汇结算“绿色通道”服务等便利化措施;给予知识产权、利用高精尖产业政策等优先支持。
记者了解到,2021年,北京市已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5家,认定数量创历年新高,全市累计认定数量达到201家。
时尚品牌历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也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内容。目前,北京已认定了一批包括香港企业在内的时尚消费品牌总部企业。12月7日的专题活动中,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志杰向5家境外时尚消费品牌总部企业代表:迪卡侬(北京)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飒拉商业(北京)有限公司、阿里健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屈臣氏个人用品连锁商店有限公司、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颁发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牌匾。
爱特思集团(飒拉商业母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思伊文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我们怀着谦卑的感激之情获得这一认证。这进一步激励了集团在中国的8000多名专业人士,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满足我们珍视的客户对高质量时尚的需求,并完全致力于继续为中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某金融机构宏观研究员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推动总部企业在北京落户展业,对北京区域核心城市功能的发挥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预见,随着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北京未来产业经济发展前景乐观。
商圈升级:零售规模超2000亿
除了发挥总部企业的引领作用,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北京也已落地了一批重点项目,对于香港企业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传统商圈改造升级是一大重点任务。自2019年北京市启动商圈改造提升工作以来,北京市重点推动了王府井、前门大栅栏等22个传统商圈的改造提升。近年来,北京市形成三里屯、五棵松华熙live、祥云小镇等30个新兴商圈。目前,全市存量商圈为52个。
据统计数据,1-10月,52个商圈零售额规模达到2281亿元,同比增长37%,占北京全市社零总额的比重达到19%,贡献率达到44%,拉动社零总额增长5.8个百分点。
在12月7日召开的专题活动上,北京也重点推介了两个独具文化底蕴的核心区商圈项目:“商业+旅游+文化+科技”的王府井商圈、“老字号+国潮”为特色的前门大栅栏商圈;两个潮流时尚类消费项目,即SKP南区项目、三里屯太古里西区项目;城市更新和工业遗存改造的首钢六工汇项目;新消费品牌孵化的首创·郎园Station项目;两个标志性消费新增长点环球影城项目、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国际消费枢纽项目。
在鼓励企业参与北京消费季方面,北京也推出了一批奖励政策,具体来看,每个季度奖励20家左右积极参与北京消费季活动并成效显著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最高给予80万元支持;每季度奖励400家左右积极参与北京消费季活动并成效显著的限额以上线下零售企业和餐饮企业,最高给予100万元支持。
为支持新消费品牌孵化政策,对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改造项目最高支持200万元;新消费品牌企业发展项目,最高支持100 万元;新消费品牌孵化机构打造服务平台项目,最高支持50万元。
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政府事务部资深经理李一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泡泡玛特北京公司正按照北京商务局的指引和要求,申请参与今年四季度消费季活动的补贴政策。“目前,我们正和北京市商务局进行对接沟通,期望在符合北京营商政策的背景下,打造泡泡玛特的北京文化创意基地。”李一峰说。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