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如何走向“科学发现中心”? 樊纲:应举国发力

财经
2021
12/09
06:36
亚设网
分享

“目前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知名湾区应还是有一定差距。比如,我们世界五百强所占的比重、国际PCT所占的比重、独角兽企业所数量上,比起世界上最好的湾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12月7日,在首届湾区科创峰会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感叹道。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走向“科学发现中心”? 樊纲:应举国发力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一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增加值在全国占比达到两位数,以数字经济相关制造为代表的高科技制造业产值占全国比重更超过35%,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我国科技创新的领头羊角色。尽管如此,樊纲等与会专家认为,科学能力是粤港澳湾区存在的最大短板,从“科技产业中心”向“科学发现中心”转变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整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基于各自优势和产业基底,湾区内新兴产业协同共生格局初显。但从客观数据来看,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数量仅为旧金山湾区的四分之一,亟需摆脱“量质齐低”的状态。相比其他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仍处于“大却不优”状态,科创引领力仍有待提升。同时,与国际其他知名湾区相比,科学中心能力是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最突出的短板。

针对如何提高科学中心能力这一问题,樊纲表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战略就是在“科技产业中心”的基础上,力争成为全球“科学发现中心”。他认为,可从城市群发展、企业之间的带动、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进行提升,重新定义和规划举国体制下的科技创新,而不是分散到各个省、市。同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若干项有限的项目去攻坚,使人才、资金等资源得到集中利用。

“现在的问题是相比欧美巨头,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还不够大、不够强,要让这些企业更强更大,应当举国发力,在一定时期内选择一些关键领域集中攻克,重视市场的举国体制。”樊纲说。

而对于如何通过企业合作来提升大湾区整体科研实力等问题,腾讯量子实验室创建者和负责人张胜誉指出,不同类型的科技公司要加强互动,利用大湾区的制造业和产业链的优势,更有利于开发出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数字产业化。此外,科技企业要与其他行业加强合作,实现产业数字化,大型科技企业可以在技术、资金、生态建设等方面向中小企业传递成功经验,带动后者快速发展。

张胜誉认为,科技企业可以跟学术界进行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能力的不断演变,也就是从技术消化吸收到技术的改进优化,再到技术的原始创新。反过来,产业需求又是支撑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的保障,同时也推动了学研机构学术能力的不断发展,使得前沿技术科学原理的追踪研究可以被转化为突破性研究,最终转向引领性研究。

(张泓杨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