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长沙,拒绝躺平

财经
2021
12/08
08:40
亚设网
分享

“顶流”长沙,拒绝躺平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592213

长沙是一座头顶“光环”的城市。

从茶颜悦色、文和友到墨茉点心局等美食IP,从岳麓山、橘子洲到解放西等网红地标,从湖南卫视到“脚都”等娱乐名片……众多代表性符号,吸引着无数游客蜂拥而至,在逛吃逛吃中寻找一份短暂的“小确幸”。

毫无疑问,长沙已成为网红城市中的“顶流”。但往前追溯,曾经的长沙,也是一座毫不显山露水的“小透明”——既不沿江也不靠海,没有政策利好扶持,缺乏发达的工业支柱,GDP常年在三、四十位之间徘徊。

今时不同往日。2020年,长沙GDP突破1.2万亿元,排名全国城市第15位、省会城市第6位;常住人口突破千万,正式跻身全国21个超大、特大城市之列。长沙的逆袭,仅用“网红”一词不足以概括;长沙的格局,也绝不仅仅止于“网红”。

就在近日,湖南首度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这背后的潜台词是:长沙还不够强。这座拒绝躺平的城市,还有更大的使命和更高的目标。

01

湖南为什么需要一个“强省会”?

“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各个省份都在力争上游高歌猛进,而‘强省会’战略已被证明是一个对各省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作用非常有效的战略。”近日,经济学家王林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指出。

从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全国GDP十强省会城市分别为: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长沙、郑州、济南、合肥、西安。这些城市所在省份,除陕西外,其余均位列全国十强经济大省。

“顶流”长沙,拒绝躺平

可见,强省与强省会互为支撑,已是大势所趋。而对于眼下的湖南来说,“强省会”更是发展所需。

今年前三季度,湖南GDP总量33222.57亿元,与湖北的差距较上半年进一步扩大。同时,曾长期跑赢全国经济增速的湖南,前三季度以8.9%的增速低于全国平均线,与云南并列全国第15位,在中部居倒数第2位,仅高于河南。

“顶流”长沙,拒绝躺平

省会长沙的表现同样不尽人意。

从经济总量看,今年前三季度,2020年经济总量处于1.2万亿档位的5座城市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宁波、青岛和无锡前三季度GDP均已突破万亿,长沙和郑州则遗憾掉队。

“顶流”长沙,拒绝躺平

从增速看,长沙前三季度GDP增速为8.5%,在23个万亿城市中居倒数第5位。同时,长沙工业、投资等增速也呈低迷态势——1-10月,长沙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3.8%。

“顶流”长沙,拒绝躺平

从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来看,尽管2020年长沙GDP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6位,但其经济首位度仅排在第11位,并且已连续两年出现下滑——从2018年30.21%降至2020年29.06%。

此前,当地统计局曾分析指出:“对标国家中心城市,长沙经济首位度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第三产业、进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是长沙首位度的短板所在。

“顶流”长沙,拒绝躺平

不仅如此,作为衡量“强省会”的重要指标,长沙人口首位度短板依然明显。“七普”数据显示,长沙2020年末常住人口1004.79万人,占湖南省常住人口比重为15.12%。

这一比例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仅排名第20位、中部第4位,与长沙经济首位度排名(全国省会第11位、中部第2位)明显不相称。

02

近年来,长沙也在努力补上短板。

以人口为例。过去十年,长沙常住人口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04.79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300.69万人,增长42.71%。也是在这十年里,长沙常住人口超过衡阳、邵阳,排名升至湖南省第一位,人口首位度由2010年10.72%大幅提升至15.12%。

同期,湖南全省人口增长仅为74.4万人,不及长沙四分之一。显然,在省会长沙人口规模迅速扩张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虹吸了省内其他城市的人口。

不只是人口。过去70年间,长沙城市建成区面积从6.7平方公里增至567.32平方公里,整整扩大84.7倍。城市骨架拉开的同时,京广、沪昆两大高铁干线在此交汇,长沙从偏居一隅的中部省会一跃成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影响力不断提升。

“顶流”长沙,拒绝躺平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563584

长沙的迅猛发展,也引来省内其他城市的担忧。

例如,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的株洲,曾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铁路枢纽,坊间甚至有“北有郑州,南有株洲”一说。然而进入高铁时代,株洲的光芒逐渐被省会长沙盖过。

2018年,株洲媒体曾公开表示,长沙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很多干部害怕在中心城市周边“灯下黑”。有数据显示,株洲市民到长沙等外地购房的比例,由高铁开通前的10%提高到开通后的20%。

同年7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文指出,长沙正处于“抢人”“抢资金”“抢项目”的集聚发展时期,不断吸引包括株洲、湘潭在内的周边地区资源,三市之间的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

长沙“虹吸效应”到底利大还是弊大,一度争议颇多。

对此,湖南当地一位专家曾在受访时表示,这种强省会模式虽然引起一些质疑,甚至被一些网友指责为“吸血”,但湖南省内的其他城市即便不被长沙“虹吸”,也有可能被更远的沿海城市“虹吸”。在其看来,主张平均主义的发展思路,让省会“弱”,并不意味着省内其他城市就能够“强”。

长沙市委党校教授李跃则认为:“实施强省会战略不是简单地做大做强省会,而是要着眼于调整全省经济空间布局,实现要素资源在区域间更有效率、更高质量的优化配置。”

03

实际上,“强省会”追求的不仅仅是自身做大做强,更重要的还在于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正是因此,长沙一方面要提升“首位度”,另一方面也要提升“贡献率”。而其更进一步的目标,更是直指国家中心城市。

作为中国城镇体系的“塔尖”,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要义,就是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发展。早在2016年,长沙就提出“未来5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但随着武汉、郑州双双晋级,长沙和湖南一度开始“保持沉默”。不过,在2020年10月发布的《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

“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提法再次出现;今年8月,《湖南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进一步明确,“推动长株潭三城整体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顶流”长沙,拒绝躺平

长株潭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规院上海分院

随着“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被明确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在长沙与周边城市之间,一种新的共识正在形成。

近日,长沙市市长郑建新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湖南省鲜明地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这意味着,长沙不仅要进一步做强自己,还要更多地为兄弟城市着想。”

“譬如前段时间,一些工程机械企业提出建立检验检测中心,我们没有大包大揽,而是推荐了汨罗、九华、湘阴等城市供企业选择,这就是错位发展。”他举例说。

郑建新直言,长沙国土面积只有1.18万平方公里,不能所有的产业都同时发展,株洲、湘潭、衡阳、娄底、岳阳等周边城市已经有很多很好的生产服务产业链,“他们建了,我们就不搞重复建设”。

这种变化还直接表现为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今年4月10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第三届市委书记联席会议在湘潭韶山举行,三市市长共同签署《长株潭一体化发展2021年行动计划》等文件;三市发改、工信、人社、商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三市一体化专项工作合作框架协议等。

6月初,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通过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等“十同行动”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长株潭一体化30大标志工程全面铺开,总投资4000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99亿元。

最近,湖南城际公司股权置换的消息传来,广铁集团全面退出后,长株潭城铁将真正成为长株潭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通过“地铁化”运营加速长株潭一体化。

融城发展,未来可期。

(蒲莎莎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