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冠特效药实现了0的突破。
今日(12月9日),腾盛博药(02137,HK)发布公告,公司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的联合疗法获批上市,可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
作为首款国产用于治疗新冠患者的特效药物,该疗法的出现令人振奋,但并没有在资本市场激起太多波澜。截至9日收盘,腾盛博药收盘价为42.60港元,跌幅0.47%。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了辉瑞、默沙东推出新冠口服药物后的股市动荡,人们看待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这两种新冠治疗手段更加理性。公众密切关注哪支力量更加有效、走得更快,而这也与商业考量密切相关——哪个赛道拥有更加广阔的利润空间?
新冠抗体药物上市,需定位全球市场
公告显示,腾盛博药的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的联合疗法(此前为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适应症人群为附条件批准。
据了解,上述批准是基于3期临床试验ACTIV-2的涉及847名招募患者的积极研究最终及中期结果。其中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对于临床有高风险发展为严重疾病的非住院COVID-19患者,已证实与安慰剂相比,住院及死亡病例减少了80%(中期结果为78%),而于28天内的死亡宗数更少(治疗组为0宗,相对于安慰剂的9宗),且具有更高安全性,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公司此前12月5日公告曾透露,目前的体外嵌合病毒实验数据表明,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对广受关注的主要SARS-CoV-2变异株,包括以下常见病毒变异株:B.1.1.7(阿尔法)、B.1.351(贝塔)、P.1(伽马)、B.1.429(伊普西龙)、B.1.617.2(德尔塔)、AY.4.2(德尔塔加)、C.37(拉姆达)及B.1.621(缪)均保持中和活性。目前正在对近期出现的B.1.1.529(奥密克戎)变异株进行检测。
虽然国产新冠药物已迎来首位“冲刺者”,但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防控形势趋向稳定,疫苗研发不断进展,新冠用药可能会越来越少。所以研究药物还得面向全世界,积极想办法出口。
君实生物(688180,SH)正是瞄准这一机会,抢先出海。当前,君实生物的JS016和礼来的LY-CoV555双抗体鸡尾酒疗法已获得15个国家紧急使用授权(EUA)。礼来2021年中报显示,JS016在内的新冠中和抗体总销售额高达9.59亿美元。另外,多家券商研报表示,君实生物前三季度收入同比高增长,与JS016订单不断及扩大紧急使用范围后的放量有密切关系。仅今年9月13日至10月10日,该双抗体疗法共分发20.4万剂,占同期美国政府中和抗体总分发量的26.6%。
兴业证券研报预测,到2021年末,中和抗体的商业化更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其市场空间将达54.3亿美元~110.4亿美元。
治疗轻中症不及口服药,在预防上更有优势
从上市时间看,全球范围内中和抗体药物领先于口服药物率先上市,但从研究结果看,抗体药物对中、轻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却不及小分子口服药。
11月4日,默沙东的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在英国市场获批上市,根据研究结果,与安慰剂相比,Molnupiravir能降低患者住院或死亡风险约50%。第二天,辉瑞也公布了其新冠口服药PAXLOVID更加亮眼的研究结果——与低剂量的利托那韦共同使用,与安慰剂相比,将患有COVID-19的非住院高危成人的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89%。这意味着因COVID-19引起的十次住院中,它能够防止大约九次。11月26日,默沙东更新Molnupiravir数据,根据全部入住患者数据,降低住院率或死亡率约30%。
再看中和抗体的对应数据。根据国盛证券对新冠治疗药物的梳理,全球已获批的中和抗体药物包括罗氏和再生元联合开发的Ronapreve、韩国Celltrion公司开发的Regkirona、礼来/君实的Etesevimab和Bamlanivimab双抗疗法,以及葛兰素史克的Sotrovimab疗法。
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接受静脉注射Ronapreve的患者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了70%;接受Regkirona治疗的患者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了70%;Etesevimab和Bamlanivimab双抗疗法可以将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70%,Sotrovimab疗法将高危门诊COVID-19成人患者住院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85%。
不难发现,目前获批抗体药物降低重症或死亡风险的比率均不及辉瑞口服药物。对此,腾盛博药内部人员对记者表示,由于公司的中和抗体药物没有和小分子药物进行头对头试验,所以数据上无法1:1对比。但针对病人在实际情况中的诊断情况,中抗更适合作为新冠特效药,因为它的治疗窗口期更长且有潜力作为预防使用。而小分子无法做到预防使用。
增强预防是中和抗体的一条优势。作为预防性疗法,中和抗体可以给容易受到感染的高危人群提供被动免疫能力。对比疫苗,中和抗体的优势在于注射后能够立即生效,并且对免疫应答缺乏的患者也一样行之有效。
或许因为这个原因,腾盛博药正在国内开展进一步研究,旨在评估联合疗法在免疫抑制人群中的预防免疫增强作用。
中和抗体市场或小于口服药,但具有备用价值
玖鹏资产的研究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作为生物制品,中和抗体药物主要针对轻中症的治疗(同样也是抗病毒),而默沙东和辉瑞的新冠口服药主要针对轻中症患者(及高危人群预防中重症),且目前均没有治疗重症患者的确切数据,因此在对重症患者的治疗上,两类药物的数据没有可比性。但从对不同突变株轻症患者普适的治疗效果看,小分子口服药更胜一筹。
“小分子口服药的价格、可及性,甚至生产成本都更有优势。”该研究员表示,小分子生产相对容易,只要知道了合成路线就比较好复制,大规模的生产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中和抗体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该研究员认为小分子便宜的售价和成本可以保证其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但腾盛博药的内部人员也指出了抗体药物作用机制的优势所在。“只需一次注射,作用机制包括阻断病毒进入人体细胞,以及激活人体免疫功能直接杀死清除病毒,而小分子药物只有抑制病毒复制一种机制,所以对于发病晚,病毒已经广泛复制的病人效果不佳”。
不过,奥密克戎等新冠变异毒株的来袭也可能削弱,甚至近乎完全消除中和抗体药物的疗效——11月底,再生元就公告称公司的新冠抗体药物对新毒株奥密克戎无效。对此,上述研究员解释称是中和抗体和小分子口服药的作用机制差异导致的。
“中和抗体都是作用于刺突蛋白上的某些位点,如果该位点突变影响了蛋白构象,那药物就可能会失效。”研究员表示,小分子口服药的作用于新冠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而编码相关酶的序列相对保守,在病毒突变中几乎不会发生改变,所以面对新冠病毒变异,新冠口服药更加从容。
基于以上认识,该研究员认为,在未来的全球市场中,疫苗、新冠小分子口服药和中和抗体药物的利润空间依次减小。而在国内疫情管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和抗体的市场则会更小,真正治疗使用的量可能不会特别大,更多的是国家层面采购用于储备,当在某个省份或地区爆发疫情时,能够使用新冠治疗药物进行点状消灭。
“不过要看到,在进展中的轻中症新冠患者的治疗(或者说药物研发进展速度上),或者增强免疫力较差的人群的免疫力上,中和抗体药物的价值还是不容忽视。”该研究员提醒道。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