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国内芯片领域“航母”紫光集团破产重整一事有了最新进展。
12月10日晚间,紫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紫光国微对外公告称,在法院的监督指导下,通过建立遴选机制开展多轮重整投资方案遴选工作,确定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路资本”)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广资产”)作为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为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战略投资者,依法与战略投资者推进重整投资协议签署及重整计划草案制定等相关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竞标结果的尘埃落定,也意味着此前被传胜算较大的阿里巴巴集团和浙江国资联合体最终与紫光集团“失之交臂”。
智路建广胜出
此时,距离紫光集团进入司法重整程序已过去了整整5个月。7月9日,紫光集团突发公告称,其债权人徽商银行以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为由,向北京一中院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
一周后,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徽商银行对紫光集团的重整申请,并指定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清算组担任紫光集团管理人。自此,紫光集团破产重整大戏序幕就此拉开。
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的信息,7月20日,紫光集团管理人发布了关于招募战略投资者的公告,报名截至时间为9月5日。公告显示,拟报名参与本次重整的意向战略投资者需要符合具备整体承接紫光集团或紫光集团核心产业的规模和资金实力,具备确定性的投资资金来源。原则上,战略投资者的财务指标应满足最近一年经审计的资产总额不低于500亿元或者最近一年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资产不低于200亿元的要求;在相关产业领域具备优势战略地位或丰富产业经验的,可适当放宽。
同时,战略投资者还要具备芯片产业和云网产业的管理、运营或并购整合经验,具备管理和运营紫光集团核心产业的能力,能够支持和促使紫光集团下属核心实体企业做大做强。
根据《财新》此前报道,共有7家意向投资人报名参与紫光集团,包括前期通过第一轮筛选的5家,以及在9月5日报名截止日前新增的两家。前5家分别是代表广东国资的广东恒健、北京地方国企北京电控、代表无锡国资的无锡产业发展集团、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和浙江国资联合体、两家投资机构联合组成的智路建广,新增的两家企业,其中一个是央企中国电子,另一个则是武岳峰科创与代表上海国资的上海国盛组成的联合体。
那么,此次击败其它竞购者的智路建广究竟是何来头?根据官网,智路资本是一家全球化的专业股权投资机构,主要专注于SMART领域(S=Semiconductors半导体产业链,M=Mobile移动技术,A=Automotive汽车电子,R=Robotic/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智能制造,T=IoT物联网),投资人包括高科技公司、大型金融机构、家族基金,曾收购西门子旗下专业传感器公司“Huba Control”,并与奥地利半导体企业ams AG成立合资公司。12月初,该公司还以14.6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半导体封测企业、台湾地区日月光控股在大陆的四家封测工厂。
而成立于2014年1月的建广资产,亦是一家专注于集成电路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并购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此前其以18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公司(NXP)高性能射频功率放大器部门的业务及相关专利,而本项目也成为2015年中国乃至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的经典并购案例。
实际上,作为中关村融信金融信息化产业联盟的投资平台,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此前曾在多个半导体投资项目上有过合作。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早在2016年,两家基金联合主导了对恩智浦旗下的安世半导体收购,该笔交易金额高达2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亿元),其中,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各出资4.5亿美元、16.3亿美元,剩余资金为境外金融机构贷款。之后,闻泰科技开始介入对安世半导体的分阶段收购,最终耗资超300亿元。
2017年5月,建广资产还与智路资本、大唐电信、联芯科技、高通共同签署协议,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瓴盛科技(贵州)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成立后将专注于针对在中国设计和销售的、面向大众市场的低端智能手机芯片组的设计、封装、测试、客户支持业务。
“面对着超1000亿元的债务规模,智路建广能否成为紫光集团的‘白衣骑士’,现在还不能过早下定论。”12月10日晚间,一位熟知紫光集团的半导体人士如是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债务超千亿元
紫光集团起始于1988年,彼时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即紫光集团前身,后该公司改组成立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并于2005年完成改制正式更名紫光集团。
根据资料,当下,集团旗下主要有芯和云两大产业,其中芯产业主要为集成电路,目前有紫光展锐、紫光国微、长江存储、紫光存储等核心企业;紫光云产业主要为云生态,旗下有紫光股份、新华三集团、紫光西部数据等平台。
“赵伟国(紫光集团董事长)偏好资本运作,紫光集团内部管理及战略层面存在一些问题。”根据上述半导体人士的说法,半导体是高投入、长周期的高风险行业,这并不是通过砸钱就能实现的,特别是技术层面,“而且紫光集团铺的面太广了。”
资料显示,自2013年到2019年这短短的6年时间里,紫光集团斥巨资收购20多家公司,多为不同类型的芯片公司。其中,包括2013年以162亿元从美股私有化国内两家芯片厂家展讯、锐迪科,2015年斥资25亿美元收购新华三51%的股权,2018年再以超过170亿元收购法国芯片连接器厂商立联信。
激进的并购举措之下,紫光集团的债台随之高筑。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紫光集团总资产3007.53亿元,总负债2106.86亿元,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0.12亿元,货币资金505.55亿元,短期借款357.9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88.83亿元。
2020年11月,紫光集团的资金链危机开始显露,彼时“17紫光集团PPN005”成为紫光集团首只违约的债券。根据记者此前获取的一份文件,在紫光集团一债会上,申报情况显示,合计1084家债权人申报,申报总金额1868.93亿元,其中普通债权申报1046家,申报金额占比最高近7成,合计1293.82亿元,其次是有财产担保债券43家,申报573.06亿元。另外税务债权申报约2亿元。最终债券审查情况显示,债权管理人审查确定债权1081.81亿元;暂缓确定债权502.99亿元。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