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12月6日-10日)钢铁板块上涨0.34%,《华夏时报》记者重点监测的10家企业中,有五家上涨,宝钢股份一家持平,四家下跌。包钢股份股价涨幅在3.14%,南钢股份涨了1.39%,太钢不锈、华菱钢铁、鞍钢股份三家涨幅均未超过1%。本周市值排行榜排名无变动。
首钢股份收重组问询函
首钢今年重组动作不断,继首钢股份发出重组方案后,12月10日,深交所对其发出问询函,总共提出了十六个问题。深交所要求其说明首钢集团转让股权的评估值、交易作价与本次京唐公司评估值、交易作价相比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合理性,是否存在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
首钢股份本次拟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5亿元,其中13.1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占比约为52.42%。截至2021年9月末,首钢股份货币资金余额为134.90亿元。深交所要求首钢股份结合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现金流状况、未来现金需求等,说明本次募集配套资金的原因及必要性,是否存在闲置的情形。
钢贸公司在评估基准日的主要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评估值为117.95亿元,增值率为11.18%。其中,上海钢贸、苏州首钢、沈阳首钢、首钢鹏龙的增值率分别为540.09%、88.55%、200.71%、100.12%。深交所要求首钢股份结合上述被投资单位的业绩情况,主要资产增值情况,说明评估增值率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
在首钢股份接到问询函的同时,首钢股份出现了董事亲属短线交易的问题。董事邱银富之女于2021年10月8日买入公司股票400股,2021年12月7日卖出公司股票400股,构成短线交易,但其在本次短线交易中未获得收益。邱银富董事对于未能及时尽到督促义务深表自责,保证此类情况不再发生。
钢铁企业聚焦减碳
作为碳排放大户,钢铁企业在碳达峰碳中和中所承担的责任重大。据了解,全球钢铁碳排放量占全球能源系统排放量的7%左右,其中中国占比超过60%。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行业。
很多钢铁企业在减碳方面已经有了切实的行动。12月7日,宝钢股份各基地发布降碳行动方案,根据宝钢股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3年四基地总体实现碳达峰,2025年形成减碳30%工艺技术能力,2035年力争减碳30%,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宝钢股份明确了降碳基本路径,即铁钢工艺流程变革;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加快低碳冶金新工艺研发,实施技术创新降碳;极致能效降碳。中信特钢表示,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要求,已联合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着手编制《中信泰富特钢响应碳达峰暨低碳发展战略规划》,用于指导公司下属各企业未来低碳发展。目前,公司在积极举措提升余热余能自发电比例,现自发电供给已超过50%;提高短流程冶炼能力,公司转炉、电炉冶炼可灵活调配,根据废钢和矿砂市场价格调整废钢入炉比例和冶炼工艺,在动态压降工艺成本的同时推进低碳冶炼;优化配料结构多使用低排放烧结矿等措施实现碳排放的减量。
华菱钢铁表示,近年来,公司在降低铁钢比、提高循环自发电比例、建设绿色钢厂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一定效果。2020年公司吨钢二氧化碳排放为1.69吨,处于行业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高度重视和关注各种减碳方式及新冶金技术的应用,也在与部分上、下游合作伙伴联合开展相关新技术应用的探索,努力为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贡献力量。
钢铁市场弱势震荡
11月份钢材出口量同比小幅下降。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份,我国出口钢材436.1万吨,同比下降0.9%;1-11月累计出口钢材6187.5万吨,同比增长26.7%。11月份,我国进口钢材142.4万吨,同比下降23.2%;1-11月累计进口钢材1326.7万吨,同比下降29.6%。大多数钢企已经从前一段时间限电的影响中走出来。中信特钢表示,近期公司整体经营情况稳定,产销平衡,“双限”政策影响基本消除。从采购成本来看,大宗原辅材料价格总体呈现回落态势。从销售价格来看,公司产品价格总体保持相对平稳。展望明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带动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行业仍将保持增长态势,特钢需求量仍将有所增长。
首钢股份表示,2021年11月,首钢股份积极落实政府环保等相关要求,严抓安全生产,强化设备保障,聚焦各产线精细化协同,实现生产顺稳。钢铁下游需求趋弱,但12月电工钢、汽车板、镀锡板等高端高效产品合同较为充足。受能耗双控、采暖季限产等多因素影响,钢铁供给持续受控;同时钢材下游需求偏弱,预计短期内国内钢材市场价格震荡调整。钢铁市场表现如何呢?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分析,稳增长预期不断强化提振钢材市场情绪,然而需求季节性走弱,市场成交低迷,本周钢材价格先扬后抑,主要品种涨跌互现,其中三级螺纹钢、角钢价格有小幅上涨。淡季来临,下游需求转弱,钢材社会库存去化速度持续放缓,本周同比增幅仍有所扩大。主要原料价格在连续调整后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成本支撑有所加强,由于对明年需求预期不明,冬储需求未能启动,下周即将发布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预计难超预期,市场仍有压力。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