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合肥,记者 刘梦然)讯,在现有电池片效率转换效率接近瓶颈之后,“大尺寸”作为提升电池片的发电功率的重要手段,同样得到重视。目前,以182和210为代表的大尺寸硅片正在迅速提升渗透率。
大尺寸高功率组件已经成为平价时代下的主流选择,关于两者的竞争,也格外激烈。近期中环股份(002129,股吧)(002129.SZ)推出182尺寸硅片报价,让尺寸之争重回视野。中环股份证券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推出不同尺寸硅片,目的都是满足下游客户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作为高景气赛道,近年来投资火热,硅片作为产业链中议价权较高的环节,热度更甚,围绕182尺寸和210尺寸的争论还在持续。业内分析认为,对于当下的光伏电站而言,从系统端版型、配套生产段的优化配置再到最后的电池效率提升角度来看,追求硅片“越大越好”并不实际,而光伏行业的升级也不应该体现在硅片尺寸上。
中环首发218硅片报价
在本月的最新报价中,中环股份新增182尺寸的报价,其中厚度150μm为5.97元(单片,下同),160μm报价6.09元,165μm报价6.15元,170μm报价6.21元。对于新增报价情况,公司表示,“由公司原泛8英寸产线改造生产,提升产品维度,基于制造优势满足差异化客户更具优势价格产品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中环此次还新增218.2mm硅片价格,170μm单片报价9.22元。中环股份证券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218产品可以在210基础上做,不需要新增或者调试。两者都是12寸产品,目的是满足不同的下游客户需要。
据了解,此次新报价单中出现的“218.2mm(10.85w)”新尺寸大硅片是基于210的平台技术,同时利用中环工业4.0柔性制造模式满足客户定制化要求,进一步提高先进产能的领先性,使得210平台通量价值更大,非硅成本继续下降,进一步降低下游客户的成本。
事实上,在电池效率接近转换极限的背景下,通过增加硅片尺寸,使组件接触太阳面积更大,以此实现对发电量的提升,这是硅片“越做越大”的逻辑。不过,对于是否“越大越好”,业内目前多数持反对观点,如果配套标准规范不统一,反而会造成系统成本的浪费。
因此,此次中环股份218mm硅片报价发布后,市场关注点也在于其与现有尺寸硅片是否配套。据中信建投研报分析,中环本次报价新增218.2mm报价,大尺寸化更进一步。据了解,相比于182,5串218与6串182宽度一致,能够很好地解决玻璃、支架等不兼容的问题,并且同样面积下218组件功率也会更高。
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称,218.2尺寸硅片在理论上与182尺寸硅片的供应链可以互通,不过是否能被市场接受,还需要观察电池和组件产品的应用情况。
组件标准之争重启
光伏硅片尺寸之争并不是新鲜事。早在去年6月,以隆基、晶科、晶澳等为首的七家光伏企业发布182mm×182mm的硅片标准,成立“M10联盟”。5个月后,天合、日升、中环等联合发布210mm硅片及组件尺寸标准化的联合倡议,成立600W+联盟不断壮大。
在今年招标的大型地面电站项目中,182及210等大尺寸产品占比已经超过80%,对158mm和166mm尺寸硅片加速替代。
不过,这也侧面说明,大尺寸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一方面,隆基、晶科、晶澳在组件出货量上仍占优势,M10市场渗透率可能更高;不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成员已达89家,几乎涵盖到光伏各产业链环节的龙头企业以及下游电站、EPC等央企,G12硅片也在快速形成产业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对于两个尺寸产品的优劣争论一度呈现白热化,不过在企业之间,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即使在发起者集中的组件环节,也不乏晶澳科技、阿特斯等“两面押宝”的组件商,既是182尺寸推广者,同时也是600W+联盟企业。
不过,作为“唯二”的两家硅片巨头,隆基股份(601012,股吧)和中环股份此前呈现泾渭分明的格局。前者作为最大的组件出货商,上半年单晶硅片出货量也达到 38.36GW,182尺寸硅片占比提升,而中环股份则在 G12 硅片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90%。
一位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硅片尺寸之争从来就不是光伏行业的技术之争,本质是基于市场化导向。上游从自身效益考虑,推出不同规格产品;下游从市场考虑,对上游提出的方案选择“站队”。而组件企业人士此前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成立联盟的目的在于推动高功率组件走向市场,研发量产高效产品,为终端客户降低光伏发现建设成本,为客户带来收益。
(张泓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